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工具與技術集之數據分析技術匯總及對比


在PMBOK第六版知識體系中,數據分析技術是一個重要的工具技術集,這里面最常見的是“備選方案分析”,出現的概率非常高。除此之外它還尷尬20多個分析方法,接下來我們用這篇文章為大家歸納總結。

1、PMP培訓 備選方案分析:用於評估實現項目章程中所述的需求和目標的各種方法。比較不同的資源能力或技能水平、進度壓縮技術、不同工具,以及關於資源的創建、租賃或購買決策。有助於提供在定義的制約因素范圍內執行項目活動的最佳方案;


2、PMP培訓 成本效益分析:出現偏差時確定最節約成本的糾正措施;用來估算備選方案優勢和劣勢的財務分析工具;
      幫助項目經理確定規划的質量活動是否具有成本有效性。   在項目成本出現差異時確定最佳糾正措施
      對質量活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符合質量要求,可以:減少返工、降低成本、提升相關方滿意度;
3、PMP培訓  掙值分析EVM:對范圍、進度、成本績效進行綜合分析;用於評價偏離初始項目基准的程度。
       績效測量指標(CV SV CPI SPI)用於評價偏離初始基准的程序。
       計划價值PV:某時間點,應該已經完成的工作;PV的總和為績效測量基准PMB; 總的PV稱為完成預算BAC掙值EV:已完成工作的經批准的預算;
       實際成本AC:執行活動實際發生的成本,是為完成與EV對應工作而發生總成本。 AC沒上限是所有實際成本

4、PMP培訓  根本原因分析RCA:是確定引起偏差、缺陷或風險的根本原因。可用於識別問題的根本原因並解決問題。消除所有根本原因可以杜絕問題再次發生。    控制質量過程用於識別缺陷成因;
  (規划相關方:識別是什么根本原因導致了相關方對項目的某種支持水平,以便選擇適當策略來改進其參與水平),在老版的PMBOK中,提到根本原因分析我們就會聯想到魚骨圖(石川圖),5W法或是5Y
   法,實際上它們都不能等同於根本原因分析,都是進行根本原因分析的一個過程,一種手段。


5、趨勢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根據以往結果預測未來績效,可以預測項目的進度延誤。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建議。  審查項目績效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以判斷績效是正在改善還是正在惡化
    (可用於編制關於成本績效的完工估算EAC,以確定績效是正在改善還是惡化)圖表:顯示對計划價值、掙值、實際成本進行監督和報告。
       預測:要根據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工作績效數據來產生、更新和重新發布。自下而上匯總方法是EAC預測方法;
        完工估算EAC=AC+ETC;完工尚需估算ETC;完工偏差VAC=BAC-EAC;完成預算BAC為整個項目成本基准;
         5.1、按預算單價完成ETC:   EAC=AC+(BAC-EV);
         5.2、以當前CPI完成ETC:   EAC=BAC/CPI;
         5.3、 SPI與CPI同時影響ETC:EAC=AC+(BAC-EV)/(CPI*SPI);

 

6、偏差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用於將基准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確定偏差是否處於臨界值區間內或是否有必要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
       進度偏差:SV=EV-PV; 成本偏差:CV=EV-AC; 進度績效指數:SPI=EV/PV; 成本績效指數:CPI=EV/AC;
       完工偏差=完成預算-完成估算:VAC=BAC-EAC;

7、文件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審核和評估任何相關的文件信息; 評估現有項目文件及以往項目經驗教訓,以識別相關方和其他信息;
      過程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可識別過程改進機會,同時檢查在過程期間遇到的問題、制約因素,及非增值活動;管理質量過程;

8、回歸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分析項目不同變量之間相互關系,以提高項目績效。
   用於建立與項目結果有關的不同項目變更之間的統計量化關系。

9、儲備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用於確定、監督項目中所需的應急儲備和管理儲備。只能針對整個項目預留管理儲備,不能針對活動。
       應急儲備:與已知-未知風險相關,用於完成未知工作量,應對這些未知數量的返工工作。隨項目信息越來越明確,可運用減少取消應急儲備。 屬於成本基准一部分。
       管理儲備:應對項目中不可預見的工作。不包括在基准中,屬於項目總預算中一部分。

10、質量成本:各種假設進行評估:是為達到要求而增加投入,還是承擔不符合要求而造成的成本;
        是尋求短期成本降低,還是承擔產品生命周期頻繁出現問題質量。包含:預防成本/評估成本/失敗成本(內/外
        最優項目質量成本:在投資額外的預防/評估成本時,既無益處又不具備成本效益。

11、假設情景分析:基於項目風險管理過程的輸出,對各種情景進行評估,預測它們對項目目標的影響。

12、模擬(蒙特卡羅分析):把單個項目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其他來源模型化,評估對項目目標的潛在影響。;
         包括:活動假設、制約因素、風險、問題或情景,使用概率分布和不確定性的其他表現形式,來計算多種可能的工作包持續時間。
          對進度風險進行蒙特卡洛分析時,使用進度網絡圖和持續時間估算作為模擬的輸入。等到(累積概率分布- S曲線

13、迭代燃盡圖:用於追蹤迭代未完項中尚待完成的工作。分析與理想燃盡圖的偏差。可使用預測趨勢線來預測迭代結束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預測完成情況

14、績效審查:根據進度基准,測量、對比和分析進度績效; 針對實際結果,測量、比較和分析質量管理過程中定義的質量測量指標;
        測量、比較、分析計划的資源使用和實際資源使用的不同。
         (采購)對照協議,對質量、資源、進度、成本績效進行測量、比較、分析,以審查合同工作的績效。

15、相關方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確定項目相關方的風險偏好; 會產生相關方清單和各種信息。
    利害關系包括:興趣、權利、所有權、知識、貢獻;    

16、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分析:

17、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逐個檢查。識別風險范圍。

18、風險數據質量評估:在PMP知識體系中(風險數據是開展定性風險分析的基礎),旨在評價關於單個項目風險的數據是准確性可靠性;
       (可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相關方對數據質量各方面評價,包括數據完整性、客觀性、相關性、及時性。進而對風險數據的質量進行綜合評估。)

19、風險概率和影響評估:利用風險規划管理輸出風險管理計划中的,概率影響定義及概率影響矩陣共同完成。

20、其他風險參數評估:在PMP知識體系中(緊迫性、鄰近性、潛伏期、可管理性、可控性、可監測性、連通性、戰略影響力、密切度)
         優先級=概率*影響*緊迫性

21、風險分類:依據風險來源、共同的根本原因進行分類;應該在風險管理計划中規定用於項目風險分類的方法;

22、敏感性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有助於確定哪些單個項目風險或不確定性地項目結果有最大的潛在影響。分析的結果通常用龍卷風圖表示。(龍卷風圖-定量風險分析)

23、決策樹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用決策樹在若干備選行動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通過計算每條分支的預期貨幣價值,就可以選出最優路徑;(預期貨幣價值)

24、影響圖:在PMP知識體系中不確定條件下決策制定的圖形輔助工具。

25、技術績效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把執行期技術成果與相關技術成果計划比較;技術績效測量指標 包括:重量、處理時間、缺陷數量、儲存容量等。

26、儲備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在項目任一時點比較剩余應急儲備與剩余風險量,從而確定剩余儲備是否仍然合理。(燃盡圖)

27、自制或外購分析:在PMP知識體系中用於確定某項工作或可交付成果最好由項目團隊自行完成,還是應該從外部采購。
       (可使用:回收期、投資回報率ROI、內部報酬率IRR、現金流貼現、凈現值NPV、收益成本BCA、其他)

28、假設條件和制約因素分析:

原著:https://www.hxtdpx.com/PMPrz/pmpinfo/3574.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