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分析
1.明確競品分析的目的;
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想看看同行都怎么做?
對於公司內部來說,為了發現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對於公司外部來說,為了尋找市場的機會和挑戰
2.選擇好競品分析的對象
選擇細分行業的前二/三即可;
比如對於淘寶公司來說:天貓,京東,就是不錯的選擇;
3.對比目標狀態的截屏,主要是目標用戶,使用場景,功能,盈利模式,UI,用戶體驗等幾個維度的對比;
橫向放置不同產品同一功能的截屏,縱向放置當前功能頁面的不同狀態;
5.通過對比分析,得出自己的觀點,我們應該怎么搞?
避免觀察者的偏見,結果偏見,整個競品分析過程要客觀,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去看競品。達到競品分析的目標
6.常見分析方法
分析問題中常用的分析工具:5W2H分析法、十字象限分析法、MECE原則等;市場和戰略中常用的方法,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價值鏈分析模型、SCP分析模型、麥肯錫矩陣等
抖音與快手
競品選擇依據:用戶最多兩個短視頻app
產品定位:
快手:記錄真實生活(平凡);抖音:記錄美好生活(舞台)
目標用戶:
快手:年齡相對分散(農村占大數);抖音:年輕化(城市占大數)
視頻運營模式::
快手模式——注重用戶的參與機會,關系推薦,視頻推薦分散,下沉,爭取讓普通用戶的視頻能夠被看見
抖音模式——注重用戶的觀看體驗,算法推薦,視頻推薦集中,聚焦到幾個具有大量粉絲群體的播主
流量分發
快手去中心化分發模式,算法引入GDP+基尼系數,讓快手得以給到平台 UGC 作者以公平而普惠的流量分配,讓平台作者得以積累屬於自己的私域流量。
抖音采用中心化分發邏輯,重運營,爆發性強。
內容調性
快手的內容調性更偏真實生活,所有老鐵都可以將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在快手平台並且得以露出。
抖音對內容的強干預,讓抖音的內容調性更加統一,美好而有趣,正如抖音的口號“記錄美好生活”。
交互形式
快手主要交互形式是雙列視頻,通過雙列瀑布流的形式給予各個視頻相對普惠的曝光機會、將更多選擇權留給用戶。
抖音是單列大屏,強干預的公域化內容產品,推送給用戶的視頻均是平台選擇后的優質內容。
因此快手的容錯率較高,因為用戶已經提前通過標題與封面進行了一次自主選擇,對於內容的容忍度較高。
變現方式
短視頻的變現方式有廣告、直播、電商等。
快手最主要的變現方式是直播,老鐵們積攢了屬於自己的粉絲,可以通過生活直播、游戲和娛樂直播、帶貨直播等形式來變現。
抖音最主要的變現方式是廣告,強公域屬性將流量留在平台層面,在廣告變現上的量級更大,而且沉浸式的體驗,用戶通常第一時間無法分辨是否是廣告,廣告的投放效果會更好。
我的思考
准備完這些材料之后,我總感覺有點不太對。因為這些講的其實都是快手跟抖音表現出來的不同,但是為什么二者會有這樣的不同呢?這幾個點並沒有給出答案。我很快想到了產品定位這個詞,二者的產品定位不同,導致會出現上面的四點不同。那快手跟抖音的產品定位分別是什么呢?彼此之間又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都會說快手主打下沉市場,抖音針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也有人會說,快手low,抖音fashion。個人感覺這些說法同樣都只是表現出來的不同,並不是背后的原因。
快手的slogan是“記錄世界記錄你”,抖音的slogan是“記錄美好生活”。
從這兩個slogan可以看出,快手的重點是“世界”跟“你”,而抖音的重點則是“美好”。
快手要記錄的世界沒有形容詞的修飾,是真實的世界,同時不止要記錄世界,還要記錄“你”,也就是說快手注重真實與個體,希望成為普羅大眾記錄和分享自己真實生活的平台。中國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生活最多?在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農村的面積占比、教育水平較低的人口占比,無疑都是較高的。所以中國什么樣的人最多,快手上就是什么樣的人最多,因此大家都說快手low。
而抖音要傳達的是“美好”的世界,什么樣的東西是美好的?潮流、時尚都是人們向往與喜歡的美好。越受人追捧喜歡的東西,就越美好。年輕、美貌、豪車等金字塔頂端的事物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而且都是美好且大部分人希望擁有的。所以抖音上這一類內容較多且容易成為高熱。
到了這一步,我們可以得到,由於產品定位的不同,所以二者的用戶群體、流量分發、內容調性等方面也就有了不同。
想到這里的時候,我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發了,為什么二者的產品定位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快手的CEO宿華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土家小山寨,從小山寨到縣城再到清華,從谷歌到百度再到創業,宿華一直在探索不同階段的幸福感,成長的環境與經歷讓他極度在意社會資源公平分配這件事,所以他追求人的普惠。
有記者問張一鳴想把今日頭條做成怎樣一家公司,張一鳴的回答是:“先把提高信息分發效率這件事做好,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創作與分發平台。”一鳴他追求信息的分發效率,要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不管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本質上都是內容,只是依托於不同的載體而已,所以他追求的是內容的普惠。
產品定位的不同,源於公司管理層的價值觀不同。(當然抖音初期的產品定位,應該也有要與快手形成差異化的因素。)
當前抖音dau達到4億,快手也突破了3億。當各自地盤的流量吃得差不多之后,下一步就會想要往對方的地盤擴張。所以抖音在做下沉,也在不斷進行關系鏈方面的嘗試;而快手則在嘗試擺脫大眾對他的“low”認知,邀請坂本龍一做音樂會直播,推進mcn形態的建設,也在嘗試大屏的沉浸式體驗。
微信和QQ
產品定位:
微信初期的定位是一款移動端的異步即時通訊應用程序,隨着后續的完善以及新功能的導入(語音信息、搖一搖、朋友圈、訂閱號、游戲),逐步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移動社交平台。微信在某種層面上可以說是一個孵化器,龐大的用戶基數及其產生的巨大的數據,這些都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QQ定位:早期是基於PC端的即時通訊工具,逐漸發展承一個解決在手機端和PC端好友聊天,解決移動端通訊的問題。
發展歷程:
QQ從pc端發展過來的移動即時通信,復雜的功能和增值服務也搬到手機端,對於成人社交有點吃力。(快速,簡潔,)
微信從出身就定位於移動互聯網,移動即時語音通話是主打,之后延伸熟人社交,O2O,微信支付,逐步發展成一個綜合性移動社交平台。
目標用戶:
QQ:年輕化,低齡化,半熟人化,陌生交友
微信:大眾化,熟人化,工作化,
功能:
QQ:功能臃腫,傾向於向社區方向發展。
微信:一級入口簡單明了,主打移動通信,把其他功能匿藏在第二級或第三級入口(支付,小程序,第三方服務),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差異性服務。
盈利模式
QQ:會員等虛擬增值服務,廣告,游戲
微信:變現盈利只是微信的一部分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是個戰略性的產品,是流量的入口,為騰訊的其他產品的導流量,是騰訊深深的護城河。
如果我是PM,發現的痛點
對於微信:
關於聊天界面:在聊天頁面下會有紅色的消息數提示(包括公眾號的,而且公眾號的消息無點擊欲望),數量會越來越多,影響用戶操作視覺體驗,特別是對於有強迫症的用戶,可以增加一鍵去掉功能
關於用戶隱私部分:用戶會被好友直接拉入群聊,沒有驗證
關於公眾號部分:用戶在看訂閱號的文章時,看到一半時退到聊天界面,和朋友聊天,當選擇再次看訂閱號文章時需要重新找該公眾號,然后再找該篇文章,操作繁瑣。可以增加最近瀏覽記錄或者再聊天界面加個漂浮的按鈕一鍵進入。
當然下述問題屬於個人使用習慣問題,並不代表所有用戶,所以在其可行性方面需要進一步調研數據,需求背后的用戶量。
朋友圈已讀顯示
群聊保存到通訊錄功能應該設置成自動保存,避免出現忘了保存,聊天時又找不到群的尷尬問題。市場調研和團隊商榷
(個性化設置)朋友圈點贊數,評論內容,
對於QQ:
墨刀和Axure
定位不同:前者為移動端產品原型圖,后者適用於所有。
前者都是簡化了基礎的操作,但是真的設計到很多的圖層組合,可控地調整頁面元素,
對於我來說這要看做什么樣的原型,給誰看?墨刀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做一個簡單的DEOM和領導溝通;
如果是給技術將詳細功能會用axure繪制原型圖,交互更多更加自由,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增加備注標簽,方便研發人員理解
舉個例子:總的來說墨刀和Axure就像美圖秀秀和photoshop
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定位:淘寶像個農貿市場,京東像個電器鋪,拼多多(采用“爆款+低價”的模式)
京東是B2C,淘寶是C2C,
簡單來說京東的模式是商家對客戶,基本上賣的都是自己的東西,這樣比較有保障,
淘寶是客戶對客戶,每個店都不一樣。有的可能是代理,有的也是賣自己的東西,但是質量上可能就沒有京東那樣的商城有保障。
用戶畫像:
中下階層,三四線城市(注重價格);中上階層,一二線城市(注重品質)
使用流程場景:
淘寶和京東93.1%的購買行為,來自於直接搜索,然后根據銷量和評價,決定購買與否。拼多多則是通過秒殺、特賣、清單、免費區域大量銷貨,這就是典型的理智用戶和非理智用戶的區別。一個是直奔目標而去,其它的看都不看一眼。一個是走走逛逛,看看想要的東西有沒有打折,沒有就買點之前沒買過,目前正在打折的東西。
拼多多極大簡化了購買流程,淘寶是從PC時代遷移過來的。很多PC時代的動作,都被默認合理化。在淘寶買東西,首先要加入購物車,在挑挑揀揀之后再下單。拼多多的邏輯,則是再不下單就沒了。每個小細節,都對應不同的用戶轉化邏輯。
功能:
拼多多特有的天天領現金功能。
拼多多沒有購物車功能,對此交易鏈路越短越便捷、轉化越高;
1)淘寶和京東購物車的核心:湊優惠(購物車營銷)
購物車的本質:通過營銷手段鼓勵單用戶購買多件商品降低商家物流成本、包裝成本及部分利潤出讓形成一定的議價能力,屬於單人多品導向型購物,依賴購物車。
2)拼多多拼團的核心:獲客
拼團的本質:鼓勵用戶通過分享邀請他人拼團,形成多用戶(拼團發起人+被邀請人)購買同一款商品降低商家獲客成本形成一定議價能力,屬於單品多人導向型購物,依賴分享功能,不依賴購物車。
物流模式:
京東(自建物流,速度快);淘寶拼多多(第三方物流,速度慢)
盈利模式:
京東賺差價;淘寶賺服務費,廣告費;拼多多是服務費,廣告費
拼多多崛起的原因:
內部原因:低價,實物團購,微信的流量,通過社交分享裂變的電商模式
外部原因:三至六線人群上網(用戶)和淘寶商家外溢(供貨商)。2015年以后傳統電商巨頭紛紛開始作出消費升級的判斷和布局,2015年6月淘寶打假,清退20多萬商家;2015年7月京東拋棄拍拍;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而拼多多的出現則引出了消費降級的論述,淘寶特價版的推出,又被視作阿里推行消費分級的信號。對於一線城市的人而言,拼多多是消費降級。對於三到六線城市的人來說,用拼多多是消費升級。
怎么看待消費升級、降級、分級三種說法:不能只從價格角度考慮問題,升級≠價格升高,價格降低≠降級。三種說法的核心在於消費,因此不存在所謂的消費降級,用戶的消費需求是不斷升級的,即消費升級,而消費分級的說法則強調了消費需求的層次性與不均衡性。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也不均衡,從電商平台角度來看,要意識到用戶的消費需求升級步伐不一致,需要深刻洞察各類各階層用戶的消費需求特點,並實現差異化滿足。
互聯網公司常見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