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 原語之一位全加器


FPGA原語之一位全加器

1、實驗原理

一位全加器,三個輸入,兩個輸出。進位輸出Cout=AB+BC+CA,本位輸出S=A異或B異或C。實驗中采用三個與門、一個三輸入或門(另外一個是兩個或門,功能一致)、一個三輸入異或門實現該簡單功能。

2、實驗操作

實驗設計還是比較簡單的,直接看代碼即可:

module test2(
    input clk,
    input rt_n,
    
    input [3:0] key_c,
    output [3:0] key_r,
    
    output [11:0] led
);

wire k1,k2,k3,k4;

assign k1=key_c[0];
assign k2=key_c[1];
assign k3=key_c[2];
assign k4=key_c[3];

assign key_r=4'b0;

xor xor1(led[0],k1,k2,k3);
and and1(led[11],k1,k2);
and and2(led[10],k2,k3);
and and3(led[9],k3,k1);
or or1(led[8],led[11],led[10]);
or or2(led[2],led[8],led[9]);
or or3(led[3],led[9],led[10],led[11]);

endmodule

就是直接調用,輸出結果直接顯示在led上,也就沒有區分led,下次可能需要注意一下。生成的RTL視圖看不出具體的電路結構,只能看到調用的器件和總線。

3、實驗結果

RTL視圖

器件的數量和連線基本正確。板級驗證就是按相應的輸入即可得到具體的輸出。這里就不展示了。后面可能驗證的就是更加復雜的數字電路。可以將FPGA作為一個可以反復使用的數字電路實驗平台。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