最近聽到了一句比較有感觸的話——“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的成長又有什么意義?”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一邊后悔;只有失去才知道有多不舍,不管是對於親情或是愛情。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從當初那個懵懵懂懂的小男孩,長成了一個大人了,你好,少年郎,有句話說的好,願你陽光下像個孩子,風雨里像個大人 ,但是在父母眼中不管我們多大,你永遠都是個孩子,他們可以給你洗衣服、做飯、不求回報的關心你,因為你是他們的兒子。 但是又是從什么時候,我們發現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中老去呢?
之前有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你是從什么時候發現父母變老的?》里面就有很多感人的評論
- 當我們發現父母手機里面的字體調到最大的時候,卻發現他們依然有些看不清了
- 當我們和父母發生分歧的時候,父母不再像從前那樣,聽我的,而且慢慢的開始采納我們的意見
- 當我們忽然發現父母頭發上兩鬢斑白
- 當我們發現父母的身軀漸漸變的不再挺拔
我的家鄉位於湖北中部的一個偏遠的小農村里面,從小在農村里面長大的,雖然是小農村,但是還是過的非常開心的,什么釣魚、掏鳥窩、釣龍蝦、搗蜂窩,反正小時候你能夠想象到的娛樂項目,我都玩過,除了去一趟市里面,要做一個小時的客車以外,在農村里面基本上都是自給自足,過得也算是快樂,下面是疫情在家時候拍的照片。
這個是冬天下雪的時候:
我家有兩個孩子,我跟我哥,我們是雙胞胎,所以從小我爸媽壓力就特別大,畢竟兩個男孩子,說到這里,想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我媽剛懷上我們的時候。我爸:想要女兒,因為壓力沒有大,后來產檢的時候,發現是兩個孩子。
我爸:希望是兩個女兒,結果生下來發現是兩個男孩,雖然我爸希望是兩個女兒,但是看到我們出生的時候是非常開心的,剛生下來的孩子,身上都是黏糊糊的,我爸是比較愛干凈的一個人,我媽說那時候他不怕臟呢,一生下來就抱住了
后來我媽開玩笑說:你不是不喜歡男孩子嗎,我們送一個走吧。
我爸說:把你送走!哈哈哈
給你們看看我們小時候雙胞胎的照片,不能說非常像吧,只能說一模一樣,左邊笑的那個是我,從這個笑容就可以看出來,我小時候可是非常調皮的,我們小時候如果做了好事,鄰居可能都不太會相信,害,誰讓我們太調皮了呢,什么把鄰居冬天存儲給牛吃的草全燒了,故意叫停路邊的客車,各種惡作劇,壞的很。
因為是兩個孩子,所以父母帶孩子的壓力也比較大,所以我和我哥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分開帶了,我哥是爸媽帶大的,我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因為也都在一個村里面,所以也不存在啥比較遠的距離,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我媽會嚴厲一點,雖然沒有經歷過父母混合雙打,但是吧,也都打過。有嚴厲也會有感動的時候,小時候我爸就會晚上陪我們玩爬梯子的游戲,就是用撲克牌你一張我一張,如果你當前出的牌有和上面的一樣,那就可以收走,雖然很幼稚,但是那個時候玩的還是不亦樂乎。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感到心里暖暖的。
在后來稍微長大一點,上小學以后,爸媽就出去外地打工了,因為種地掙不了什么錢,所以我們就成為了那種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小時候就知道掙錢不容易,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存錢的思想,很早的時候就會去抓蜈蚣、去釣龍蝦、下地龍抓泥鰍、黃鱔,去淘龍蝦洞。
記得有一次,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淘一個水塘里面干的龍蝦洞,掏了很多很多龍蝦,可開心了,但是就是身上頭發上都是泥巴,然后回來,我爺爺就用那種刷鞋子的刷子,給我們洗頭發。
那個時候父母的收入主要是來自於打工的錢,和爺爺奶奶在家種田的錢,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上有老下有小,他們掙錢是多么不容易。
這個時候的他們依舊很辛苦,后面更辛苦,因為孩子長大以后了,要買房結婚。
從小我們的學習成績就不好,不敢說倒數第一吧,但是排名后幾名的一定會有我,到了初三才稍微用心了一點,考了一個不怎么好的高中,也是從高中時候開始,自己才慢慢醒悟了,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而努力,這中間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寫了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里我就不在重復講述了——《從美術生到程序員轉型之路【我的故事】》,雖然最后的結果不太特別好,但是盡人事聽天命,結果如何已經不重要了,過程對於我來說很重要,它讓我知道,我應該做一個努力上進的人,努力不會騙人,加油!!!
高中雖然努力了,但是結果不是很好,上了一個大專,本來市里面有一個本科可以上,但是不想在市里面了,就想遠一點的地方,所以就報考了省內另一個市里面的大專,記得去大學報告的時候,爸媽說要送我的,我咬了咬牙說不用了,我自己可以,那個時候就想離爸媽遠一點,可能因為從小爸媽不在身邊的原因,長大以后也不太想被管,說實話,當時去也挺沒譜的,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一個人去過這么遠的城市,當時也是運氣好,客車直接把我們送到了大學門口。
還沒到宿舍,他們就打電話過來了:“陽陽,你到學校了嗎?在學校不要亂跑,不要和別人起沖突,要按時吃飯,知道嗎”
我心想:“我都多大了,這點都不知道了”,於是應付了幾句
到大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終於自由了,真爽啊,想干嘛就干嘛。
基本上大學我很少會給他們打電話,他們打電話過來的時候,總是會問這問那,那個時候就會很煩,啥都要問,啥都要管,然后就應付幾句,就希望他們早點掛電話。
到后來以后想起來,那個時候的我在他們眼里始終只是個孩子,依然是他們擔心的對象,兒行千里母擔憂。
記得又一次我哥哥去當兵去了,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爸就聽那種當兵的歌,記得叫《軍中綠花》。
聽完之后他就問我,想哥哥嗎,其實我是沒有太大的感覺,我就說了一句:想啊,也不知道為啥,我就問了一句你想嗎?對於我們父母而言,他們是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但是他說了一句:我也想啊,聽完這一句,當時是挺感觸,在我眼中,他們是不會說這樣的話的,也是從那個時候,有一點感覺他們好像開始有一點依賴我們了。他們好像也開始慢慢變老了。
在大學暑假的時候,一直想去打暑假工,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好不容易有一次去惠州工廠里面招暑假工的機會,於是我毫不猶豫的就去了,那個時候是真辛苦,帶着一個涼席就去了,一個多月就睡涼席,底下是木板,因為當時就想掙點錢,有幾個同學堅持不下去就回去了。
我們那里是一個造紙廠,屬於禮盒那種,所以被割破手是經常的事情,
一個多月回家之后,我媽看見我的樣子,說你怎么這么瘦了,讓你不去,你非要去,你看看你。這幾天給你做點好吃的補一補,我爸就在旁邊不說話。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語的人,也許天底下大部分的父親都是這個樣子,一邊對着你嚴厲,對着你凶,但是另一邊又會讓媽媽偷偷給我塞錢,母親就是在中間扮演這一個中間緩和的關系,可能父母愛的方式不一樣。不用於母親細膩溫和的愛,父親的愛就像一種大山,做的永遠比較說的多,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感覺,父親好像不愛我。其實不是的,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第一次看見我爸哭,是有一次,我高中時候溜冰的時候不小心把腿給摔斷了,那個時候他們是做早店生意的,很早就要睡了,因為早上三點就要起來,那個時候我哥給他們打電話,他們趕過來之后,說了我哥幾句,我爸就把我背去醫院了,因為當時醫院的人滿了,就把我換去另一個醫院,在路上,我哭着說:“爸,對不起”,我爸沒有說話,但是我能感覺他哭了,那是第一次感覺我挺過分的,總是讓他們擔心,一點也沒有讓他們為我感到驕傲。明明走之前對我們說了,要注意安全,還是遇到這樣的事情。
記得很小的時候看到過一個短視頻,很短,卻很直擊心靈。
有一則廣告曾經感動了無數人:一位父親,他已經白發蒼蒼,患了“阿爾茨海默症”,也是人稱的“老年痴呆症”。
一天,用午餐的時候,老人抓起了桌上的餃子,小心的藏進自己的口袋,嘴里不不停的喃喃自語道:“我兒子喜歡吃餃子。”
旁白:“他忘記了一切,但從未忘記愛你。”
[【餃子】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淚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44468239/)
大學學習成績還算是還不錯,可能是因為高中覺醒了,后續知道人一定要好好努力,連續三年拿到了獎學金,然后其中給他們買了一台洗衣機。
隨着時光的流逝,他們也漸漸的老了,他們還是依舊辛苦,那我的成長又有什么意義呢?小時候他們會替我們遮風擋雨,長大了他們還是在為我們遮風擋雨,那我們在不知不覺長大中,到底是學會了什么?
或許也只有當我們真正為人父母的那天才能夠真正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升斗小民,但是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努力、上進、選擇自己想要拼搏的道路,人活一生,總不能就什么都沒有做過,就放棄了,說人生太難,總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算最后失敗了,至少努力拼命過,這個時候我們的成長才會更有意義。
或許小時候我們豪言壯志,我要成為科學家,我要成為企業家,年少時的豪情壯志,現在早已藏在內心深處。小時候,總是想着法的從父母那邊多要一點零花錢(騙錢),現在總是說:沒事我們還有錢;
小時候買了書或者其他東西,價格往上報,現在買了東西回來,總是告訴他們不貴,打折
小時候受了委屈回家,一定會在他們面前哭着訴苦,現在在外面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都是自己一個默默地消化了
雖然現在的我不一定會讓他們感到驕傲,因為現在的我,還可以更好更優秀,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天,我們終會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完成我們想要完成的夢想,也會讓我們的父母感到驕傲,能夠幫助他們遮風擋雨。
身無飢寒,父母無愧於我;人無長進,我以何待父母?小時候別人對你的態度。取決於你父母的能力。長大以后別人對你父母的態度,取決於你的能力,願我們努力的腳步,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我是牧小農,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