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印跡法(免疫印跡試驗)即 Western Blot。它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免疫遺傳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特異性抗體對凝膠電泳處理過的細胞或生物組織樣品進行着色。通過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獲得特定蛋白質在所分析的細胞或組織中表達情況的信息。
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是將電泳分離后的細胞或組織中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異性抗體檢測某特定抗原的一種蛋白質檢測技術,現已廣泛應用於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達研究、抗體活性檢測和疾病早期診斷等多個方面。
一提起Western blot,大家會不禁聯想到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其實它們的名字也是個有趣的故事。1975年,Edwin Southern教授發明了DNA雜交檢測技術,故命名為Southern blot。之后,James Alwine、David Kemp和George Stark三位教授又發明了RNA雜交檢測技術,因與Southern blot相似,故命名為Northern。George Stark這位牛人教授在兩年后又開發出類似的蛋白質檢測方法。1981年,Neal Burnette將其命名為Western blot。為什么當時沒叫Eastern blot呢?這無從考證,不過科學家們還真是挺有創意的。
30年來, Western blot技術已成為蛋白質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它的標准流程如下:蛋白質首先通過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再通過電泳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固相支持物包括硝酸纖維素膜、PVDF膜和尼龍膜。首先將膜上未反應的位點封閉起來,以抑制抗體的非特異性吸附,這樣固定的蛋白質即可與特異性的多克隆或單克隆抗體相互作用。最后通過放射、生色或化學發光的方法進行定位。
Western Blot原理與Northern Blot、Southern blot類似。三種方法都采用電泳來分離樣品,然后將樣品轉移到穩定的膜上並隨后進行探測。Western Blot法采用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也稱為SDS-PAGE),被檢測物是蛋白質,"探針"是抗體,"顯色"用標記的二抗。
具體而言,Western Blot使用SDS-PAGE按蛋白大小分離蛋白質樣品,將其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薄膜上,分別用一抗、二抗來孵育硝酸纖維素膜,形成蛋白質—第一抗體—第二抗體—酶復合物。然后用信號分子(顯色,化學發光或熒光)直接檢測抗體,或用標記的二抗間接檢測抗體。
樣本准備--電泳--轉移到膜上--染色
圖中一定會有一列,一般在最左、最右、或中間,像梯子一樣的,那個是marker,是用來指示條帶大小的,在每一個條帶邊都會有具體大小的注釋。marker的每個條帶對應的同一水平位置分子量大小一致。
除這一列以外的條帶都是樣品。將樣品條帶所處的水平位位置與marker的各個條帶位置比較,可用於估計樣品的分子量。
確定的條件下,帶電粒子在單位電場強度作用下,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即遷移率)為常數,是該電泳圖譜帶電粒子的物化特征性常數。不同帶電粒子因所帶電荷不同,或雖所帶電荷相同但荷質比不同,在同一電場中電泳,經一定時間后,由於移動距離不同而相互分離。分開的距離與外加電場的電壓與電泳時間成正比。
在外加直流電源的作用下,膠體微粒在分散介質里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電泳。利用電泳現象使物質分離,這種技術也叫做電泳。膠體有電泳現象,證明膠體的微粒帶有電荷。各種膠體微粒的本質不同,它們吸附的離子不同,所以帶有不同的電荷。
①通過 SDSPAGE 凝膠電泳檢測 cfp10 基因在受體菌 BL21(DE3)plysS 中的表達,從圖中可看出, 與誘導前相比在大約 10 ku 左右的位置有更多的蛋白表達。
②從圖中不同誘導條件下的表達結果可看出在 0. 2 mmol /L IPTG 誘導 2 h 的條件下目的蛋白有明顯表達。
REF
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zt/12041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B%8B%E7%99%BD%E8%B4%A8%E5%8D%B0%E8%BF%B9%E6%B3%95/5560390?fromtitle=Western%20Blot&fromid=9884710&fr=aladdin
https://tieba.baidu.com/p/5514514819?red_tag=3261147542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796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