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層的定義
物理層是OSI的第一層,它雖然處於最底層,卻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二、物理層的作用
- 傳輸比特流(高低電平,1代表高電平,0代表低電平)
- 連接不同的物理設備
三、物理層接口特性
物理層解決如何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比特流,而不是指具體的傳輸媒體。
物理層主要任務:確定與傳輸媒體接口有關的一些特性定義標准
-
機械特性:
定義物理連接的特性,規定物理連接是所采用的規格、接口形狀、引線數目、引腳數量和排列情況 -
電氣特性:
規定傳輸二進制位時,線路上的電壓范圍、阻抗匹配、傳輸速率和距離限制等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表示何種意義,接口部件的信號線的用途 -
規程特性(過程特性):
定義各條物理線路的工作規程和時序關系
三、物理層的傳輸單位
- 比特(bit)
- 字節(Byte):1B = 8b
- 千字節(KB): 1KB = 1024B
- 兆字節(MB):1MB = 1024KB
- 吉字節(GB):1GB = 1024MB
四、定義傳輸介質
傳輸介質也稱傳輸媒體/傳輸媒介,它就是數據傳輸系統中在發送設備和接收設備之間的物理通路。
傳輸媒體並不是物理層。傳輸媒體在物理層下面,因為物理層是體系結構的第一層,因此有時稱傳輸媒介為0層。在傳輸媒體中傳輸的是信號,但是傳輸媒體並不知道所傳輸的信號代表是什么意思。但物理層規定了電氣特性,因此能夠識別所傳送的比特流。如果把物理層比如成傻瓜,那么傳輸媒體就連傻瓜都不如。
- 傳輸介質可以分為:導向性傳輸介質和非導向性傳輸介質
-
導向性傳輸介質:電磁波被導向沿着固體媒介(銅線/光纖)傳播
雙絞線:屏蔽雙絞線、非屏蔽雙絞線。
光纖:多模光纖、單模光纖。
同軸電纜。 -
非導向性傳輸介質:自由空間,介質可以是空氣、真空、海水等。
紅外線/激光
微波
無線電波
五、數據交換
數據交換是指在多個數據終端設備(DTE)之間,為任意兩個終端設備建立數據通信臨時互連通路的過程。數據交換可以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
-
電路交換
當用戶之間要傳輸數據時,交換中心在用戶之間建立一條暫時的數據電路。電路接通后,用戶雙方便可傳輸數據,並一直占用到傳輸完畢拆除電路為止。電路交換引入的時延很小,而且交換機對數據不加處理,因而適合傳輸實時性強和批量大的數據。
-
報文交換
一般都是利用計算機實現的。發信端用戶首先把要發送的數據編成電文,連同收信地址等輔助數據一起發往本地交換中心,在那里把它們完整地存儲起來並作適當處理。當本地交換中心的輸出口有空時,就將電文轉發到下一個交換中心,最后由收信端的交換中心將電文傳遞到用戶。
-
分組交換
把數據分割成若干個長度較短(一般不超過 128個字符)的分組,每個分組內除數據信息外還包括控制信息,它們在交換機內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交換。每個分組在交換網內的傳輸路徑可以不同。分組交換也采用存儲轉發技術,並進行差錯檢驗、重發、返送響應等操作,最后收信端把接收的全部分組按順序重新組合成數據。
-
混合交換
在一個計算機網絡中同時采用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方式,稱為混合交換。混合的方法是將傳送信道分為不同的帶寬,將一部分帶寬分配給電路交換使用,而將另一部分帶寬分配給分組交換使用。這里所謂的帶寬就是指在一條傳輸信道上允許傳輸信息的頻帶寬度,即能從信道上通過信號的最高頻率。
六、物理層設備
-
中繼器
中繼器是工作在物理層上的連接設備。適用於完全相同的兩個網絡的互連,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數據信號的重新發送或者轉發,來擴大網絡傳輸的距離。 中繼器是對信號進行再生和還原的網絡設備 -
集線器
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絡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
七、數據通信相關術語
-
信號:數據的電氣/電磁的表現,是數據在傳輸過程匯總的存在形式。
數字信號/離散信號:代表消息參數的取值是離散的
模擬信號/連續信號:代表消息參數的取值是連續的。 -
信源:產生和發送數據的源頭。
-
新宿:接收數據的終點。
-
信道
信道的基本概念- 信道是往一個方向傳輸信息的媒體
- 按傳輸信號分:模擬信道(傳輸模擬信號)、數字信道(傳輸數字信號)
- 按傳輸介質分:無線信道、有限信道
- 一條通信信道包含一個接收信道和一個發送信道
- 單工通信信道、半雙工通信信道、全雙工通信信道
- 串行通信、並行通信
- 同步通信、異步通信
- 信道是往一個方向傳輸信息的媒體
-
碼元
-
速率
-
波特
-
帶寬
-
失真
-
奈氏准則
-
香氏定理
-
基帶信號 /寬帶信號
-
編碼/調制
-
編碼
數字數據編碼為數字信號
- 非歸零編碼(NRZ)
- 曼徹斯特編碼
-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 歸零編碼(RZ)
- 反向不歸零編碼(NRZI)
- 4B/5B編碼
數字編碼調制為模擬信號
- 調幅(2ASK)
- 調頻(2FSK)
- 調相(2PSK)
- 調幅+調相(QAM)
模擬數據編碼為數字信號
- 抽樣
- 量化
- 編碼
- PCM脈沖調制
模擬數據調制為模擬信號
參考文獻
數據交換:https://baike.baidu.com/item/數據交換/1586256?fr=aladdin
中繼器: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繼器/1867747?fr=aladdin
頻分復用:https://baike.baidu.com/item/頻分復用/7626706?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