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程序設計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課,幾乎每一項內容都有一個專業的名詞與之對應。由此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新人”不友好,特別是短期培訓中,由於時間有限,無法詳細涉及過多的詞匯,導致很多人對詞匯的理解和識記存在困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與“高度”有關的一組專業詞匯:DA、DH、MDA、MDH、MEA、MOC、MOCA、MSA、OCA、OCH。
1、MOC 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 最小超降余度
這一組詞匯中最核心的當屬MOC,其它的詞匯都與這個詞匯有關。飛機不能貼着地面飛行,一定是留有余度的,飛機與障礙物之間的最小垂直間隔就是MOC。
在不同的航段對MOC的要求是不同的。對於(儀表)航線飛行,MOC至少為300米,山區可以到600米(山頂上600米飛過時,草甸上的羊和走路的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非精密進近程序中,起始進近MOC為300米,中間進近MOC為150米,最后進近75米(有FAF)或者90米(無FAF)。復飛中間階段MOC為30米,復飛最后階段MOC為50米。
對於不同的機型,在制定運行標准時,MOC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目視盤旋條件下,A、B類MOC為90米,C、D類MOC為120米。精密進近條件下,A至D類機型超障余度可以從40米到49米不等(精密進近中用高度損失HL來表示這個概念)。
離場初始段超障余度用距離的0.8%來表示,即從起飛離場端5米高度開始,距離每增加1000米,余度增加8米。
2、MEA Minimum en-route altitude最低航路高度 與
MSA Minimum sector altitude 最低扇區高度

從超障的角度來說MEA就是圖上標識的最低飛行高度。(最低飛行高度還需要考慮通信、導航信號的覆蓋因素)
MSA是以導航台或機場基准點ARP為圓心,半徑46公里,外加9公里緩沖區范圍內划分扇區,障礙物之上最少300米余度得到的高度。
MEA與MSA都是大范圍上的最低高度,它們都需要保持300米以上的MOC。
3、OCA 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 /height 超障高度 與
MOCA Minimum 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 最低超障高度
對於某個特定的障礙物,在它上面加上特定的余度(比如:主區使用300米余度,副區余度可以逐漸減少),得到的就是飛機安全飛越該障礙物所要求的超障高度OCA。
對於某個航段來說,找出所有障礙物計算得到的OCA,從中選擇最高的OCA作為航段的超障高度,這個高度就是航段的MOCA。
OCA與MOCA的關系就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每一個障礙物都對應一個OCA,每一個航段只按照最高的那個OCA來控制,稱為航段的M-OCA(加個橫杠幫助理解。)
4、OCA 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 超障高度
OCH Obstacle clearance height 超障高
MDA Minimum descent altitude 最低下降高度
MDH Minimum descent height 最低下降高
DA Decision Altitude 決斷高度
DH Decision height 決斷高
飛行程序中提到A(Altitude 高度),通常就會有H(Height 高)與之對應。A是以海平面為基准,而H通常是以機場標高或跑道入口標高為基准。
OCA與MDA相對應,OCH與MDH相對應。通常這些詞匯會寫在一起,就像這樣:OCA(H)、MDA(H)、DA(H)。
MDA(H)用來描述非精密或目視盤旋運行標准,DA(H)用來描述精密或類精密(RNP APCH)進近的運行標准(后面聊精密進近時再詳細討論)。
OCA(H)是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計算得到的超障高度(高),MDA(H)是航圖中最終公布的最低下降高度(高)。在公布之前,最后再增加一些額外的余度,或者進行高度取整,得到MDA(H)。規范中提到的與額外余度有關的考慮因素有: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
1)MDA(H)不低於OCA(H)。
2)OCA(H)僅出現在設計階段,最終公布的航圖中不會出現這個詞匯。
最終公布的航圖數據是下圖中的格式。

圖中目視盤旋(CIRCLING)的MDH是以機場標高為基准,其余的MDH、DH通常是以入口標高為基准。
今天的話題在規范中是下面這兩張圖片的內容:


上面兩張圖詞匯比較多,記往 A與H 的差別,記憶量就可以減少一半。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里了,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