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的七層結構、五層結構和四層結構


1、 計算機網絡體系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分為3種:OSI體系結構(七層),TCP/IP體系結構(四層),五層體系結構。

  • OSI體系結構: 概念清楚,理論也比較完整,但是它既復雜又不實用。
  • TCP/IP體系結構:TCP/IP是一個四層體系結構,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 五層體系結構:為了方便學習,折中OSI體系結構TCP/IP體系結構,綜合二者的優點,這樣既簡潔,又能將概念講清楚。

15902069933478110794342591257585.jpg

TCP/IP與OSI最大的不同在於:OSI是一個理論上的網絡通信模型,而TCP/IP則是實際運行的網絡協議。

2、五層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看一下五層網絡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

  • 應用層:應用層是網絡協議的最高層,主要任務通過進程間的交互完成特定網絡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程序(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


    對於不同的網絡應用需要有不同的應用層協議,在互聯網中的應用層協議很多,如域名系統DNS,支持萬維網應用的HTTP協議,支持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等等。應用層交互的數據單元稱為報文

  • 運輸層:有時也譯為傳輸層,它負責為兩台主機中的進程提供通信服務。該層主要有以下兩種協議:

    • 傳輸控制協議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提供面向連接的、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報文段(segment);
    • 用戶數據報協議 (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提供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的數據傳輸服務,但不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用戶數據報。
  • 網絡層:網絡層負責為分組網絡中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並通過選擇合適的路由將數據傳遞到目標主機。在發送數據時,網絡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封裝成分組進行傳送。


    在TCP/IP體系中,由於網絡層使用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IP數據報

  •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通常簡稱為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在兩個相鄰節點傳輸數據時,將網絡層交下來的IP數據報組裝成幀,在兩個相鄰節點之間的鏈路上傳送

  • 物理層:保數據可以在各種物理媒介上進行傳輸,為數據的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以下是應用進程的數據在各層之間的傳遞過程中所經歷的變化的簡單示意圖:

image-20210211010417178

3、TCP/IP體系結構概述

TCP/IP的體系結構比較簡單,只有四層。

層次名稱 單 位 功 能 協 議
網絡接口 負責實際數據的傳輸,對應OSI參考模型的下兩層 HDLC(高級鏈路控制協議)PPP(點對點協議) SLIP(串行線路接口協議)
網絡層 數據報 負責網絡間的尋址數據傳輸,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IP(網際協議) ICMP(網際控制消息協議)ARP(地址解析協議)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協議)
傳輸層 報文段 負責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第四層 TCP(控制傳輸協議) 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應用層 負責實現一切與應用程序相關的功能,對應OSI參考模型的上三層 FTP(文件傳輸協議)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DNS(域名服務器協議)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NFS(網絡文件系統協議)

這種四層協議數據交換的示意圖如下:

新文檔 0522202013.24.48.jpg

4、三種模型對比

新建 XLSX 工作表.png



參考:

【1】:謝希仁編著 《計算機網絡》

【2】:網絡篇(一):所謂的四層結構和七層結構

【3】:計算機網絡模型(四層、五層、七層)

【4】:OSI 7層模型和TCP/IP 4層模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