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8億,占網民整體的44%;手機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3.97億,占手機網民整體的44.2%。

圖片來源:前瞻網
2017-2019年,我國互聯網餐飲外賣交易規模逐漸擴大,2019全年超7274億元。互聯網對餐飲行業的快速滲透,從早期的團購,到外賣用戶群體和交易規模的劇增,以及線上餐飲信息服務的逐漸發展,在線餐飲以及用戶消費數據都得到了爆炸式增長。
圖片來源:前瞻網
綜合來看,外賣產業的持續快速增長,推動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寬了消費應用場景,為餐飲行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成為國民新的消費習慣。
2.競品目的
1、 深入了解外賣行業的現狀與市場情況;
2、 通過剖析美團外賣、餓了么APP產品功能,深入了解其模式、功能熱點並發現產品亮點與不足,為餓了么APP做產品迭代。
3.確定競品
環境:
餓了么APP版本:V9.0.5
美團外賣APP版本:V7.36.4
使用設備:OPPO reno
4.美團外賣與餓了么市場數據
圖片來源:前瞻網
美團市占率大於餓了么,活躍用戶數少於餓了么,2018-2019年,主流外賣品牌為美團和餓了么,美團市場份額大於餓了么與餓了么星選的總和。2019年第三季度,美團外賣交易額占比穩中有升,達到65.8%。

圖片來源:前瞻網
2017-2020年3月,餓了么月活躍用戶數大於美團外賣。2020年初疫情影響下,兩平台活躍用戶數均有所減少,2020年3月起恢復增長,截至2020年3月31日,美團外賣月活躍用戶數為3744.57萬人,餓了么月活躍用戶數為7585.85萬人。

圖片來源:Trustdata
此外,在用戶粘性上,美團外賣用戶粘性21.3%,餓了么18.3%,美團高出餓了么;
美團外賣APP用戶粘性高於餓了么的主要原因為:美團外賣流量來源之一的美團平台,美團平台主打團購,除了美食領域之外,在生活服務領域上更領先於支付寶口碑,而餓了么的流量來源主要為支付寶口碑,故現階段美團外賣用戶粘性暫時高於餓了么;
5.需求分析
5.1用戶群體分析

5.2用戶需求分析
· 因為天氣等突發因素而產生需求
· 被優惠活動所暫時吸引
·長期需要習慣外賣用餐
· 需求用餐方便快捷
·偶爾不想做飯的
·注重價格實惠
·不會做飯
小結:用戶主要有自由群體、白領、學生、藍領四大群體,其中自由群體占多數,年齡層以35歲以下中青年為主;用戶點外賣最主要原因是便利(如不想做飯、不想出門、工作太忙)。
6.產品功能結構分析
美團外賣:

餓了么 :

餓了么整體結構由外賣、發現、訂單、我的組成,美團外賣整體產品結構由首頁、訂單、會員、我的組成。
兩者結構最明顯的區別是,餓了么新設“發現”模塊,該模塊主要根據用戶搜索關鍵詞及習慣推薦與之相關的美食/商家,餓了么把精准營銷單獨做成一個功能模塊。
而美團外賣把“會員”做成單獨的功能模塊,側重會員建設,“會員”模塊突出美團增加用戶粘性,打牢用戶忠誠度。
小結:美團外賣與餓了么重點均是落在用戶身上,不同的是,美團外賣側重會員建設,讓用戶體驗到更多的優惠,從而達到用戶留存的目的;餓了么的用戶粘度不如美團外賣,餓了么則側重精准營銷手段,提高用戶體驗感,從而達到增加用戶粘度的目的。
7.美團外賣與餓了么核心業務流程圖

餓了么與美團外賣核心業務流程並無明顯區別。
8.產品功能比較

9.交互設計分析

美團外賣首頁與餓了么首頁:
整體布局:兩者的整體布局和內容均相似,分類項目采用了icon加文字的形式,主頁推送了大量的優惠信息,刺激用戶的消費心理;
搜索框:美團外賣的搜索框提示優惠內容與優惠程度,餓了么的搜索框提示搜索商家(根據用戶平時瀏覽內容推薦);

美團外賣點餐頁與餓了么點餐頁:
小結:整體頁面布局與功能相似,有幾點不同:
1、 同樣的距離,美團專送顯示需要45分鍾,蜂鳥專送只需要40分鍾;
2、 餓了么除了滿減廣告以外,還插入了會員卡廣告和banner廣告;
3、 美團外賣在具體菜單上方有一欄“招牌.老板推薦”,推薦了店鋪的好評商品,迎合了懶人心理;而餓了么的操作“奶茶人氣榜top1”,直接大圖推送熱門商品;
總的來說,餓了么想傳遞的價值主張,就是快(快速配送),多(食物種類多,任性選擇),好吃(誘人的事物圖片),便宜(商家的滿減活動)。
10.盈利模式
美團:
1、 佣金模式:為主要盈利模式,直接賺取中間的差價或者抽成,每成交一單一般抽商家總金額的20%至30%;
2、 廣告模式:基於美團網的高流量多會員的情況,商家更願意在美團網上打廣告;
3、 轉介費模式:與廣告模式發起主體不同,美團網直接將頁面鏈接到產品所屬公司,為該公司做推廣,並向該公司收取轉介費用;
4、服務費模式:會員費,通過差異化的服務來收取用戶費用。
餓了么:
1、商家入駐平台費用:餓了么以前向入駐外賣餐廳收取佣金,后來改為收取固定服務費,這一收費方式更容易為商家接受,還能夠改善網站現金流,免去每月結算和催收佣金的煩惱。這是餓了么目前的主要收入;
2、競價排位:平台將最前面幾個鋪位作為廣告鋪位,根據商家的競價,收取月租;
3、增值收費:平台定期開展活動,參與的商家收取一部分費用;
4、廣告模式:線下的宣傳單推廣,收取宣傳單版面費用;線上的橫板廣告費用。
小結:美團外賣與餓了么在主要盈利模式上存在差異,后者主要是收取商家入駐平台費用,而前者是靠抽取佣金的方式盈利。其他在競價排名、增值收費、廣告費用的盈利方式方面,美團外賣均與餓了么相仿。
11.運營與推廣策略
11.1運營情況
餓了么:中國最早的在線外賣平台,平台采取橫向+縱向多方面拓展業務,率先攻略早餐市場,訂餐服務覆蓋了全時段。同時打造2B采購平台——有菜,為中小餐館提供食材。同時啟用積分系統,增強用戶黏性。
美團外賣:用戶是低端白領,起初以校園作為突破口,迅速占領了學生市場。依靠美團團購建立起來的用戶資源、推廣渠道和技術支持,利用大規模的地推人員和團購合作商家,快速下沉渠道,使其迅速地占領了二三線城市的市場。
小結:如今外賣平台的戰爭已趨向與穩定,如何使平台差異化發展便成為了今后的首要任務。外賣白領市場的規模已經超越了學生市場和社區生活市場的總和。中高端白領用戶出於工作因素和自身經濟能力,對於外賣服務的准時性以及產品的品質要求更高,同時也更願意為優質的服務買單。因此,外賣平台未來的發力點將落在配送效率和商鋪的衛生環境上。
11.2銷售渠道
美團外賣與餓了么的銷售渠道大同小異,總的來說有五種:
1、 明星代言;
2、 地推活動 ;
3 、商家宣傳,外賣平台競爭補貼商家,商家獲利幫助外賣平台做宣傳。店里經常看到貼有餓了么,美團等宣傳廣告和宣傳標識;
4、補貼大戰;
5、其他,包括網絡營銷、社會化營銷、微信營銷、傳統線下營銷以及創新營銷等多種方;
以上方法,目的都是增加用戶的粘性、跟合伙伙伴進行合作,雙方互利。
12.美團外賣與餓了么競爭優勢分析

圖片來源:前瞻網
目前來看,美團的優勢主要在於商家鏈接。

圖片來源:前瞻網
而餓了么則是背靠着阿里引流。
小結:美團外賣依托美團的品牌力量,美團涉足領域廣,團購能夠實現引流,另一方面,多線作戰每個業務都有勁敵;而餓了么專注外賣,體系更為輕盈,更具創造力。
13.總結
外賣用戶選擇換平台非3個原因:
1、價格更便宜;
2、配送時間更快;
3、商家更多。
對外賣平台而言,商家跟用戶息息相關,缺一不可,有了商家沒有用戶,商家會流失;有了用戶沒有商家,用戶會流失,只有兩邊都做好,平台才能實現正常運轉;
無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餓了么,要令商品價格更便宜,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給用戶派紅包,或是繼續壓榨商戶,外賣平台本就是薄利多銷,所以兩者皆非長久之計,並且這種做法對提高用戶粘性效果並不明顯;
以下為餓了么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1) 從社交方面入手:餓了么與美團外賣均設有分享好友的功能,但這操作沒法引起用戶積極性,要想用戶心甘情願幫忙做宣傳,必須適當給予獎勵,比如,滿減紅包、卡券等;考慮到成本問題,當然不能每一個幫忙分享的用戶都送紅包。朋友成功下單后系統自動返紅包,這里可參考拼夕夕模式;要增加用戶粘性,從社交方面入手成本最低,拉新效果明顯;
2) 明星效應:一是邀請愛豆做美食直播(成本相當高,效果最明顯);二是邀請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網紅美食博主開直播(成本相對低,效果明顯),題材可為美食烹飪、吃播、美食惡搞等,不管商家還是顧客,引流效果明顯;
3) 建立有效的超時懲罰機制:餓了么蜂鳥專送的口碑相比美團專送簡直大相庭徑,用戶無非就是抱怨蜂鳥專送速度慢,超時,外賣小哥態度差,怕報復還不敢罵人…上平台投訴客服態度不好,辦事效率低等;雖然平台均設有外賣小哥評價欄,但抱怨聲依舊日益漸增,明顯也差評沒法消除用戶怒氣,達不到提高用戶滿意度的效果;隨着用戶對蜂鳥專送的抱怨度持續上升,轉戰美團外賣的用戶也在持續上升;
你永遠不會想到用戶會因為什么原因而放棄繼續使用一個APP,不是菜品不好吃,送餐速度不夠快,也不是價格不夠優惠,客服態度不好,處理事情不夠快…可能只是外賣小哥往你樓道里吐了一口水…
4)打造餓了么獨有品牌美食節,類似淘寶618購物節,因餓了么專注美食外賣行業 ,靠打造專有美食節可有效的提升知名度;相對於美團外賣而言,因美團涉足領域廣,不太可能只為了美食這一領域下大成本,最多搞搞團購節。
作者:阿里 來源:知乎
互聯互通社區
互聯互通社區專注於IT互聯網交流與學習,關注公眾號:互聯互通社區,每日獲取最新報告並附帶專題內容輔助學習。方案打造與宣講、架構設計與執行、技術攻堅與培訓、數據中台等技術咨詢與服務合作請+微信:hulianhutongshe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