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中電流環調試的寶貴經驗總結(有理有據+全盤拖出)


你是否經歷過一個人獨自摸索前進磕磕碰碰最終體無完膚,然后將勝利的旗幟插到山頂的時刻,如果有,本文也許能幫你在調試FOC電流環的時候給你帶來一些幫助和思路。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1 系統架構

系統架構是雙閉環架構,從內而外分別是電流環速度環位置環,有感FOC算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有感FOC算法學習與實現總結》。所以在這環環相扣的系統中,內環的電流環顯得格外重要,電流環需要快速響應,穩點性好的特點。
系統架構圖如下:
系統

在FOC算法中,將系統交流同步電機的控制系統解耦為以轉子為參考坐標的DQ交直軸旋轉坐標,相關坐標變換可以參考《FOC中的Clarke變換和Park變換詳解(動圖+推導+仿真+附件代碼)》,因此最終只需要控制 I q I_q I d I_d 就可以像控制直流電機一樣的方式對交流同步電機進行控制。
這里比較關鍵的是如何對 I q I_q I d I_d 進行PID控制器的參數整定。

2 轉矩模型

2.1 交直軸電壓方程

這里先不討論前面的電流采樣和坐標變換,在得到 I q I_q I d I_d 之后,就要通過PI控制器,具體如下:

  • I q I_q 在經過PI控制器之后,可以得到 U q U_q
  • I d I_d 在經過PI控制器之后,可以得到 U d U_d
    這里也就是為什么使用PI控制器的原因了,下面看一下在電機模型中, I q I_q U q U_q I d I_d U d U_d 的關系如下;
    { u d = R i d + L d d i d d t w r L q i q u q = R i q + L q d i q d t + w r ( ψ d + L d i d ) \begin{cases} u_d = Ri_d+L_d\cfrac{di_d}{dt} - w_rL_qi_q\\ u_q = Ri_q+L_q\cfrac{di_q}{dt} +w_r(\psi_d+L_di_d)\\ \end{cases}

d d 軸:

  • u d u_d 為電機直軸電壓;
  • i d i_d 為電機直軸電流;
  • L d L_d 為電機直軸電感;

q q 軸:

  • u q u_q 為電機直軸電壓;
  • i q i_q 為電機直軸電流;
  • L d L_d 為電機直軸電感;

其他:

  • R R 為電子定子電阻;
  • ψ d \psi_d 為永磁體的磁鏈,因為磁鏈方向和 d d 軸方向相同,因此后面都用 ψ d \psi_d 表示;

該空間抽象如下圖所示;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2 轉矩方程

永磁同步電機的轉矩方程為:
T e = n p i q [ i d ( L d L q ) + ψ d ] T_e = n_pi_q[ i_d(L_d-L_q)+\psi_d]
關於永磁同步電機的類型區別可以參考《永磁同步電機 spmsm 和 ipmsm 的區別總結》,本文只討論SM-PMSM,表貼式的永磁同步電機因為隱極特性的存在所以 L d = L q L_d = L_q ;所以電機的輸出轉矩方程可以簡化為:
T e = n p i q ψ d T_e = n_pi_q\psi_d

n p n_p 為電機極對數;

所以不難發現, n p n_p 為常數, ψ d \psi_d 為永磁體的磁鏈,在無弱磁的情況下,通常為常量;
因此這里在另 i d = 0 i_d = 0 的時候,只要控制 i q i_q ,就實現對了電機輸出轉矩的控制。

補充一下運動方程對於轉速控制的解釋;

3 PI 控制器

i d i_d i q i_q 經過PI控制器之后的輸出被變換成實際的電壓 V d V_d V q V_q ,作用於后續的電機模型,因此通過 u d u_d u q u_q 電壓方程可以知道,PI控制器對電機的參數依賴性比較強,同樣的,因此這里有幾種方法可以進行參數的整定;

  • 直接整定法,通過經驗試湊進行整定;
  • 參數測量法,先測量電機 L d L_d L q L_q R R 等參數,大致計算出PI控制器參數范圍,然后進行細調整;
  • 自適應PI參數,這是在TI文檔看到的一種方法,能力有限,暫不能展開;

所以,本文最終介紹的是經驗試奏法

4 參數調節

具體按照經典的PID參數調節方法即可,先調節 K p K_p 參數,然后再 K i K_i 參數,這里需要時刻將反饋值和設定值進行比較,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位置。

4.1 相關理論

先看PID整定的口訣:

參數整定找最佳,從小到大順序查
先是比例后積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線振盪很頻繁,比例度盤要放大
曲線漂浮繞大灣,比例度盤往小扳
曲線偏離回復慢,積分時間往下降
曲線波動周期長,積分時間再加長
曲線振盪頻率快,先把微分降下來
動差大來波動慢,微分時間應加長
理想曲線兩個波,前高后低四比一
一看二調多分析,調節質量不會低

4.2 調試過程

由於 L d = L q L_d = L_q ,這里通過先調試D軸,將Q軸PI控制器設置為零,這樣可以排除Q軸的影響,在單軸達到比較好的響應效果之后,將D軸PI控制器參數拷貝一份送給Q軸的PI控制器即可,這里很關鍵

只加入比例環節,設定值為1000
單純加入比例環節的時候,可以將 K p K_p 的系數逐漸增大,會發現反饋值逐漸靠近給定值,因為沒有積分環節的作用,最終反饋值無法達到給定值;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加入積分環節
發現系統雖然存在超調,但是最終反饋可以穩定在給定值;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較大的超調可以適當減少 K p K_p 參數,或者使用積分分離PID進行控制;

關於超調
因為在啟動過程中,電流會很大,所以在頻繁啟動和制動的過程中,如果無法減少超調,就會出現啟動直接過流的情況,這里一定要想辦法避免。
接下來逐步修改參數,直到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為止,只能慢慢積累調試的經驗,沒有太多捷徑可言。

5 總結

本文介紹了表貼式永磁同步電機FOC矢量控制中電流環PI控制器參數的調試過程,電流環的性能直接影響到整體系統的性能,所以該環節是十分關鍵的,另外傳統的PI控制器可能無法滿足系統的性能要求,需要在此基礎引入更多的優化算法,比如積分先行,積分分離,積分限幅,模糊PID,神經網絡PID等等,具體就需要根據系統的資源和系統指標進行選擇。

筆者能力和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有錯誤和紕漏之處,請大佬們不吝賜教;
創作不易,如果本文幫到了您;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如果本文幫到了您,請幫忙點個贊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