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阿里巴巴雲原生公眾號
2020 年 12 月 23 日,由 SegmentFault 思否發起的第二屆“中國技術先鋒”年度評選結果揭曉,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 Co-chair、阿里雲高級技術專家、OAM 開源項目負責人張磊入選 2020“中國開源先鋒 33 人”年度榜單。
近兩年,開源一直是技術圈非常火熱的話題。本次評選結果是 SegmentFault 思否依托數百萬開發者用戶數據分析,以及各科技企業和個人在國內技術領域的行為、影響力指標產生, 旨在讓那些助推中國開源生態發展道路上關鍵的“幕后英雄“走入大家的視野,從而帶動中國本土開源文化的繁榮。
Kubernetes 老兵與首個雲原生“開放應用模型”
在開源技術的支持和推動下,近年來雲原生的理念不斷豐富和落地,並迅速構建起以容器技術、容器編排技術為核心的生態,有數據顯示,Kubernetes 已成為被企業選用最多的容器編排技術。
張磊可以說是 Kubernetes 領域最早期的玩家,從 2014 年就開始進入 Kubernetes 上游從事技術工作,2015 年即成為 Kubernetes 社區最早的一批 Maintainer 之一,並於 2016 年即被推選為 CNCF 官方大使。在 Kubernetes 社區中,張磊是 Kubernetes 容器運行時接口(CRI)和 KataContainers 運行時的早期設計者和維護者之一,也是 Kubernetes 等價類調度、拓撲資源管理等多個大顆粒核心特性的主要作者。
2018 年后加入阿里巴巴,張磊主導提出了基於 Kubernetes 的“雲原生應用交付體系”,同年以最高票當選 CNCF 應用交付領域小組 co-chair,是目前 CNCF 七大領域小組中唯一一位華人 co-chair,主導小組將 Argo 等多個知名應用管理領域開源項目納入 CNCF 孵化器當中,同時被推薦為 Argo 開源社區 TOC。
2019 年末,張磊團隊主導阿里雲聯合微軟 CTO Office 團隊共同提出了“開放應用模型”開源項目 OAM (Open Application Model),這是業界第一個雲原生應用交付與管理領域的標准模型與框架。
2020 年 11 月,OAM 模型的 Kubernetes 實現 KubeVela 正式開源,使 OAM 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完善。KubeVela 是一個能夠以 Kubernetes 原生的方式進行任意擴展的 PaaS 內核,平台工程師可以基於它構建出任意的垂直業務系統。事實上,現在的 OAM 模型和它的 Kubernetes 實現 KubeVela 項目,本身就是阿里雲原生應用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支撐着包括阿里雲 EDAS 服務、阿里集團核心 PaaS、阿里雲邊緣計算平台、達摩院 AI PaaS 在內的多個互聯網級平台的內核的運行與擴展。
解決雲原生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今天在 OAM 社區中,有大量的貢獻來自 Oracle、MasterCard、Upbound.io、騰訊、字節跳動、第四范式和滿幫集團等十余家技術公司與團隊,他們不僅是 OAM 社區重要的技術力量,很多還是 KubeVela 項目的早期發起者。在接下來的設計中,OAM 社區會以 KubeVela 為核心,在已經生產可用的平台層模型的基礎上,繼續建設面向開發者的用戶側模型,並且以此為基礎通過 Dapr sidecar 和 Istio 來完善應用層中間件與流量治理能力,實現“讓雲原生應用交付輕松愉悅(Make shipping applications more enjoyable)”的目標。
“讓業務研發專注於寫代碼的這種體驗,說起來簡單,宣傳起來也很贊,但從雲原生技術誕生到現在,在整個雲原生生態的持續努力下,這件事情依然只解決了一小部分。而如今,OAM 及 KubeVela 項目的提出與發布,正是回答雲原生‘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是整個雲原生生態繼續推動這件事情向終態前進的一個縮影,希望更多的開發者加入我們”,張磊表示。
歡迎更多的開發者一起參與到 OAM 項目的建設中來,你可以前往 OAM 官方網站 及 GitHub 項目地址更好地了解、學習和使用,也歡迎釘釘搜索群號:23310022,和近 2000 名開發者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