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層的編碼方式
目錄
三大類概括:
- 單極性編碼
- 極化編碼
- NRZ(Non-Return to Zero, 不歸零制)
- RZ(Return to Zero, 歸零制)
- 雙相位編碼
- 曼徹斯特碼
- 差分曼徹斯特碼
- 雙極性編碼
- 傳號交替反轉碼(AMI)
- 雙極性8連0替換碼(B8ZS)
- 3階高密度雙極性碼(HDB3)
單極性編碼
原理
- 0電平表示“0”,正點平表示“1”
缺點
-
難以分辨一位的結束和另一位的開始
-
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有時鍾同步
-
若信號中0或1連續出現,信號直流分量將累加,單極性編碼的直流分量問題嚴重
極化編碼——不歸零制編碼(NRZ: Non-Return to Zero)
不歸零電平編碼
原理
- 用負電平表示“0”,正電平表示“1” (或相反),就是用相反的電平分別表示零或1
缺點
- 難以分辨一位的結束和另一位的開始
- 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有時鍾同步
- 盡管不會如單極性編碼嚴重,但若信號中“0” 或“1”連續出現,信號直流分量仍將累加
不歸零反相編碼
原理
- 信號電平的一次翻轉代表1,無電平翻轉代表0
較不歸零電平編碼的優點
- 由於每 次遇到“1”(或“0”)都要發生躍遷,因此 可以根據電平躍遷進行有限的同步(避免遇到多個1的時候沒有響應)
極化編碼——歸零制碼(RZ: Return to Zero)
原理
- 用負電平表示0,正點平表示1,比特中位跳變到零電平,從而提供同步
優點
- 信號本身帶有同步信息,經濟性好,且不易出錯
缺點
需要采用三個不同電平,兩次信號變化來編碼1比特,因此增加了占用的帶寬
極化編碼——曼徹斯特碼(Manchester)
原理
- 位周期中心向上跳變代表0,向下跳變代表1(或相反)
優點
- 克服了NRZ碼的不足,每位中間的跳變既可以作為數據,又可以作為時鍾,能夠自同步,同時只采用兩個電平,跳變減少,比RZ碼效率更高
極化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編碼(Differential Manchester)
原理
- 每一位中間跳變:表示時鍾
- 每一位位前跳變:表示數據
- 有跳變表示0,無跳變表示1
優點
時鍾、數據分離,便於提取
雙極性編碼——雙極性傳號交替反轉碼(AMI)
原理
- 與RZ相同:采用三個電平:正、負、零
- 與RZ不同的是:零電平表示0,正負電平的躍遷表示1,實現對1電平的交替反轉
優點
- 對每次出現的1交替反轉,使直流分量為0
- 盡管連續0不能同步,但連續1可以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