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設計思路:
- 如果規格說明包含輸入條件組合的情況,應首先使用因果圖分析法。
- 任何情況下都應使用邊界值分析法。邊界值分析法可以產生一系列補充的測試條件,多數甚至全部條件可以被整合到因果圖分析中。
- 為輸入和輸出確定有效和無效等價類,在必要情況下對上面確認的測試用例進行補充。
- 使用錯誤猜測增加更多的測試用例。
- 針對上述測試用例,檢查程序的邏輯結構。如果覆蓋准則未能被前四個步驟中確定的測試用例所滿足,並且滿足准則也並非不可能,那么增加足夠數量的測試用例,以使覆蓋准則得到滿足。
一、等價類划分
有效等價類代表對程序的有效輸入;無效等價類代表的是其他不正確的任何輸入。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將一個等價類划分為更小的一些等價類。
注意:
(1)編寫測試用例,盡可能多的覆蓋尚未被覆蓋的有效等價類,直到所有的有效等價類都被測試用例覆蓋。(2)編寫測試用例,覆蓋一個且僅一個尚未被覆蓋的無效等價類,直到所有的無效等價類都被測試用例所覆蓋。
二、邊界值分析
所謂邊界條件,是指輸入和輸出等價類中恰好處在邊界、或超過邊界、或在邊界以下的狀態。考慮了邊界條件的測試用例具有更高的測試回報率。
邊界值分析法和等價划分重要的區別是,等價划分是從等價類中挑選任意一個元素作為測試數據;邊界值分析法考察正處於等價划分邊界或在邊界附近的狀態。
實例:
用例設計思路:
用例組合覆蓋:
參考:https://www.jianshu.com/p/9bb4ace670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