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OBA1 外幣評估是基於財務目的,為了不影響報表而做的估算值,在月末進行評估,在下月初進行沖回。


 

 

后台配置如下:

財務會計(新) >財務會計基本設置 (新) >總賬會計核算(新)> 定期處理>評估>外幣估值>准備外幣評估的自動過賬

事務碼:OBA1

1、設置KDB(匯兌損益科目):

 

設置匯兌收益科目和匯兌損失科目,如果企業是區分未結損益和已結損益的話,這里配置的是未結損益科目。此外,空格是默認的匯率差額代碼,如果總賬科目主數據中沒有設置匯率差額代碼,這個空格代碼都會起作用。這里可以設置多個匯率差額代碼,並將對應的匯率差額代碼分配到對應的會計科目主數據中。

2、設置KDF:

理論上講,銀行外幣存款科目、現金外幣科目、應收應付、預收預付、匯票科目都是需要進行外幣評估的,並在科目表中設置對應的調整科目。但如果該公司銀行存款外幣是結匯掉了,最終是以人民幣存在銀行的,那外幣銀行科目實際上月末沒有余額,那無所謂評估了。而且,銀行存款也可以不進行外幣評估。

在系統中維護要評估的科目,雙擊進入,維護評估的具體過帳科目:

匯率差額實現是配置已結損益科目(如果不分已結損益和未結損益,那么就是匯兌損益科目),評估中是配置未結損益科目,調整是對應的調整科目。


 

首先,外幣評估可以對總賬余額、未清項等進行評估,具體環節如下:

1、具體路徑如下:

2、輸入相關信息:

因為一般都是月末評估,所以評估日期和記賬日期都是月末,而沖回日期是下月初。評估范圍的選擇取決於你使用了幾個帳套。

3、選擇要評估的項目,一般“未清項”和“總賬科目余額”都選上:

4、點擊執行圖標,或者按F8,系統會找到需要進行評估的科目或未清項目,此時批輸入會話已經生成:

通過該行信息,可以看到科目、客戶、憑證、外幣金額、本位幣金額、當前匯率(6.93)、業務發生時的匯率(6.98)、匯兌損益;

5、點擊“2—過帳”,顯示系統將會生成的評估憑證和沖銷憑證,分別是借貸:匯兌損益科目和應付賬款調整科目(沖銷憑證方向相反):

6、此時執行批輸入會話,可以通過如下菜單路徑,也可以直接通過SM35到批輸入會話控制台:

執行批輸入會話,生成相應的憑證;

7、選中批輸入會話,點擊“LOG”,查看生成的日志:

顯示兩張憑證記賬到公司代碼中;

8、查看兩張憑證,這是兩張借貸方向相反的憑證,過帳日期分別是5月末和六月初,即評估憑證和沖銷憑證:

 

 

一.外幣未清項評估原理
1.外幣的未清項評估適用范圍
1)應收帳款。
2)其他往來應收。
3)應付帳款。
4)應付工資。
5)其他應付。
6)預提費用。
7)借款。
2.原理。未清項的評估是在外幣的匯率有變化時,對有涉及外幣未清項的科目按統馭科目或科目類型、按幣種、分借貸分別進行統計其由於匯率變化產生的差額,將變化額按科目類型和幣種進行帳務調整。
3.涉及的后台配置
1)評估策略的確定
路徑:SPRO-財務會計-應收應付-業務交易-結算-評估-外幣估值-定義評估方法

主要設置:
①按行項目顯示。評估報告按行項目顯示結果。
②總是評估。
③按行項目記帳。這種方式會使評估結果更容易檢查,但可能程序運行所需要的時間會增加。
④憑證類型。SA。
⑤匯率確定。確定評估的匯率類型為:M。
2)評估的科目配置
路徑:SPRO-財務會計-應收應付-業務交易-結算-評估-外幣估值-准備外幣評估的自動過帳-未清項匯率差異
該配置中有三段設置:
①匯率差額實現——產生匯率差異時記帳的科目
②評估——外幣評估時差異記帳的科目
③換算——實際結算時差異沖銷和記帳科目
有兩種設置方式:
①只配置前兩段,不配第三段。
該種配置下結算憑證產生的匯率差異沖銷調整科目,不再產生匯率差異記帳。
②三段都配。
該種配置下結算憑證在沖銷調整科目的同時,產生一對新的匯率差異記帳。
例如:11911000科目配置如下
匯率差額實現
損失                 51514005
收益                 51514005
評估
評估虧損 1           51514003
評估收益 1           51514003
資產負債表調整1      11911997
換算
換算虧損 1           51514003
資產負債表調整損失   11911997
換算收益 1           51514003
資產負債表調整收益   11911997
這種配置下,結算時產生的憑證將沖銷評估產生的沖銷憑證,並將差異記帳到匯率損益科目中。
001  04  500007    租房押金                         19,080.00
002  17  500007    租房押金                         19,260.00-
003  40  11911997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03  40  11911997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其他應收款-換算調整              180.00
004  40  51514003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04  40  51514003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匯兌損益-應收帳款               180.00
005  50  11911997  其他應收款-換算調整              180.00-
如該科目只配置前兩段,結算產生的憑證只有上述憑證的前三個行項目,如果三段都配置,則增加了04和05兩個行項目。
注意:在配置了換算部分的情況下,外幣評估必須用沖銷方式,並要求每月月結時做評估。


4.評估策略
外幣的未清項評估有三種策略:
1)期末評估,下期初沖回。
該種評估策略是基於比較准確地評價外匯變化造成的損益,是哪個帳戶造成的損益就一直掛在哪個帳戶上,直到該帳戶的該筆帳結清為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這種方式評估,就應該每個期間都進行評估,不管是否有新的匯率變化。
評估時,  借/貸相應的調整科目
          貸/借匯兌損益科目————結帳時轉出
沖回時,  借/貸匯兌損益科目
          貸/借相應的調整科目
結帳時,  沖抵調整科目
          借/貸調整科目
          貸/借匯兌損益科目
最后的結果中,調整科目和匯兌損益科目的余額均抵銷。
例:某供應商有應付帳款USD100,
匯率:8.50時,  USD100     折RMB850
匯率:8.00時,  USD100     折RMB800

2)期末評估,不沖回。
該種評估只在乎匯率變化期間的損益,不管哪個帳戶造成的。在匯率變化的期間進行評估以后,差異自動轉到損益科目,同時在該類科目相應的調整科目中記帳。該差異在當期轉走,以后期間不過問。直到該帳戶該筆帳清帳時,產生的匯率差異自動沖抵評估時產生的換算調整科目。
評估時,  借/貸相應的調整科目
          貸/借匯兌損益科目————結帳時轉出
結帳時,  借/貸調整科目(沖抵調整科目)
最后的結果中,調整科目和匯兌損益科目的余額均抵銷。

例:某供應商有應付帳款USD100,
匯率:8.50時,  USD100     折RMB850
匯率:8.00時,  USD100     折RMB800

3)不評估。不管外幣匯率何時變化,都不進行評估。這種策略的優點是操作簡單,缺點是資產負債表不能真實地反應外幣與本幣的實際值。只有當清帳時才將匯率的變化直接轉入匯兌損益科目。
4)我公司使用的是第二種評估策略,其結帳的后台配置也是按照第二種評估策略設置的。因此目前每年底改變外幣匯率時進行外幣余額和未清項的評估,不沖回。

二.操作方法
1.輸入屏幕

2.關鍵點:
①帳戶。類型及帳戶號碼范圍均可選擇輸入,如空白,視為全選。
②資產負債表指定日,一般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③資產負債表准備評估。如果選擇該項,則視為年結評估,不能產生沖銷憑證。

三.注意事項
1.及時清帳問題。
外幣未清項評估是按借貸分別統計后做的調整憑證。如果帳戶不及時清帳,則系統就會對所有借貸雙方進行分別統計,既浪費時間,又會產生多余的評估憑證。如果是沖銷而不按正常操作,做反向憑證處理,效果同上。
例:下列評估產生的憑證就是未清帳造成的
00000006 031125 0500008963 031130 031130 SA                  外幣評估 SAPF100
匯兌損益-應收帳款   001  S  0051514003    40       EUR        101,248.22
往來應收-換算調整   002  S  0011810198    50       EUR       -101,248.22
往來應收-換算調整   003  S  0011810198    40       EUR        101,248.22
匯兌損益-應收帳款   004  S  0051514003    50       EUR       -101,248.22

下列評估憑證是清帳不徹底造成的
00000005 031125 0500008962 031130 031130 SA                  外幣評估 SAPF100
匯兌損益-應收帳款   001  S  0051514003     40      DEM        75,320.20
往來應收-換算調整   002  S  0011810198     50      DEM        -75,320.20
往來應收-換算調整   003  S  0011810198     40      DEM        71,163.70
匯兌損益-應收帳款   004  S  0051514003     50      DEM       -71,163.70
這個憑證實際只做差額4,156.50就可以了。
2.業務規范操作問題。不規范的業務操作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1)不能及時轉匯率差異。
對於應收應付帳款,如果在收/付款時有匯率的變化,系統會自動將差異轉入匯兌損益科目。如果用其他方式進行付款操作,差異就無法自動轉移。而對於外幣而言,由於數額相同,往往不能及時發現。
如:供應商應付款是收發票時自動產生的,應付帳款有貸方余額。按正常業務操作,在付款時應針對該供應商處理未清項,這樣會自動進行清帳處理,由於匯率變化產生的差異也會自動產生匯兌損益的憑證項。該供應商的未清項明細帳就比較規范。如果付款時在總帳中做貸項憑證,差異就無法轉走,未清項也會越積越多。
2)無法沖抵評估產生的匯兌差異。道理同上。
3.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1)增加會計科目時,如果涉及外幣,要考慮評估的后台配置增加。
2)原有的會計科目中增加外幣業務時,同樣要考慮配置修改。

四.帳務整理建議
由於對評估策略理解問題,上線后的外幣評估一直未能按系統配置要求進行,以致造成一些不正常的憑證出現。在進行新的評估之前,建議對系統中的帳務進行清理。
1.清帳。對所有應收應付的明細帳進行清理,將不正常的長期掛帳處理掉。
2.調整。對清帳產生的憑證進行全面確認,如果屬不正常憑證,應進行手工調整。

 

在FI-GL模塊評估外幣時(T-code:F.05),需要輸入Valuation Method。下面分解一下評估方法是如何定義的。

IMG -> FI -> General Ledger Accounting ->Business Transactions -> Closing ->Valuating -> Foreign Currency Valuation ->Define Valuation Methods

Valuation Methods (T-Code: OB59),如圖(1)。

 

 

圖(1)

V區是Valuation Procedure(評估過程)的內容:

 

1.      Lowest value principle:最低價值原則。在評估的時候,如果因匯率變動導致收益,則評估不產生記錄;如果因匯率變動導致的損失,則評估產生記錄。寧可低估,不可高估,類似會計准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2.    Strict Lowest value principle: 和1基本一致。

3.    Always valuate: 一般評估。此種情況下評估,不論匯率變動導致收益還是損益,都會生成憑證。和K/3的調匯原理一致。

4.    Revalue only: 評估只算收益,不算損失。此方法與第1種方法正好相反,評估時,只記因匯率變動導致的收益,不計損失。

5.    Reset: 反評估。把評估的結果返回到評估之前的狀態,即Old Differences的狀態。

6.    Document Type :憑證類型。評估時產生憑證的類型。

 

 

E區是評估時需要讀取匯率變化類型的來源。

7.      Debt bal exch rate type: 科目余額在借方時所用匯率變化類型

8.    Creditbalexch rate tyep: 科目余額在貸方時所用匯率變化類型

系統根據7/8的定義,從currency exchange rate中取的評估匯率(調整匯率),然后計算此科目 評估匯率×外幣余額 與 本位幣余額 之間的差異,再根據V區中的設置判斷是否需要評估生成憑證。

9. 匯率變化類型的來源。

轉載於:https://www.cnblogs.com/xff1228/p/7904502.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