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開發 網絡學習(3)網絡七層協議(OSI)


一、OSI模型

OSI 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一個由國際標准化組織提出概念模型,試圖提供一個使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和網絡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互聯的標准框架。

它將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划分為七層,每層都可以提供抽象良好的接口。了解 OSI 模型有助於理解實際上互聯網絡的工業標准——TCP/IP 協議。

二、OSI七層模型介紹

物理層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1.主要功能: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傳輸數據。(比特流)

2.組成部分: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

3.接口協議:電話網絡modems-V。92、IRDA物理層、USB物理層、EIARS-232、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是OSI中的第二層,介乎於物理層和網絡層之間。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絡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絡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絡層。

1.基本功能:幀編碼和誤差糾正控制。(以太幀)

2.典型設備:交換機、網橋、網卡;

3.相關協議:點對點協議(Point-to-Point Protocol)、以太網(Ethernet)、高級數據鏈路協議、幀中繼(Frame Relay) 、異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網絡層

網絡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絡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1.主要功能:進行邏輯地址尋址,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路徑選擇

2.相關協議:I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ARP)、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協議)、因特網組管理協議(IGMP)

傳輸層

傳輸層OSI中的第四層,該層協議為網絡端點主機上的進程之間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報文傳送服務。

1.基本功能: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端口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2.協議有:面向連接的傳輸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是建立在傳輸層之上,利用傳輸層提供的服務,使應用建立和維持會話,並能使會話獲得同步。

功能: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里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表示層

表示層位於OSI的第六層,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為異種機通信提供一種公共語言,以便能進行互操作。

功能: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里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 [2]

應用層

網絡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接口。

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三、TCP/IP協議棧

TCP/IP 協議棧是一系列網絡協議的總和,是構成網絡通信的核心骨架,它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進行傳輸。

TCP/IP 協議采用4層結構,網絡訪問層(又叫數據鏈路層或者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四、五層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絡》謝希仁版,結合OSI的7層模型和TCP/IP的4層模型,將計算機網絡按照5層的模型來給我們講授,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