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決定控制的策划 法規和其他要求 目標、指標與健康安全方案資源、角色、責任、職責與權限 能力、培訓和意識溝通、參與和咨詢 運行控制 應急准備和響應績效測量和監視
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發展,職業安全衛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發達國家針對國內職業安全衛生的現狀提出了:"國家檢察,雇主負責,行業(協會)管理,工人監督"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模式。健全和規范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及管理標准也日趨完善和成熟。
由於國際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希望將職業安全衛生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及其標准系統化、規范化,以更科學的方式全面推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八十年代末開始,英美等發達國家率先開展了該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及國際勞工組織ILO就該領域的國際標准的制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以形成國際社會的共識。1996年,DNV、BSI、BVQI、SGS等十余個國際標准機構合作,在其各自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基礎上聯合起草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規范OHSAS18001",簡稱OHSAS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