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層的概念
網絡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於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絡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主要內容有:虛電路分組交換和數據報分組交換、路由選擇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協議、綜合業務數據網(ISDN)、異步傳輸模式(ATM)及網際互連原理與實現。
網絡層的主要功能
1.異構網絡互聯
所謂網絡的互聯是指將兩個以上的計算機網絡,通過一定的方法,用一種或者多種通信處理設備(中間設備)相互連接起來,以構成更大的網絡系統
物理層中繼系統:中繼器,集成器。
數據鏈路層:網橋或者交換機。
網絡層中繼系統:路由器。
網絡層以上的中繼系統:網關
2.路由與轉發
路由選擇:指按照復雜的分布式算法。根據從各相鄰路由器所得到的關於整個網絡的拓撲情況,動態地改變所選擇的路由
分組轉發:指路由器根據轉發表將用戶的IP數據報從合適的端口轉發出去。
3.擁塞控制
由於出現過量的分組而引起網絡性能下降的現象稱為擁塞。
數據鏈路層的概念
數據鏈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二層,介乎於物理層和網絡層之間。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絡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絡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絡層。為達到這一目的,數據鏈路必須具備一系列相應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將數據組合成數據塊,在數據鏈路層中稱這種數據塊為幀(frame),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傳送單位;如何控制幀在物理信道上的傳輸,包括如何處理傳輸差錯,如何調節發送速率以使與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兩個網絡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通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的管理。
移動通信系統中Uu口協議的第二層,也叫層二或L2。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鏈路層是為網絡層提供數據傳送服務的,這種服務要依靠本層具備的功能來實現。鏈路層應具備如下功能:
①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
②幀定界和幀同步。鏈路層的數據傳輸單元是幀,協議不同,幀的長短和界面也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必須對幀進行定界。
③順序控制,指對幀的收發順序的控制。
④差錯檢測和恢復。還有鏈路標識,流量控制等等。差錯檢測多用方陣碼校驗和循環碼校驗來檢測信道上數據的誤碼,而幀丟失等用序號檢測。各種錯誤的恢復則常靠反饋重發技術來完成。
數據鏈路層的作用
1、為IP模塊發送和接收IP數據報。
2、為ARP模塊發送ARP請求和接收ARP應答。
3、為RARP發送RARP請求和接收RARP應答。
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的區別
作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實現具體的傳輸~(僅僅高於物理層而已)而網絡層是實現網絡功能。
傳輸單元不同:(明顯的不同)網絡層是大名鼎鼎的IP包,DL層則是數據FRAME
協議不同:網絡層就是IP協議,數據鏈路層協議則很多。HDLC和PPP等等。 網絡中程序員多數考慮的是網絡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