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南懷瑾老子他說
塞其兌,閉其門:
道家有兩句話,“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一個道家的修行人,常沉默寡言,因為他要保守元氣!實際上“兌”也並不完全指身上開口處,也指心理上的滲漏。不管是生理或心理滲漏,都要把它圓滿起來,眼睛耳朵都要全部封閉起來。
終身不勤:
從文字表面上解釋,偷懶的青少年們,似乎可以把這句話拿給父母看,推說這是學老子的“終身不勤”,所以不必讀書做事了。“終身不勤”並不是勤快的“勤”,而是形容一輩子不會忙忙碌碌,始終是從容不迫的;也就是《大學》、《中庸》所講的中庸之道,為人處世從容中道的“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
一個人活着時,拼命消耗自己的生命,九竅漏洞統統地打開;整天忙忙碌碌,一輩子為人世間事務忙
終身不救:
這樣一來這個人就“終身不救”,救不了啦!消耗到完了為止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一個人真正要恢復自己的本來,發展自己的生命,就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消耗在后天的世事之中。我們這個身體的生命,像個干電池一樣,充電並不多卻消耗得很快,一下子就干涸了。“見小”是如何減少耗用,“曰明”是保養得好,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大的光明。要用得吝嗇一點,減省一點,才能保持這個身體的長遠存在。宇宙給你的生命就是充電,抓得住,慢慢充了電,光明就大起來。修道以前,雖然看起來光明很小,最后成就了,能用出來的則無比的大。“守柔曰強”,保持“守柔”的結果,一切柔軟,脾氣情緒都平復下去,達到所謂溫柔的境界。“守柔”到極點就是堅強,這個生命就永遠持續下去了。
用其光,復歸其明:
只有幾個字“用其光”,看東西盡量少像探照燈一樣直射出去,要收回來物的形象,把一切光芒的影像吸收到自己的眼神經里去,慢慢你的視力、腦力、聰明、智慧會恢復過來,這樣才會“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
如果不曉得“用其光”,那是跟自己找麻煩,制造痛苦;如果“用其光”,不但眼睛神光好了,而且還可以修到長生不老之道
是為習常:
老子上面定了一個名稱,叫做“玄德”,現在他又定一個名稱叫“習常”,就是經常練習的意思。練習什么呢?練習復歸那個永恆生命的本來。
個人感想
獨處之時,沉默寡言;處眾之間,難以安靜。
能掩其嘴,心易騷動;心嘴閉門,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