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根因分析----之魚骨圖


一、魚骨圖分析法的由來
魚骨圖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明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魚骨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稱之為“Ishikawa”或者“因果圖”。


二、魚骨圖定義
問題的特性總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我們通過頭腦風暴法找出這些因素,並將它們與特性值一起,按相互關聯性整理而成的層次分明、條理清楚,並標出重要因素的圖形就叫特性要因圖。因其形狀如魚骨,所以又叫魚骨圖(以下稱魚骨圖),它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方法。 同時,魚骨圖也用在生產中,用來形象地表示生產車間的流程。

 

 
三、魚骨圖的三種類型
A、整理問題型魚骨圖(各要素與特性值間不存在原因關系,而是結構構成關系)
B、原因型魚骨圖(魚頭在右,特性值通常以“為什么……”來寫)
C、對策型魚骨圖(魚頭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來寫)

四、魚骨圖的制做
1、分析問題原因/結構
A、針對問題點,選擇層別方法(如:人、機、料、法、環等)
B、按頭腦風暴分別對各層別類別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將找出的各要素進行歸類、整理,明確其從屬關系
D、分析選取重要因素
E、檢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確保語法簡明、意思明確
2、分析要點
a、確定大要因(大骨)時,現場作業一般從“人機料法環”着手,管理類問題一般從“人事時地物”層別,應視具體情況決定。
b、大要因必須用中性詞描述(不說明好壞),中、小要因必須使用價值判斷(如…不良)。
c、腦力激盪時,應盡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僅限於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執行的內容。對人的原因,宜從行動而非思想態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間有直接的原因-問題關系,小要因應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對策。
e、如果某種原因可同時歸屬於兩種或兩種以上因素,請以關聯性最強者為准(必要時考慮三現主義:即現時到現場看現物,通過相對條件的比較,找出相關性最強的要因歸類。)
f、選取重要原因時,不要超過7項,且應標識在最末端原因。

五、魚骨圖繪圖過程
A、填寫魚頭(按為什么不好的方式描述),畫出主骨
B、畫出大骨,填寫大要因
C、畫出中骨、小骨,填寫中小要因
D、用特殊符號標識重要因素
要點:繪圖時,應保證大骨與主骨成60度夾角,中骨與主骨平行

六、魚骨圖的使用步驟
1、查找要解決的問題
2、把問題寫在魚骨的頭上

 


3、召集同事共同討論問題出現的可能原因,盡可能多地找出問題
4、把相同的問題分組,在魚骨上標出
5、根據不同問題征求大家的意見,總結出正確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個問題,研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7、針對問題的答案再問為什么?這樣至少深入五個層次(連續問五個問題)
8、當深入到第五個層次后,認為無法繼續進行時,列出這些問題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個解決方法。

七、魚骨圖分析舉例


根據魚骨圖的分析,結合收集整理的資料,逐項對比公司、部門與對標企業的差距。確定行動計划、采取實際行動並跟蹤結果。
八、魚骨圖案例分析

 


魚骨圖分析法是咨詢人員進行因果分析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簡捷實用,比較直觀。
例: 現以某煉油廠情況作為實例,采用魚骨圖分析法對其市場營銷問題進行解析。(如圖所示)

圖中的“魚頭”表示需要解決的問題,即該煉油廠產品在市場中所占份額少。根據現場調查,可以把產生該煉油廠市場營銷問題的原因,概括為5類。即人員、渠道、廣告、競爭和其它。在每一類中包括若干造成這些原因的可能因素,如營銷人員數量少、銷售點少、缺少宣傳策略、進口油廣告攻勢等。
第一步:列出原因
將上述5類原因及其相關因素分別以魚骨分布態勢展開,形成於骨分析圖。
第二步:找出原因
下一步的工作是找出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此可以根據現場調查的數據,計算出每種原因或相關因素在產生問題過程中所占的比重,以百分數表示。例如,通過計算發現,“營銷人員數量少”,在產生問題過程中所占比重為35%,“廣告宣傳差”為18%,“小包裝少”為25%,三者在產生問題過程中共占78%的比重,可以被認為是導致該煉油廠產品市場份額少的主要原因。
最后一步:分析原因

如果我們針對這三大因素提出改進方案,就可以解決整個問題的78%。該案例也反映了“20:80原則”,即根據經驗規律,20%的原因往往產生80%的問題,如果由於條件限制,不能100%解決問題,只要抓住占全部原因20%,就能夠取得80%解決問題的成效。

 

 

出處>: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a656bb40102v9mz.html

=======================================================================================

 

出處:https://www.docin.com/p-654520394.html

=======================================================================================

質量管理中的六要素(人、機、料、環、法、測)具體概念是什么

在質量管理中,六要素分別表示:

    • 人: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 機:機器設備、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 料: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

    • 法:這里包括生產工藝、設備選擇、操作規程等;

    • 環:主要指測量時采取的方法是否標准、正確;

    • 測: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由於這五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

工序是產品形成的基本環節,工序質量是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礎,工序質量對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生產效率有着重要影響。

工序標准化作業對工序質量的保證起着關鍵作用,工序標准化在工序質量改進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質量受5M1E即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因素的影響,工序標准化就是要尋求5M1E的標准化。

 

----------------------------------------------

(1)人(Man)的分析

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凡是操作人員起主導作用的工序所生產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員控制造成操作誤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質量意識差;
②操作時粗心大意;
③不遵守操作規程;
④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
⑤由於工作簡單重復而產生厭煩情緒等。
•人是生產管理中最大的難點,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論中討論的重點,圍繞着"人"的因素,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的性格特點不盡相同,其工作效率,工作態度,以及對產品質量的理解就不一樣。有的人溫和,做事慢,仔細,對待事情認真;有的人性格急躁,做事只講效率,缺乏質量意識,但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內向,有了困難不講給組長聽,對新知識,新事物不易接受;有的人性格外向,做事積極主動,但是好動,喜歡在工作場所講閑話。那么,作為他們的領導者,你就不能用同樣的態度或方法去領導所有人。應當區別對待(公平的前提下),對不同性格的人用不同的方法,使他們能"人盡其才"。發掘性格特點的優勢,削弱性格特點的劣勢,就是要你能善於用人。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就首先從現有的人員中去發掘,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特點,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人力資源課程就是專門研究如何提高員工在單位時間內工效、如何激發員工工作熱情的一門科學。簡單的說,人員管理是生產管理中最為復雜、最難理解和運用的一種形式。
•可采取的控制措施:
①加強“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的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
②編寫明確詳細的操作流程,加強工序專業培訓,頒發操作合格證;
③加強檢驗工作,適當增加檢驗的頻次;
④通過工種間的人員調整、工作經驗豐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員的厭煩情緒;
⑤廣泛開展QCC品管圈活動,促進自我提高和自我改進能力。

(2)機的分析

①選型對嗎?
②保養問題嗎?
③給機器的配套對應嗎?
④作機器的人對嗎?機器的操作方法對嗎?機器放的環境適應嗎?
•指生產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具等輔助生產用具。生產中,設備的是否正常運作,工具的好壞都是影響生產進度、產品質量的又一要素。一個企業在發展,除了人的素質有所提高,企業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內部的設備也在更新,為什么呢?好的設備能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如:家具行業的開料,改變過去的手鋸為現在的電子鋸,效率提升了幾十倍。原來速度慢、人的體力還有經受考驗;現在,人也輕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說,工業化生產,設備是提升生產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徑。
•主要控制措施有:
①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定期檢測機器設備的關鍵精度和性能項目,並建立設備關鍵部位日點檢制度,對工序質量控制點的設備進行重點控制;
②采用首件檢驗,核實定位或定量裝置的調整量;
③盡可能培植定位數據的自動顯示和自動記錄裝置,經減少對工人調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賴。

(3)料的分析

①是真貨嗎
②型號對嗎
③有保質期嗎
④入廠檢驗了
⑤用的符合規范嗎
⑥料適應環境嗎,料與機器配合的了嗎,料和其它料會不互相影響?
•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產品用料。現在的工業化生產,分工細化,一般都有幾種幾十種配件或部件是幾個部門同時運作。當某一部件未完成時,整個產品都不能組裝,造成裝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論你在那一個部門,你工作的結果都會影響到其他部門的生產運作。當然,你不能只顧自己部門的生產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關工序的運作;因為企業的運作的是否良好是整體能否平衡運作的結果。
•因此,你在生產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須密切注意前工序送來的半成品,倉庫的配件,自己工序的生產半成品或成品的進度情況。一個好的管理者,是一個能縱觀全局的人;能夠為大家着想的人。
•主要控制措施有
①在原材料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
②加強原材料的進廠檢驗和廠內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檢驗;
③合理選擇供應商(包括“外協廠”);
④搞好協作廠間的協作關系,督促、幫助供應商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

(4)法的分析

①是按正確的方法做的嗎
②看的明白嗎
③寫的明白嗎
④方法適合嗎
⑤有明確的法規嗎
⑥方法是給對應的人嗎?方法在這個環境下行嗎?
•顧名思義,法則。指生產過程中所需遵循的規章制度。它包括:工藝指導書,標准流程指引,生產圖紙,生產計划表,產品作業標准,檢驗標准,各種操作規程等。他們在這里的作用是規范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及時准確的反映產品質量的要求。嚴格按照規程作業,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進度的一個條件。
•工藝方法的防誤和控制措施:
①保證定位裝置的准確性,嚴格首件檢驗,並保證定位中心准確,防止加工特性值數據分布中心偏離規格中心;
②加強技術業務培訓,使操作人員熟悉定位裝置的安裝和調整方法,盡可能配置顯示定位數據的裝置;
③加強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實行強制更換制度;
④積極推行控制圖管理,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調整;
⑤嚴肅工藝紀律,對貫徹執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和監督。
⑥加強工具工裝和計量器具管理,切實做好工裝模具的周期檢查和計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5)環的分析

①在時間軸上環境變了嗎
②6光線、溫度、濕度、海拔、污染度考慮了嗎
③環境是安全的嗎
④環境是人為的嗎?小環境與大壞境能並容嗎?
•環,指環境。對於某些產品(電腦、高科技產品)對環境的要求很高(ISO9001:20006.4工作環境:組織應確定和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環境也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比如:音響的調試時,周圍環境要求應當很靜。食品行業對環境也有專門的規定,否則,產品的衛生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現在對工業制造企業也有了ISO14000環境體系的標准要求。
•所謂環境,一般指生產現場的溫度、濕度、噪音干擾、振動、照明、室內凈化和現場污染程度等。
•在確保產品對環境條件的特殊要求外,還要做好現場的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產,為持久地生產優質產品創造條件。

(6)測的分析

①是否指定了責任人
②采用規定的測量工具
③在指定的測量點
④運用正確的測量方法
⑤按照一定的頻次進行了測量
⑥並有記錄
•測,主要指測量工具、測量方法、以及經過培訓和授權的測量人。使用指定的並經過定期檢驗的測量工具,統一規范的測量方法,保證同一測量點、同一測量工具、不同測量人所測出的數據誤差最小化。生產過程要對測量的數據進行記錄。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①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准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②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准和調整。
③規定必要的校准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准,以及發生問題時應采取的措施。
④保存校准記錄。
⑤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於校准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並記入有關文件。

二、人機料法環測的運用

1、問題的層次性
①對人機料法環的初步定性
②初步定性后的二次原因的查找
③二次原因的查找仍然可以用人機料法環的分析
④二次原因的查找定性后仍需要三次定性即對二次定性結果的原因查找,依然可以適宜和人機料法環的分析方法.
⑤多問幾個為什么

2、特性要因圖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
(1)特性要因圖只是原因分析部分
(2)下面應還有解決措施的深入(按照糾正預防法還要有原因分析、糾正措施、完成情況、舉一反三、系統杜絕)
(3)所以將人機料法環測的方法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可能解決好問題的。(只是走了糾正預防的第一步)
(4)特性要因圖(魚骨圖):
①、決定問題的特性
②、特性和主骨
③、大骨和要因。
④、中骨、小骨、孫骨
⑤、記入中骨、小骨、孫骨的“要點”。
⑥、深究要因
⑦、記入關聯事項。

3、糾正措施的QC手法
4、特性要因(人機料法環測)+系統對策圖法
每一項對策措施所不可缺少的就是何人、何法在何時達到何效果?

 

出處: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735101.html

=======================================================================================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