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模型的七個分層


要想理解socket首先得熟悉一下TCP/IP協議族,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定義了主機如何連入因特網及數據如何再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從字面意思來看TCP/IP是TCP和IP協議的合稱,但實際上TCP/IP協議是指因特網整個TCP/IP協議族。不同於ISO模型的七個分層,TCP/IP協議參考模型把所有的TCP/IP系列協議歸類到四個抽象層中

應用層: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傳輸層:TCP,UDP

網絡層:IP,ICMP,OSPF,EIGRP,IGMP

數據鏈路層:SLIP,CSLIP,PPP,MTU

每一抽象層建立在低一層提供的服務上,並且為高一層提供服務,看起來大概是這樣子的

                 

       

 

 

1. OSI七層和TCP/IP四層的關系

1.1 OSI引入了服務、接口、協議、分層的概念,TCP/IP借鑒了OSI的這些概念建立TCP/IP模型。

1.2 OSI先有模型,后有協議,先有標准,后進行實踐;而TCP/IP則相反,先有協議和應用再提出了模型,且是參照的OSI模型。

1.3 OSI是一種理論下的模型,而TCP/IP已被廣泛使用,成為網絡互聯事實上的標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

UDP:user data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

 

OSI七層網絡模型

TCP/IP四層概念模型  

對應網絡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應用層

HTTP、TFTP, FTP, NFS, WAIS、SMTP

表示層(Presentation)

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

會話層(Session)

SMTP, DNS

傳輸層(Transport)

傳輸層

TCP, UDP

網絡層(Network)

網絡層

IP, ICMP, ARP, RARP, AKP, UUCP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數據鏈路層

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 SLIP, PPP

物理層(Physical)

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11

 

 

 

2. OSI七層協議模型

七層結構記憶方法:應、表、會、傳、網、數、物

應用層協議需要掌握的是: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rotocol)、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IMAP4(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

 

3. TCP/IP四層模型

3.1 應用層:對應OSI中的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

3.2 物理鏈路層:對應OSI中的數據鏈路層、物理層(也有叫網絡接口層)

3.3 數據包說明:

IP層傳輸單位是IP分組,屬於點到點的傳輸;TCP層傳輸單位是TCP段,屬於端到端的傳輸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duanxz/p/5124229.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