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
發展
- 3G時代出現了基帶單元和射頻單元分離的基站,這種基站也被稱為分布式基站,基帶部分被稱為BBU,而射頻單元被稱為RRU。
- 基帶拉遠分為基帶部分(BBU)和射頻部分(RRU),中間采用光纖進行信號傳輸,這種方式有時也被稱為分布式基站或射頻拉遠(BBU+RRU)。
- RRU負責信號收發,BBU負責信號處理。
- BBU與RRU之間采用光纖傳輸,RRU再通過同軸電纜及功分器(耦合器)等連接至天線,即主干采用光纖,支路采用同軸電纜。
- 這種分布式架構,把粗長硬的饋線換成了細軟輕的光纖,站點功耗大幅降低,網絡運維成本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 這種架構就叫做C-RAN(集中式無線接入網)
- 雖然C-RAN是一個非常好的構想,在4G階段卻沒有發展起來,因為這種架構對於光纖資源的數量要求太高,每個站點都要有到BBU集中機房的光纖
-
AAU是RRU(5G是+Low-PHY)+天線
- 5G中RRU演變成了集成超大規模天線陣列的Massive MIMO AAU
- 在5G的整個網絡結構之中,依然會有BBU+RRU+傳統天線的組合,AAU並不是5G系統之中的唯一
- 和RRU相比,AAU多了天線的功能以及部分BBU的功能。和RRU相比,AAU體積更大,面積更大,重量更重,耗電也會更大,價格也要貴一些。
-
BBU是Building Baseband Unit 室內基帶處理單元(基帶)
-
CPRI是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
- 它是用於蜂窩無線網絡的中REC(無線電設備控制)和RE(無線電設備)之間的關鍵通信接口規范。
- BBU和RRU之間的基帶信號傳輸使用光纖,之間的傳輸協議是用CPRI
- CPRI定義的是BBU與RRU/AAU之間接口的規范。
- CPRI接口速率是正比於天線數和載波帶寬的。以一個常見的4T4R RRU為例,僅建一個20M的LTE載波,不做壓縮的話需要4.9152Gbps的接口帶寬,使用一個普通的10G光模塊就足夠了
-
eCPRI是enhanced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增強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
- 把在High Phy往上的數據交給BBU處理,下面的交給RRU的DU部分去處理,這樣BBU和RRU之間的數據量就少了
- eCPRI就是通過將Low-PHY移至RRU部分的DU中,大幅度降低BBU和RRU之間的接口速率要求,達到節省光模塊成本的目的。
- 代價是RRU的復雜度提升,要耗費RRU的FPGA資源。
-
eMBB是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增強移動寬帶
-
FR是Radio Frequency 射頻
-
gNB 5G基站 ,eNB 4G 基站
-
High-PHY是指L1中,與DSP沒有直接的強相關性軟件實體。Low-PHY是那些與DSP有強相關性的軟件實體。
-
RRU是Remote Radio Unit 遠端射頻模塊(射頻)
- RRU的工作原理是:
基帶信號下行經變頻、濾波,經過射頻濾波、經線性功率放大器后通過發送濾波傳至天饋。
上行將收到的移動終端上行信號進濾波、低噪聲放大、進一步的射頻小信號放大濾波和下變頻,然后完成模數轉換和數字中頻處理等。
RRU同基站接口的連接接口有兩種: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通用公共射頻接口)及OBSAI(Op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Initiative 開放式基站架構)
- RRU的工作原理是:
-
Sub6G,毫米波都是指5G的頻段
- Sub6G載波需要支持100M帶寬,而毫米波需要支持400M的載波帶寬
參考文檔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65586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475446219589248&wfr=spider&for=pc
基站發展
2G和3G時代基站的架構:

既然基站可以分為兩個模塊:發射信號的RRU和處理信號的BBU,其中BBU小巧精致功耗低,而RRU體積龐大功耗高,何不把功耗高的RRU也掛在塔上,跟天線放一起?這樣就不用很長的饋線連接了,損耗小了功耗自然也就降下來了,自然散熱就可以。這樣一來,機房里少了RRU這個散熱大戶,空調也就可以歇歇了。
在2G時代,基站君還是一體化架構的,即把今天的RRU和BBU扔一塊放在空調房里,天線掛高塔上,中間用射頻饋線連接,之間饋線往往幾十到上百米,笨重而昂貴。有點射頻常識的人都清楚,這么長的射頻饋線意味着多大的損耗,信號沒發出去就在自家窩里損耗大半。還有機房的運維成本也是個問題。

CPRI
於是,在2003年,愛立信,諾西,阿朗,NEC,還有華為這幾個廠家一合計,搞出來了個叫做CPRI(通用公共無線電接口)的協議,大家都按着這個來搞。


- CU Central Unit 集中單元
- DU Distributed Unit 分布單元
5G時代,不僅僅是RRU和天線集成到了一起變成了AAU,而且BBU的物理結構也由於5G改變的網絡框架而演變成了CU(集中單元)和DU(分布單元)。
其中BBU的實時性比較強的部分,變成了DU(分布單元),而BBU的非實時性功能則演變為了CU(集中單元),此外5G核心網功能下沉到邊緣,CU還將承載部分核心網的功能。
BBU的部分物理層功能,被設計到了AAU之中,因此和RRU相比,AAU不僅僅是多集成天線部分的功能,還多了部分BBU物理層的功能。
CPRI接口速率是正比於天線數和載波帶寬的。以一個常見的4T4R RRU為例,僅建一個20M的LTE載波,不做壓縮的話需要4.9152Gbps的接口帶寬,使用一個普通的10G光模塊就足夠了
然而到了5G時代,我們的一個核心的場景是eMBB,天線數目加了,原先的2T、4T一下子變成了32T、64T,帶寬也加寬了很多,到了5G時代,單個NR載波可能就高達100M帶寬,對於sub6G就有200M帶寬需求,對於毫米波頻段,更是400M起步。這么一算,對CPRI接口速率的要求提高了幾十倍,如對64T MM,僅建一個100M NR載波,就需要驚人的172.8Gbps的速率要求,也就是建一個載波就要用到2個100G的光模塊,即便結合壓縮技術壓縮到1/3,也需要至少1個100G的光模塊! 這帶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我們知道數據通過通信協議棧,各層會在上一層的基礎之上附加本層的功能,這樣層層加碼下來,數據量急劇增加。CPRI協議在BBU和RRU之間傳輸的物理層數據,不但包含了承載的數據,還含有大量物理層信息,並這些信息分到了各個天線之上,數據量非常巨大。如下圖所示,就是最為普通的20MHz帶寬的LTE載波,支持2x2MIMO,可支持150Mbps速率的數據流,處理到了CPRI這里,帶寬需求竟然達到了驚人的2.5Gbps!


eCPRI
那么可以大幅度降低前傳速率要求的eCPRI就來了。eCPRI的思路是這樣的,通信協議棧上傳輸的數據會層層加碼,越到底層數據量越大,那如下圖所示,把在High Phy往上的數據交給BBU處理,下面的交給RRU的DU部分去處理,這樣BBU和RRU之間的數據量就少了,代價是RRU的復雜度提升,要耗費RRU的FPGA資源。
我們再來看一下eCPRI的效果,以前面64T MM建100M NR載波為例,對CPRI速率要求是172.8Gbps,對eCPRI的要求僅為24.3Gbps,降到了原先的14%,這對於光模塊的要求大幅度下降,5G前傳的壓力也小了很多。

概念區別
- 基站:
基站就是由天線和RRU組成的無線電收發裝置 - 扇區:
扇區是地理上的定義,一個宏站基站通常會打出三片扇區 - 扇區和載波:
每個扇區使用一個或多個無線載波完成無線覆蓋,每個無線載波使用某一載波頻點 - 小區:
小區是為用戶提供無線通信業務的一片區域,是無線網絡的基本組成單位。基站支持的小區數由“扇區數×每扇區載頻數”確定
5G
術語相關
nrarfcn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 - ARFCN)對應LTE是earfcn
基本架構

5G 頻率范圍




LTE
LTE無線架構
上下行無線協議架構




eNodeB(Evolved Node B),即演進型Node B,簡稱eNB,LTE中基站的名稱。eNodeB相比現有3G中的Node B,集成了部分RNC的功能,減少了通信時協議的層次。
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信道質量指示,CQI由UE測量所得(周期性上報使用的是PMI用push信道(業務信道),非周期性是RI上報使用pucch信道(控制信道))
AMC 自適應調試標編碼技術
HARQ 重傳
ICIC小區抗干擾

一個時隙包含7個連續的OFDM符號







LTE術語
- AS 接入層
- beamforming 波束賦型,波束賦型可以刪除同一個時間頻率資源分配給不同用戶的干擾
- BSR(Buffer Status Report)UE需要通過BSR來告訴eNodeB自己有多少數據需要發送
- CA(Carrier Aggregation,載波聚合)LTE-Advanced系統引入一項增加傳輸帶寬的技術
- 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小區特定的參考信號
- C-RNTI(Cell 小區 RNTI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
- CP(Cyclic prefix )循環前綴
- CQI 信道質量標識
-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UE可以通過CSI將下行信道質量信息上報給eNodeB
假設在信道質量很好的情況下,下行使用了QPSK而不是更高階的調制方式(16QAM/64QAM)進行傳輸的話,對頻譜的利用率就會變低,並造成吞吐量的下降。
而假設在信道質量很差的情況下,使用了高階調制(16QAM/64QAM)而不是QPSK調制的話,就會造成過多的重傳。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沒能有效地利用無線資源。 - CSFB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電路域回落Lte與2,3G的互操作
- DC子載波(DC-subcarrier)是LTE下行載波中心位置的一個未被使用的子載波
是為了避免本地晶振可能泄露等原因導致高干擾而設置的,這也就是一些資料中提到如PSS和SSS占用載波中心62個子載波(不含DC子載波)的由來。 - 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mation 下行控制信息,由PDCCH承載)
- EPC (evolution packet core)
- IMS (IP Muti-media Subsystem)Lte的語音業務是要基於IMS的VolTE
- MIB (maste information block)和SIB1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1)
- 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制和編碼方案,自適應的,MCS25一般就是有問題了,DL最高MCS27,UL最高28,
- MME (management entity)
- Msg3根據UE狀態的不同和應用場景的不同,這條消息也可能不同,因此就稱為Msg3,即隨機接入過程的第3條消息
其在不同場景下的Msg3如下所描述:
- RRC_IDLE態下初始接入,通過RRCSetupRequest;
- RRC_INACTIVE態下恢復接入,通過RRCRRequest;
- RRC連接重建,通過RRCReestablishmentRequest;
- 上行失步,上行數據到達,下行數據到達(競爭),通過CRNTI;
- 其他SI請求,通過RRCSystemInfoRequest;
- 切換(競爭),通過CRNTI + 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 - NAS 非接入層
- 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用於對上行PUSCH傳輸的數據回應HARQ ACK/NACK。
-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paging 尋呼消息
- PCI(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ty 物理小區ID)是由主同步信號(PSS)與輔同步信號(SSS)通過簡單運算獲得(PCI=PSS+3*SSS)
- 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主同步信號)
-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數據業務)
- PRACH (隨機接入信道)在頻域上占6個連續的RB,正好等於LTE支持的最小上行帶寬
- RB(resource block)每個RB專用帶寬(每個RE為15KHz,12個子載波組成1RB,即15KHz*12=180KHz=0.18MHz)
- LTE帶寬配置20MHz留出總帶寬的10%作為保護帶用,即20MHz的帶寬實際RB占用18MHz ( 100個RB )
- PBCH:phi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廣播信道
- RA preamble ,隨機接入過程的步驟一就是UE發送random access preamble
- RAR ,隨機接入響應
-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無線資源控制 :連接態(RRC_CONNECTED)和 RRC_IDLE
- RRC_IDLE態,並每隔一段時間“醒來”一次,去接收Paging消息,以確定是否有呼叫請求
- rrm 無線資源管理
- RS參考信號(Reference Signal,)就是“導頻”信號
- RLF(Radio Link Failure)會觸發重建(Re-establishment)流程
-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 RAR (random access response)
- RA-RNTI(隨機接入 RNTI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 )
- RACH (Random AccessChannel 隨機接入信道)
- 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 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在UE和eNB之間的信號信息內部的作為不同UE的標識。
- RSRP、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 /quality )參考信號接收功率,參考型號接收質量
- SFN(System Frame Number系統幀號)
- SFBC(空頻塊編碼)
- SID 沉默指示幀,每160ms產生一個sid
- 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輔同步信號)
- SI-RNTI (System Information RNTI(系統信息-無線網絡臨時標識符)),用於系統信息的傳輸,對應於BCCH;
-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上行探測參考信號)
- SR:(Scheduling Request)UE會通過發送SR告訴eNodeB有數據要發
- TAU:Tracking Area Update (TAU)
- TA tracking area
- UCI (上行控制信息,包括CSI和ACK/NACK)會在PUSCH上傳輸,否則UCI在PUCCH上傳輸。
信道映射
邏輯信道
上行 下行 CCCH,DCCH,DTCH PCCH,BCCH,CCCH 傳輸信道
上行 下行 UL-SCH,RACH PCH,BCH,DL-SCH,MCH 物理信道
上行 下行 PUSCH,PUCCH,PRACH 控制 PBCH,PDCCH PUSCH,PUCCH,PRACH 業務 PDSCH
BCCH -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CCCH - Common Control Channel
DCCH -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DSCH -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CCH - Paging Control Channel 即尋呼控制信道
LTE協議棧和接口
主要接口
S1AP 協議
SCTP 協議
GTP-U 協議
X2 接口


overall
-
L1
- PBCH,PDSCH
-
L2
-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組數據匯聚協議)
- RLC ( Radio Link Control 無線鏈路控制層協議 )
- mac層
-
L3
- 一般指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無線資源控制)
上行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 無線資源控制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組數據匯聚協議
RLC:radio link control 無線鏈路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體接入控制

下行控制
- 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
-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 通知UE對應下行子幀的控制區域的大小,即控制區域所占的OFDM符號(OFDM symbol)的個數。或者說,PCFICH用於指示一個下行子幀中用於傳輸PDCCH的OFDM符號的個數。
-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PHICH(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
- 用於對上行PUSCH傳輸的數據回應HARQ ACK/NACK。每個TTI中的每個上行TB對應一個PHICH,也就是說,當UE在某小區配置了上行空分復用時,需要2個PHICH
-
PD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下行業務
1.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PDSCH主要用於傳輸來自DL-SCH和PCH的數據,更確切地說,RAR、Paging、SIB、RRC消息(不包括MIB)和用戶數據等最終會在PDSCH上傳輸。

承載

系統消息
- eNodeB通過廣播SIB2發送prach-ConfigIndex和prach-FrequencyOffset,從而確定該小區可用於傳輸preamble的時頻資源集合。
- UE至少要在接收到MIB、SIB1和SIB2(不一定要接收SIB3~SIB13)后,才能發起隨機接入過程。
LTE系統系統消息包括MIB和12種SIB。
MIB:下行鏈路帶寬,SFN和PHICH信道配置信息。在PBCH上發送。調度周期為40ms。
SIB1:包含調度信息和小區的接入相關信息。在PDSCH上發送。調度的周期固定為80ms。
SIR2:攜帶所有UE無線資源配置信息(公共參數)如: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Power。
SIB3:攜帶同頻、異頻和 異系統的小區重選信息(重選參數)。
SIB4:攜帶相鄰小區相關的僅同頻鄰小區的重選信息(同頻鄰區參數)。
SIB5:攜帶異頻E-UTRAN網絡重選信息(異頻鄰區參數)。
SIB6:攜帶異系統UTRAN網絡重選信息(UTRAN鄰區參數)。
SIB7:攜帶異系統GSM網絡重選信息(GERAN鄰區參數)。
SIB8:攜帶異系統CDMA2000網絡重選參數(CDMA2000鄰區參數)。
剩下的4種SIB包含了家庭基站的信息、一些輔通知的信息。




LTE 小區搜索

- LTE 時頻概念
- MIB會在物理信道PBCH上傳輸。PBCH時域上位於每個系統幀的子幀0的第2個slot的前4個OFDM符號上,並在頻域上占據72個中心子載波(不含DC)

- MIB在物理層的編碼處理和映射流程

- LTE 小區選擇

- LTE 系統信息

- LTE 隨機接入
1.目的(1.獲得上行同步 2.為UE分配一個唯一的標識C-RNTI )



文章末尾
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kkdd-2013/p/3866235.html
kankan
kankan1
kankan2 >>>>kankan5
列表嵌套
- 第一項:
- 第一項嵌套的第一個元素
- 看看
- 第一項嵌套的第二個元素
- 第一項嵌套的第一個元素
- 第二項:
- 第二項嵌套的第一個元素
- 第二項嵌套的第二個元素
gray
文字
\(\color{blue}{blue}\)
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