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思想
首先,計算機網絡參考模型,是基於分層思想而出現的。分層思想,就是將復雜流程分解為幾個功能單一的子過程。
優點:
可以讓整個流程更加清晰,
讓復雜問題簡單化,
更容易發現問題,並真對性的解決問題。
類比:
牛奶到達我們手中,經歷了以下過程,奶牛生產→卡車運輸→工廠加工→超市販賣→我們購買牛奶
奶牛負責產奶,運輸車負責運輸,工廠負責加工,超市負責銷售,消費者只用購買
而數據在網絡中傳輸的過程與我們購買牛奶過程相似,數據層層傳遞。
將網絡進行分層划分后
人員分工明確,更有專業性
可以很容易用新的實現來替換原有層次的實現
降低了系統間的依賴
有利於復用
OSI七層參考模型
基於分層思想,國際標椎化組織ISO在1984年頒布了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這個開放式體系結構將網絡分為7層,數據自上往下封裝
注:邏輯地址:可以理解為IP地址
物理地址:可以理解為MAC地址
物理層:
使用物理信號來表示數據1和0
數據傳輸在兩個方向同時進行
數據鏈路層:
數據幀封裝
源和目標物理地址
數據校驗
網絡層:
數據包封裝
源和目標的邏輯地址
根據包頭的邏輯地址選擇路徑
傳輸層:
定義傳輸數據的端口號
用戶間的通信
承上啟下
會話層:
建立用戶間的會話關系
表示層:
定義傳遞信息的語法和語義
編碼和解碼,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
應用層:
提供與用戶的接口
TCP/IP 5層模型
TCP/IP 五層模型相比於OSI七層模型,將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匯聚為一個應用層。我們常用的模型是TCP/IP 五層模型
TCP/IP 5層協議 | OSI七層參考模型 | 網絡設備 |
應用層 | 應用層 | PC |
表示層 | ||
會話層 | ||
傳輸層 | 傳輸層 | 防火牆 |
網絡層 | 網絡層 | 路由器 |
數據鏈路層 | 數據鏈路層 | 交換機 |
物理層 | 物理層 | 網卡 |
TCP/IP 協議族
應用層 |
HTTP HTTPS DNS FTP TFTP SMTP SNMP |
傳輸層 |
TCP UDP |
網絡層 |
ICMP IGMP IP ARP RARP |
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的過程

windows使用命令行查看IP地址和MAC地址方法:
一:命令行查看的方法
按住win+r,輸入cmd,打開命令編輯界面
在命令行輸入ipconfig /all
之后就會得到詳細的IP地址信息和MAC地址信息
二:win10圖形界面查看IP地址及MAC地址方法:
右擊網絡,打開屬性
打開屬性界面后,點擊以太網
點擊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