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要性
采用ICD10與ICD9-CM3對出院病案進行分類編碼”是醫院等級評審的核心指標(4.27.5.1)
- 疾病分類編碼人員有資質與技能要求(C)
- 病案科(室)定期與不定期對疾病分類編碼員的准確性進行評價、指導,提高編碼質量(B)
- 編碼元編碼准確性不斷提高
- 醫師熟悉疾病分類與手術操作分類
- 有信息系統支持疾病分類與手術操作分類(A)
2、編碼原則
采用以病因為主、解剖部位、臨床表現、病理為軸心的基本原則,采用“字母數字編碼”形式的3位代碼(類目)、4位代碼(亞目)、5位代碼(細目)和6位代碼(擴展碼)表示,腫瘤的形態學編碼除外。采用字母數字編碼的第一位為英文字母,后五位數為阿拉伯數字。某些疾病或其他診斷用語的代碼之后跟有劍號“†”或星號“*”,劍號“†”代表診斷疾病的原因,星號“*”代表該診斷疾病的臨床表現。
前4位編碼為ICD-10亞目碼,凡第5-6位代碼為“00”者,均為疾病的亞目名稱或亞目修改名稱。當醫療機構未能查到某一個具體的疾病名稱時,可以放到相應的“00”編碼中。換言之,“00”代碼就是各個亞目標題的未特指情況或者特指情況但無“00”以外的編碼。
亞目碼第4位為8(如其他)或9(如未特指,not otherwise specified,NOS)又成為殘余類目,是那些不能歸類到該類目的其他特指亞目疾病。NOS表現為三個方面:病因未特指(如M54.1臂神經根炎NOS,未指明病因)、部位未特指(如I21.3,透壁性心肌梗死NOS,未指明具體心肌部位)、臨床表現未特指(如A53.9后天性梅毒NOS,未指明早期還是晚期)。還有不可歸類在它處者(NEC)。NEC和NOC都是提示作用,提示資料不完整,需要進一步在病歷中查找確認。
主要編碼是指主要疾病的編碼,也就是主要診斷對應的疾病編碼,附加編碼又稱次要編碼,指主要編碼外的其他疾病編碼,既包括次要診斷對應的疾病編碼,又包括損傷中毒的外部原因編碼和腫瘤形態學編碼,如直腸癌(C20 M8140/3)。
合並編碼指當2個臨床診斷或一個臨床診斷伴隨有相關臨床表現時,被分類到一個編碼的情況,如2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E11.3+H36.0*),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伴穿孔(K35.0)。
形態學編碼是指腫瘤的組織來源編碼,部位編碼是指腫瘤發生的解剖部位
3、分類優先級
強烈優先分類:第15章妊娠、分娩和產褥期(O),第16章起源於圍生期的某些情況(P),不管同時伴隨其他任何疾病,只要是產科就醫或圍生期情況,都分到該章節中。
一般優先分類:第1章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並,第2章腫瘤,第5章精神和行為障礙,第17章先天畸形、變形和染色體異常,第19章損傷、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在分類時,這些章節通常優先於其他章節,如傳染病作為疾病的病因時,往往會引起一些臨床症狀,設計身體的某個系統,這時分類要么用星劍號編碼,要么只用第1章的編碼,如淋球性尿道炎(A54.0)。
最后分類:第18章症狀、體征和臨床與實驗室異常所見,不可歸類於他處者,第21章影響健康狀態和保薦機構接觸的因素。當有其他章節的疾病病因或疾病情況時,該2章編碼只作為附加編碼。
4、編碼步驟
首先選擇主導詞,根據主導詞在第三卷字母順序索引中查找編碼,再到第一卷的類目表中進行核對,需要注意條目下關於包括和不包括的注釋及指導性說明。腫瘤有2個編碼,所以要兩次編碼操作。關於主導詞注意以下幾點:
- 臨床診斷中的臨床表現,常常被放置於臨床診斷的尾部,如膽囊擴張,主導詞為擴張;
- 疾病的病因也可以作為主導詞,但細菌、病毒雖然是病歷,但不能作為主導詞,如病毒性肝炎,主導詞為肝炎;
- 疾病或綜合征以人名、地名命名的,可以作為主導詞,如川崎綜合征(又稱粘膜皮膚淋巴綜合征),沒有人名或地名的綜合症,“綜合症”也可以作為主導詞,如“脛前綜合症”。另外以“病”結尾的診斷,如果按名稱查不到主導詞,可以“病”為主導詞,如“角化病”;
- 寄生蟲病可以聯合“侵染”作為主導詞,如疥瘡,主導詞為侵染-疥瘡;
- 損失如果指出了類型,如脫位、撕裂,就以損傷類型為主導詞,如果是砍傷、穿刺傷等具有開放性損傷,要以“傷口”為主導詞,沒有特指任何情況的以“損傷”為主導詞;
- 解剖部位一般不做主導詞,但當部位成為修飾詞時,可以作為主導詞,如雞胸;
- 第三卷中的主導詞按照一定的特征划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一般為臨床表現,第二部分主要為損傷和中毒原因,第三部分主要為葯物或化學制劑。
找到主導詞是第一個,然后要根據臨床診斷中除主導詞以外的關鍵詞,包括病因、病理、解剖部位和臨床表現等,在第三卷中逐級查找編碼,如糖皮質激素相關性糖尿病:
主導詞:糖尿病
第三卷查找:糖尿病—類固醇性—恰當使用正確物質
第一卷核對:其他特指的糖尿病不伴有並發症(E13.9)
糖(腎上腺)皮質激素類及其合成類似物有害效應(Y42.0)
又如甲狀旁腺機能減退性白內障:
主導詞:白內障
第三卷查找:白內障—見於—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第一卷核對: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NOS(E20.9†)
其他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引起的白內障(H28.1*)
關鍵詞查找有以下幾個注意內容:
- 可以利用別名來查找,如庫欣綜合征,又名柯興綜合征;
- 按照同義詞或近義詞替代查找;
- 按照解剖部位查找不到時,可以放大一級解剖部位查找
5、特殊情況
大部分情況下,根據臨床診斷可以做到一病一碼,針對腫瘤及部分特殊疾病則是一病兩碼,如沙門菌肺炎(A02.201†,J17.0*),但個別情況下還存在一病三碼,如骨髓纖維化性貧血,主要編碼為D47.1(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附加編碼為D63.0(腫瘤引起的貧血(C00-D48+))和M9960/1(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注:骨髓纖維化性貧血是因骨髓纖維化導致的貧血。骨髓纖維化(MF,簡稱髓纖),是一種由於骨髓造血組織中膠原增生,其纖維組織嚴重地影響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原發性髓纖又稱“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樣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纖維組織增生,以及主要發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結內的髓外造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幼紅細胞及幼粒細胞性貧血,並有較多的淚滴狀紅細胞,骨髓穿刺常出現干抽,脾常明顯腫大,並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