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測試用例/測試案例(test case / test instabce)
1、什么是測試用例?
答:在測試執行之前,由測試人員編寫的,用來指導測試過程的重要測試文檔,主要包括:用例編號,測試目的,測試步驟,預期結果等(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模板,核心差不多)
2、黑盒測試(功能測試)的常用測試方法有哪些?(7種)
答:1)等價類划分法
a.應用場合(what 什么時候用,where 用在哪)
答:當程序中有數據輸入時,可以使用本方法進行測試(分別對有效和無效的數據進行測試),應將大量數據划分成若干范圍,再挑選少量代表數據進行測試(抽樣測試更高效)
b、測試思想
1)窮舉測試思想:就是將所有可能的數據進行測試,是最全面的測試,但是耗費時間過多,測試效率極低,所以實際中不采用
2)理想測試思想 :用最少的測試數據,達到最好的測試效果,,測試數據量少,測試效率高,但是畢竟沒有測試所有數據所以有遺漏BUG的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測試人員應該在實際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進行補充測試,以降低BUG的風險
3)等價類划分測試思想:將大量數據划分若干范圍,再從每個范圍中挑選代表數據進行測試,每個范圍的測試結果應相同(等價),所以每個范圍稱為一個等價類
b.測試步驟
有效等價類:合理 的正確的輸入數據集合
無效等價類:不合理的,錯誤的輸入數據集合,驗證軟件容錯能力和異常處理能力
步驟1:分析需求,初步划分等價類(依據需求)
步驟2:細化等價類(依據數據存儲的類型或格式)例如:非整數:小數、字母、特殊字符,中文字符,正負數據分開測試有效數據情況下,將分析結果填入等價類表
步驟3:編寫測試用例,覆蓋所有分析的等價類范圍(高覆蓋率)
2)邊界值法
邊界值方法說明:由於在開發時,數據的邊界時最容易產生BUG,所以應該重點測試,因此對於輸入數據,發明了邊界值這樣的測試方法
應用場合:在軟件中,有數據輸入時,可以使用邊界值法,邊界值通常和等價類划分法配合使用,從而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測試方案,
ps:等價類划分和邊界值各自有不同的測試重點,配合起來測試,覆蓋最好,是最佳方案
邊界值划分:1)邊界值點(2個):就是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之間額分界點,最小值(min)最大值(max)
2)次邊界值點(4個)就是邊界值相鄰兩邊的點,分別為(有效/無效)(最大最小)次邊界,保留小數點的,可以為小數點也要做次邊界
ps:等價類划分和邊界值各自有具體的測試目的,等價類對若干數據范圍進行測試,而邊界值重點排查邊界,所以兩者應該各司其職,配合使用
等價類
3)因果圖法
4)判定表法
5)正交排列法
6)測試大綱(提綱)法
7)場景法
3、編寫測試用例參考資源:
1)參考需求類文檔
2)參考技術類文檔(不一定能拿到)
3)已經開發的被測系統(在公司中經常會參考被測系統設計用例,如果只參考需求文檔一般只能設計20%-40%的用例)
4)通過與開發、產品、用戶等溝通討論(也包括上網搜索,參考同類產品等方式) ps:很多時候測試資源並不齊全,測試人員應該利用所有可能的資源,盡量高覆蓋的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