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池串聯可以增加電壓,電池並聯可以增加電流,都是為了增加電功率。但是電池不宜並聯,即使是相同規格的電池,如果消耗不同,電勢就會不同,會造成電池之間的放電現象。
2.電阻的作用:
- 限流:為使通過用電器的電流不超過額定值或實際工作需要的規定值,以保證用電器的正常工作,通常可在電路中串聯一個可變電阻。當改變這個電阻的大小時,電流的大小也隨之改變。我們把這種可以限制電流大小的電阻叫做限流電。
- 分流:當在電路的干路上需同時接入幾個額定電流不同的用電器時,可以在額定電流較小的用電器兩端並聯接入一個電阻,這個電阻的作用是分流。
- 分壓:一般用電器上都標有額定電壓值,若電源比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高,則不可把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在這種情況下,可給用電器串接一個合適阻值的電阻,讓它分擔一部分電壓,用電器便能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我們稱這樣的電阻為分壓電阻。
- 將電能轉化為內能:電流通過電阻時,會把電能全部(或部分)轉化為內能.用來把電能轉化為內能的用電器叫電熱器.如電烙鐵、電爐、電飯煲、取暖器等等。
3.電功率本質上反映的是單位時間內,電荷流動時克服電阻所損耗的能量.
4.串聯分壓的原理:在串聯電路中,各電阻上的電流相等,各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等於電路總電壓。可知每個電阻上的電壓小於電路總電壓,故串聯電阻分壓。
並聯分流的原理:在並聯電路中,各電阻兩端的電壓相等,各電阻上的電流之和等於總電流(干路電流)。可知每個電阻上的電流小於總電流(干路電流),故並聯電阻分流。
5.分壓公式:所謂分壓公式,就是計算串聯的各個電阻如何去分總電壓,以及分到多少電壓的公式。分電壓多少這樣計算:占總電阻的百分比,就是分電壓的百分比。公式是:U=(R/R總)×U源。如5歐和10歐電阻串聯在10V電路中間,5歐占了總電阻5+10=15歐的1/3,所以它分的電壓也為1/3,也就是10/3伏。通俗地來講,兩個電阻串聯,電阻大的那個分的電壓就大,電阻小的分得的電壓就小,是按其中一個電阻和總電阻的比例來確定分壓值的大小的。
6.分壓電阻的取值必須合理,阻值太小會過熱,取值太大會有嚴重的溫漂,要計算一下取值的功耗。其次,電阻的材質必須用高精度的金屬膜電阻。最后,務必注意AD的輸入電阻參數,如果輸入電阻不夠大,就會構成明顯的分壓,這時需要用運放加一級緩沖。
7.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的ADC參考電壓是2.5V,要測量一個0~5V的電壓。因為輸入的電壓最大值大於了ADC參考電壓,所以需要電阻把輸入電壓分壓,最簡單的就是用兩個10K的電阻串聯,即+V->R1->R2->GND,這樣ADC在R1和R2中間取信號,那就是輸入電壓的1/2,這簡單吧?理論上是這樣,但要考慮ADC的輸入阻抗Ra,假設是20k,那前面的電路情況就變化了,就變成+V->R1->R2||Ra->GND,R2||Ra表示兩個電阻的並聯,並聯之后的電阻肯定小於10K,那分壓就不是1/2了,即產生了誤差。 因此用運放構成電壓跟隨器,其輸入阻抗在MΩ以上,和10K並聯時造成的電阻變化是很小的,所以保證分壓比很接近1/2。同時跟隨器輸出電阻很小,只有幾十歐姆,和ADC輸入電阻相比相差很大,所以ADC的到的信號電壓近似等於跟隨器的輸出,即減少了誤差。
8.ADC采樣使用分壓電阻如何解決精度問題?電阻分壓后用ADC采樣,因為電阻是有誤差的,因此會帶來測量誤差。解決誤差的方式有:高精度電阻+軟件校准+高精度基准。有軟件校准,采樣電阻精度再差也沒關系,溫漂和老化才是重要指標。
9.電流互感器作用?電流互感器就起到電流變換和電氣隔離作用。主要作用是用來將交流電路中的大電流轉換為一定比例的小電流(我國標准為5安倍),以供測量和繼電保護只之用。在發電、變電、輸電、配電過程中由於用電設備的不同,電流往往從幾十安到幾萬安都有,而且這些電路還可能伴隨高壓。那么為了能夠對這些線路的電路進行監控、測量,同時又要解決高壓、高電流帶來的危險,這時就需要用到電流互感器了。電工用的鉗形表 ,這是一種用來測量交流電流的設備,它那個“鉗”便是穿心式電流互感器。
10.I2C協議傳感器:i2c總線,是一種兩線式的串行通信總線,在現在的電子產品中使用非常廣泛。它只需要兩根線就可以驅動十幾個設備。移植性比較好,不同的設備,只要符合該協議,都可以通過同樣的一組代碼來驅動。主要的缺點就是傳輸速率比較慢,一些要求較快的場合它是不適合的。如果需實現雙向通訊的時候,需要另外增加通訊口線。一般短距離傳輸,或者說是板級傳輸。
11.電容並聯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容值,耐壓不變,串聯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容值,提高耐壓值。
文章來源:物美智能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