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鋰電設備上市公司業績匯總:IPO提速 需求擴容
摘要:近日新能源補貼新政落地,給新能源行業從業者吃下定心丸,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持續增長態勢不變,有望驅動鋰電設備企業擴產來滿足市場需求。 ![]() 2019年,新能源電池行業市場遇冷,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陷入寒冬,鋰電設備需求與鋰電池的需求量及技術迭代息息相關,業績表現又將如何? 應收賬款高企 業績壓力猛增 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17家鋰電設備上市公司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業績,營業收入方面,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總額71.3億元,平均營業收入4.19億元,其中,12家營業收入超億元,大族激光、諾力股份營業收入超10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總額380.40億元,平均營業收入22.38億元,其中,大族激光、璞泰來、先導智能、北方華創、諾力股份、科瑞技術、科恆股份、贏合科技、百利科技、杭可科技、正業科技等11家營業收入超10億元。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為正值的9家。 ![]() 凈利潤方面,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總額5.52億元,平均凈利潤0.32億元,其中,贏合科技、大族激光凈利潤超億元;2019年凈利潤總額11.29億元,平均凈利潤0.66億元,先導智能、璞泰來、大族激光、北方華創、杭可科技、科瑞技術、諾力股份、贏合科技等8家凈利潤超億元。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正的5家,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正的8家。 此前,電池網(微號:mybattery)在統計鋰電設備企業2019年中報業績時曾總結得出,應收賬款高企在鋰電設備領域顯得尤為嚴重,甚至有多家企業應收賬款高於上半年營業收入,應收賬款的增長也遠超營業收入的增長。應收賬款會造成企業現金流緊張,同時存在減值風險,其中,贏合科技、金銀河、百利科技、先導智能等均表示2019年應收賬款高企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滑。 另外,2019年新能源補貼“腰斬”,動力電池企業降本增效壓力下設備價格和毛利率都明顯下滑,擠壓設備企業利潤空間,為應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設備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提高核心競爭力,上述統計的17家企業中,2019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率為正的15家。 多家鋰電設備企業IPO加速 電池網還注意到,為募集資金,擴產主業,降低市場風險,越來越多的鋰電企業走上IPO之路。 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以來,今年4月29日,光雲科技登陸科創板,至此科創板迎來第100家上市企業。近日,鋰電設備上市公司杭可科技、瀚川智能公布了科創板上市以來首份年度報告。 杭可科技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3.13億元,同比增長18.36%;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1.73%;基本每股收益為0.77元。公司擁有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索尼(現為日本村田)、寧德新能源、比亞迪、國軒高科、天津力神等國內外知名鋰離子電池制造商配套供應各類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后處理系統設備。 瀚川智能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4.93%;實現歸屬凈利潤0.73億元,同比增長4.31%;綜合毛利率為36.14%,比上年同期增加0.53%。公司擁有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優質客戶。 鋰電設備生產商科創板IPO在途的企業還有:聯贏激光(注冊生效)、奧特維(注冊生效)、先惠技術(已問詢)、科威爾(已問詢)。 另外,去年科瑞技術中小板IPO順利過會,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1.64%。其中,新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26億元,同比增長33.63%,擁有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優質客戶。 結語:近日新能源補貼新政落地,給新能源行業從業者吃下定心丸,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持續增長態勢不變,有望驅動鋰電設備企業擴產來滿足市場需求。 杭可科技在年報中稱,2019年由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造成國內鋰電池行業投資下降。但隨着歐洲電氣化進程的加速,吸引了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寧德時代、GS湯淺等中日韓電池企業前往歐洲建廠擴產,不僅在歐洲,國外電池企業也增加了在中國、美國的投資。隨着歐洲以及北美電動汽車市場的興起,各地限制燃油車時間表的出台,可以預見,2020年到2023年,在全球范圍內將會迎來第三輪鋰電行業的投資高峰期,預計對鋰電設備的需求將會有3-5倍的增長預期。 日前,經電池網(微號:mybattery)統計發現,不管是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還是特斯拉、大眾、戴姆勒、本田、通用、大眾等,全球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通過自建或合資的方式入局動力電池領域,而進入2020年,動力電池市場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孚能科技等也相繼大手筆投資擴產。 華泰證券表示,動力電池行業降本增效的需求從下游向上游傳導,考慮到每GWh電池產能所需生產設備的投資額逐年下降,預計2020-2023年全球龍頭電池企業設備采購額將分別達到304/324/302/270億元,4年合計約為1212億元。鋰電設備需求高增有望帶動國產設備業績增長,上述統計的17家企業年報,11家針對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進行預測,均為正值。 鋰電設備市場前景向好,但企業還需注意客戶結構的優化,穩步提高技術實力,加強風險管控措施,降低應收賬款高企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