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內容 |
---|---|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 2020春北航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羅傑 任健) |
這個作業的要求在哪里 | 第一次個人作業 |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 鍛煉軟件開發技術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現目標 | 小組多職位分工合作 |
第一部分:結緣計算機
-
你為什么選擇計算機專業?你認為你的條件如何?和這些博主比呢?(必答)
第一個問題,選擇計算機專業主要是處於對這個專業的喜愛,相比於數理化等學科,計算機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實現各式各樣的功能,可以實實在在的地讓我感受到我的工作與付出產生了實際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滿足感。
我真正接觸計算機編程是從大學開始的,我出生河北,受當地教育習慣的影響,大學前的十幾年時光里我並沒有機會接觸到編程這件事情,對編程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幸運的是我在入學第一天收獲了一名信息奧賽的舍友,他應該算是我真正意義上的啟蒙老師,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幫我打實了基礎。
曾仕強:喜歡一個人是說不出理由的,所有能說出理由的都是短暫的
突然想到了這句話,感覺十分地適用,直到現在其實我也不能明確地說出為什么喜歡這門專業,但可以明確的是,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會選擇計算機專業,這種樂趣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和學習其他科目一樣,在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時候我也遇到過很多難題,不同的是我在計算機專業問題上表現地韌性十足,很少說有放棄或者退縮,也許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第二個問題,關於條件這個詞,我把它理解為先天條件和后天條件來說。
首先是先天條件,通俗解釋為是不是聰明有悟性,這個標准不好定奪,跟他人比起來也十分困難,我選擇跟自己進行比較,相對於其它大多數學科,我認為我在學習計算機方面是最省力的,是最能夠投入其中的,也是相對最願意去做的,所以姑且可以說這門專業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后是后天條件,我把它解釋為后天的努力。我是從大學才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世界的,有一說一,相見恨晚,感覺自己如果早些接觸的話,應該基礎可以打得更加扎實,日后的學習也可以更加快速順利一些,也是因為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大學期間我覺得我還是付出了相當的努力的,至少在現在看來我對這前兩年多的時間不算后悔。
第三個問題,上面的諸多博主,不少都是從小就接觸了計算機並投入其中,這一點我是沒法比的,我也曾十分糾結於這種事情而十分苦惱,不過,正所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能做的也只能是從現在開始努力追趕。
回首走過的這兩年多的時間,感覺成長還是很多的,兩年的時間里,不僅學習了諸多數理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也漸漸明確了自己喜歡,或者說擅長的方向,找到了一門自己十分心愛的語言,並在它身上投入相當的時間,現在看來真的有些許收獲了。
雖然起步晚於雲雲大佬,但是我認為我對於個人能力方向的發現並不算晚,並且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去深入鑽研,相信有一天可以和業界大牛們比肩。
-
你熱愛這一專業嗎?你對計算機的熱愛是怎樣的?僅僅是口頭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熱愛這門專業。
我對計算機的熱愛更多地表現在我願意為這件事情付出時間,並且希望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我也愛這個領域的干凈純粹,技術之上,有一說一,實力就是話語權。
不知道為什么,我常將一個人的技術實力比作一個國家的國防實力,技術好,在業界就是話語權,就是技術威信力,在團隊中就是技術凝聚力。在啃硬骨頭的時候,也常常會想,要成為團隊的領導者,就必須要懂別人不懂的,會別人不會的,要有能力,所以再難的問題必須克服。
我從小性格就比較奇怪,一般身邊的同學會互相比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競爭對手,有自己的目標,而我很少以別人為對手,取而代之的是我常常會自己捏造一個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成為我的對手,每當我向“這個人”靠近,“他”便再次和我拉開距離,就這樣,從小學到現在,我始終沒有讓自己滿意過,有時甚至有些過分,會憎恨自己,為什么一直無法超越那個人,其實那個人就是自己+1,即使一生學習也無法超越,但卻依然不斷前進。
正因如此,自從開始學習計算機,我始終對標業界的最高技術水准,我希望以一個專業的從業人員的身份來要求自己,得益於此,現在也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工業經驗。
第二部分:在計算機系里學習
-
你對你的大學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嗎?你理想的大學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跟學校給你的有什么區別?比較你在中國大學的經歷,你的老師和學校能做到和國外那樣嗎?如果不能,請分析一下為什么。(必答)
可能受個人愛好的影響,個人感覺在大學中學到的實踐相關的內容過少,項目能力的培養不夠。
不過雖然如此,我覺得大學教育還就應該是這樣的,畢竟大學更多地是一個理論和學術學習的地方,而更多的實踐與項目相關的內容還是靠自己的。
說到國內和國外的教育,這方面我覺得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首先,就整體而言,國內的科研水平和國外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很多著名的教材等都是來自國外,而國內產出的優質教材屬實偏少。
其次,感覺國內的教育還是偏於普及教育,即使分了專業也還是偏向於普及教育,教的大而全,但某個方向的專精式教育較少,我知道這部分也可以后延到研究生階段進行,但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是,為什么信息奧賽生在大學的表現要平均高於同齡普通學生呢,歸根結底還是接觸的早。
此外,劉帥在回憶考研中提到自己有很多死記硬背的情況,短期有效,但長期看來貽害無窮,這點我認為在國內教育是很普遍的,每個專業都有很多刷分型玩家,哪個課分高選哪個,哪個好過選哪個,絲毫不看這門課是否和自己的目標與方向相關或一致,這點我認為也是十分可怕的一件事情。不過這也和長期以來的評價機制相關,也很難在一朝一夕就改了。
-
迄今為止,你寫了多少代碼,描述你做的最復雜的軟件項目/作業。(必答)
多少代碼這個問題真是難以回答,畢竟每天都在寫,寫了多少,恐怕只有鍵盤知道。
不過最復雜的項目還是可以說一說的,這里的最復雜我理解為內容最復雜而不是技術最復雜,應該是上學期實現的c0編譯器了。
首先,我個人主要是在Java平台做開發的,對C++語言的特性不是很熟悉,很多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在C++上不知道怎么實現或者實現地不怎么漂亮,整個地表現就是代碼比較
屎,因為編譯器開發本身就是一個十分繁瑣的事情,涉及很多細節和重復模式,重復模式中又有些不同之處,而且在迭代式開發的環境下,為未來預留開發余地也是十分麻煩的事情,所以感覺這應該是做過最繁瑣最復雜的工作了。這算是做完的,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有很多項目胎死腹中,其復雜度應該遠超上面說到的項目了。
應該是去年過年的時候跟父親誇下海口,說要給他們公司做一套辦公軟件,當時覺得自己已經有了半年的積累,應該沒有問題了。事實是殘酷的,那個項目最終無果,獨立開發苦於技術棧的嚴重匱乏,這個項目並沒有完全落地,雖然完成了核心功能,但也是半半殘殘。
第三部分:未來規划
-
對於你未來在IT行業的發展,你有什么樣的夢想或者未來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你准備怎樣來規划你技術道路,職業道路和社會道路?(必答)
最理想的職業就是想做全棧,可以作為一個開發小組中最核心的人,負責整個項目的架構設計和開發落地。
技術道路,肯定是要堅持學習,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選擇了終身學習,也是像陳皓說的,要拼命看書,技術扎實才能站得住腳。
職業道路,拋開國內現實的話,肯定是希望可以一直接觸技術,從事和技術相關的工作,但是從國內現實角度出發地話,肯定隨着年紀和閱歷地增長要逐漸走向管理崗位
社會道路,關於社會道路的話,還是希望可以早些接觸實習,接觸實際生產相關的內容,認識更多業內的大牛,幫助自己的提高
Java天下第一(非引戰),將來要做的話肯定是做Java研發,因為大二OO的契機接觸了這門語言,直到現在也依然被這門語言的魅力吸引。優秀的設計模式、設計精妙的虛擬機、龐大的社區和開發者們、豐富而優雅的語言特性,這些無一不在吸引我投身其中。
然而眼下還有很多相關的技術需要學習,未來也同樣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技術,不斷學習是必要的,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依然保持這份赤子之心。
-
你們馬上就要面臨實習了,你打算在企業內實習還是在實驗室實習?
企業實習,前面提到了個人十分喜歡實際生產相關的內容,所以肯定會選擇企業實習的。感覺和跟人的性格也有關系,確實是有些靜不下心來看論文(英語不行),也更喜歡一些能夠馬上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所以會更加傾向於企業實習。
很同意老師講的做中學,很多優秀的前輩也告訴我,無論學習什么新東西,都一定要親手實踐,一邊實踐一邊學習,才能記得住,領悟其中的精妙之處。這點我深有體會,記得大一時熱衷於“黑書”,就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那些計算機科學書籍,十分地難懂,常常一章學習好幾天,然后一周過后,所剩無幾,當時絞盡腦汁理解的東西,又變得十分模糊,后來意識到是沒有加以實踐,單純的閱讀導致的,動手帶來的理解與記憶真的無可替代。
也正因如此,未來實習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感覺在企業實習,去面對看得見的挑戰才更加符合我的性格,和朋友同事一起創造能夠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東西,想想便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