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入門篇-8:物理層過程(一)


終端和網絡需要建立密切的信息交互,手機和網絡都要進行哪些物理層的交互呢?

終端需要搜索到服務自己的網絡,然后接入網絡,這就涉及小區搜索過程和隨機接入過程;在交互過程中,終端和網絡都需將功率調節到合適的大小,以增強覆蓋或抑制干擾,這就是功率控制過程;網絡想找到某一個終端,以期與其建立業務連接,這就是尋呼過程;網絡的自適應能力依賴於對無線環境的精確感知,測量過程為網絡的自適應提供依據;終端和網絡的有用信息交互,依賴於共享信道的物理層過程。

1.物理層過程

LTE中,下行物理層過程有:小區搜索過程、下行功率控制、尋呼過程、手機下行測量過程、下行共享信道物理過程。

上行物理層過程有:隨機接入過程、上行功率控制、基站上行測量過程、上行共享信道物理過程。

 

2.小區搜索過程

無線通信制式中,終端和基站建立無線通信鏈路的前提是必須先進行小區搜索。

在以下兩種情況中必須進行小區搜索:一是用戶開機,二是小區切換。

在LTE中,用戶終端開機或小區切換時,需要和小區取得新的聯系,和小區的時頻保持同步,獲取小區的必要信息。

小區搜索過程中,用戶UE要達到以下三個目的:

(1)下行同步:符號定時、幀定時、頻率同步。

(2)小區的標識號(ID)獲取。

(3)廣播信道(BCH)的解調信息獲取。

BCH信道廣播的信息有:小區的傳輸帶寬(LTE中各小區傳輸帶寬不固定)、發射天線的配置信息(每個基站天線數目可能不一致)、循環前綴(CP)的長度(單播、多播業務CP長度不同)等。

2.1 三個信道、四個步驟

助力UE完成小區搜索過程的功臣是三個信道:

同步信道(SS、SCH)包括:主同步信道(PSS、P-SCH)和從同步信道(SSS、S-SCH);

參考信道(RS);

廣播信道(BCH)。

小區的搜索過程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PSS信道上獲取小區的組內ID;

第二步:從SSS信道上獲取小區組號,范圍是0~167;協議規定了3個PSS信號,使用長度為62的頻域Zadoff-Chu(ZC序列,較好的自相關特性和較低峰均比),分別對應小區組內ID;SSS信號則使用二進制M序列,有168種組合,與168個物理層小區標識組對應。所以UE把PSS和SSS接收下來后就可以確定小區標識。先獲取組內順序號,再獲取小區組的順序號。

第三步:UE接收下行參考信號(DL-RS),用來進行精確的時頻同步。DL-RS是UE獲取信道估計信息的指示燈。對於頻率偏差、時間提前量、鏈路衰落情況,UE從這里了解清楚,然后在時間和頻率上緊跟基站的步伐。

第四步:UE接收小區廣播信息。完成前三步后UE就完成了和基站的時頻同步,可以接受基站的面向小區內所有UE的廣播信號。有需要就聽一下,從廣播信號上可以獲得下行系統帶寬值,天線配置,本小區的系統幀號等。

以往無線制式下行系統帶寬和天線配置是定死的。在LTE中得益於OFDM、MIMO,配置是靈活的,但增加了這部分信令開銷。

2.2 在合適的位置尋找合適的信息

SS信號和BCH信道是小區搜索時UE最先捕獲的物理信道。因此必須保證用戶在沒有任何先驗信息情況下能夠得到這些信息。

辦法就是:在時域和頻域上安排固定位置

回復上一筆記,同步信號每個幀發送兩次,PSS和SSS在時域上的位置TDD和FDD不一樣。FDD中,PSS、SSS分別在第0個和第5個子幀的第一個時隙的最后兩個符號位置上。TDD中,PSS在DwPTS上,SSS在第0個子幀的第1#時隙的最后一個符號上。

BCH在SS之后被用戶接受,因此二者須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間隔τ,如圖所示

每個下行幀,SS和BCH可以發送多次,SS和BCH數目也可不同,對於BCH出現的時間位置,終端需要知道,否則無法找到它。

不管小區總傳輸帶寬多大,SCH信道和BCH信道只在小區傳輸帶寬的中心位置傳輸,而且SCH、BCH總是占用相同的帶寬(1.25MHz).其中有用子載波數目是64個,中間有一個直流子載波(DC)。

在小區搜索的開始,監測系統的中心帶寬為1.25MHz。利用同步信道進行下行同步,獲取小區標識;然后還是在這1.25Mhz中心帶寬上,接收BCH相關的解調信息。UE從BCH的解調信息中獲取了分配的系統帶寬,然后將工作帶寬偏移到指定的頻帶位置上,至此才可以進行數據傳輸,整個過程如圖所示。

 

 

 

3.隨機接入過程

隨機接入過程主要完成用戶信息在網絡側的初始注冊。

通過小區搜索,用戶知道了網絡側的信息;而通過隨機接入,網絡側又知道了用戶的必要信息。

和UMTS隨機接入過程不同,LTE的隨機接入過程不僅完成用戶信息的初始注冊,還需要完成上行時頻同步(Time Advance,時間提前量,TA)與用戶上行帶寬資源的申請。

在LTE中,上行時頻同步和重新申請上行帶寬資源,都需要啟動隨機接入過程來完成。

大致來說啟動隨機接入過程的場景有以下三種:開機、UE從空閑狀態到連續狀態、發生切換。

根據接入時終端的同步狀態不同,隨機接入過程可分為同步的隨機接入非同步的隨機接入

同步的隨機接入過程已經處於同步狀態,沒有上行同步的目的,主要的目的只是上行帶寬資源的申請,而同步的隨機接入過程較少使用。

主要介紹非同步的接入過程,非同步隨機接入是在用戶UE沒有上行同步、或者失去上行同步時,需要和網絡側請求資源分配時所使用的接入過程。

3.1 Preamble結構

上行失步情況下,終端和網絡側都不知道彼此間的距離,容易導致基站的上行接收窗錯位。這就要求時域采用特殊的Preamble結構(加CP)來克服可能的時間窗錯位。

隨機接入在接入用戶數目較多時基於競爭會發生嚴重的沖突碰撞,降低系統容量。

一般采用基於資源預留的接入機制。在隨機接入過程中一定要選用沖突概率小、相關性較低的同步序列,做上行同步。Zadoff-Chu滿足這個要求。

隨機接入前導消息Preamble的位置,在時域上是可配置的,在頻域上一般位於PUCCH信道的內側,如圖所示。

3.2 LTE與UMTS隨機接入過程對比

對於物理層來講,物理層的隨機接入過程包含兩個步驟:

發送:UE發送隨機接入Preamble;

應答:eUTRAN對隨機接入的響應。

 

UE物理層首先要從高層(傳輸層的RACH信道)獲取隨機接入的PRACH信道參數,包括:

(1)PRACH信道配置信息(時域、頻域上的信道結構信息);

(2)前導Preamble格式(前導用於上行時鍾對齊和UE識別符,系統規定其由Zadoff-Chu序列產生);

(3)前導發射功率;

(4)Preamble根序列及其循環位移參數(小區用來解調前導消息)。

UMTS隨機接入信道(PRACH)(上行)包括前導消息(Preamble)、正交消息部分(Message),如圖所示

 

在LTE中,隨機接入信道(PRACH)只包括前導消息(Preamble),但較UMTS的前導消息內涵更加豐富一些。正文消息部分是在共享信道PUSCH上進行傳輸,不屬於PRACH的一部分。物理層隨機接入過程不包括正文消息的發送過程。

LTE基站給終端隨機接入的應答,也不像UMTS中簡單地回應一個AI,而是有豐富內涵的一個回應,由PDCCH(指示是否有回應)PDSCH(指示回應的具體內容),如圖所示。

基站通過PDSCH信道告知UE隨機接入允許的內容(UL-SCH grant),這個內容需要傳給UE的傳輸層在共享SCH信道上才能解析。隨機接入響應准許(UL-SCH grant)包括:無限資源RB指派情況、調制編碼信息、功率控制命令、是否請求CQI等信息。UE根據隨機接入響應准許的要求,在上行PUSCH信道上發送隨機接入的消息部分。

隨機接入的具體過程如下:

(1)UE高層請求觸發物理層隨機接入過程。

高層在請求中指示Preamble index、Preamble 目標接收功率、相關的RA-RNTI(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ndentifier,隨機接入無線網絡臨時標識),以及隨機接入信道的資源情況等信息。

(2)UE決定隨機接入信道的發射功率。

由於隨機接入在與網絡側建立聯系之前發生,因此采用開環功率控制。終端在PARCH信道發射隨機接入前導消息(Preamble)時,自己根據高層指示計算一個發射功率,如下式:

發射功率=preamble的目標接收功率+路徑損耗

這個發射功率小於終端最大發射功率,路徑損耗為UE通過下行鏈路估計的值。若網絡側無反應,則UE會一直增加發射功率。

(3)UE以計算出的發射功率,選擇Preamble隨機序列,在指定的隨機接入信道資源中發射單個Preamble。

(4)在傳輸層設置的時間窗內,UE嘗試偵測以其RA-RNTI標識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如果偵測到,把相應的下行信道PDSCH送往傳輸層。傳輸從共享信道中解析出接入允許的響應信息。之后開始在PUSCH信道上給基站傳送正文消息。

(5)在規定時間內,如果沒有收到響應,那么物理層反饋“NACK”給傳輸層,並退出隨機接入過程

 

 

4.功率控制過程

4.1 LTE與CDMA功率控制對比

CDMA是自干擾系統,有較明顯的遠近效應,依賴功率控制來克服遠近效應。LTE使用OFDMA,不屬於自干擾系統。

CDMA采用快速功率控制,LTE采用慢速功率控制。

CDMA系統中,每個用戶的信號都會占用整個帶寬,對小區內、外造成的干擾為寬帶干擾。功率控制主要是小區內干擾控制。

LTE系統中,每個用戶只會占用一部分系統帶寬(多個子載波),而且每個用戶占用的子載波數量和位置不一樣。因此對小區內和小區間的干擾時是窄帶干擾,頻率選擇性干擾。

4.2 LTE功率控制

根據功率控制執行方是否需要對方反饋控制信息,分為開環功控(無需反饋)和閉環功控(需反饋)。

 

 

 

5. 尋呼過程

尋呼,就是網絡尋找某個特定UE的過程。用戶被呼叫時,網絡側發起的呼叫建立過程一定包括尋呼過程。這也是UE主叫和被叫流程不一樣的地方。

尋呼流程並不是一個純粹物理層過程,也需要高層的配置和指示。

5.1 不連續接收

如果一個UE在始終不停地查看是否有自己的尋呼信息,會導致手機耗電增加。在一個尋呼過程中,多數時間UE處於睡眠狀態,只在預定時間醒來監聽一下是否有屬於來自網絡的尋呼信息。多數時間休息,少數時間監聽,是一種不連續接收(DRX)技術。

5.2 LTE和WCDMA尋呼過程對比

兩者尋呼過程大致相同,但實現該過程所使用的信道略有不同。

WCDMA中,UE大多數時間休息,只在預定時刻監聽物理層尋呼指示信道(PICH),如圖所示,這個信道類似村委會通知誰家有包裹寄到的公告欄。

UE在PICH這個公告欄上看是否有自己的包裹(是否有這個UE的尋呼信息)。一旦發現有屬於自己的尋呼信息,它立刻到指定位置(S-CCPCH信道上)去尋找自己的包裹(尋呼指示信息)。

先發送一個尋呼指示,再發送一個UE的尋呼消息,可以使UE休息更長時間。因為尋呼指示的時長比尋呼信息時長小很多,且並不是每次尋呼指示里都有某一UE的通知。

 

LTE中,如圖所示,尋呼信息指示信道是PDCCH尋呼消息發送的得信道是PDSCH。同樣地,LTE也是采用DRX技術。

UE在屬於自己的特定時刻去監聽PDCCH信道,如果在PDCCH信道上檢測到自己的尋呼組的標識該UE則需去解讀PDSCH,並將解碼后的數據通過尋呼傳輸信道(PCH)傳到MAC層。

在PCH傳輸塊中,包含被尋呼的UE的標識。如果該UE沒有在PCH上找到自己的標識,則丟棄這個信息,重新進入休眠,等待屬於自己的下一個監聽時刻的到來。

LTE中沒有專門的PICH尋呼消息指示信道,而是和其他指示消息一樣,借用PDCCH信道來傳送這些指示消息。這是因為PDCCH本身傳輸時間很短,引入專門的PICH節省的能量有限,但卻增加了復雜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