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作業1
在團隊博客上介紹一下團隊的成員,有圖有真相。
我們組的名稱為提不起勁想趕緊完工隊,以下是我們團隊成員的介紹。
組長:羅奧升 角色:測試

組員:趙智源 角色:開發

組員:焦雲鵬 角色:測試

組員:汪超 角色:項目經理
我叫汪超,北京的,愛好跑步。來上計院的課后受到了驚嚇(沉默),希望能在團隊項目中學到更多東西,請多指教 (握拳)~

組員:肖萌威 角色:開發
會C/C++,java,python,對於團隊合作項目比較期待

組員:劉峻辰 角色:開發
比較擅長python,能用C/C++,java,了解過 django,html5, 能搭建簡單網站能干測試,臨時兼職簡單服務器維護,也能干程序開發

組員:楊亦鑫 角色:測試

團隊作業2
現代軟件工程這門課已經上了好幾年了,以前有很多學生做過團隊項目,請你們找一個以前的團隊采訪一下
當時的項目有多少用戶,給用戶多少價值? 現在還有人用嗎?
Beta階段結束的時候注冊量在100~150左右,全部用戶加在一起大約有600多人。當時Beta階段結束那段時間正好是期末考試,所以有很多同學來iCourse上尋找資源,確實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定方便。軟工結束之后,網站還在持續運行着,從捕獲到的訪問數據來看還有一些用戶在使用iCourse。
這個項目能否給我們團隊繼續開發,源代碼/文檔還有么?
github上有一些配置文檔和接口說明文檔,可以作為參考。
項目開發有什么經驗和教訓?
我覺得我們當時項目暴露出的問題還是挺多的,最主要的是項目重點沒有把握好,導致走了很多彎路。在一開始規划的時候,我們想到了很多華麗的功能,將這些功能划分為若干個任務,把整個開發的周期填補得滿滿當當。但到了實際開發中,我們發現這些功能中有些困難是一開始沒有考慮清楚的,導致實際軟件開發的進度和預期有了不小的差別。其實這時候應該做的是思考一下軟件最核心的功能是什么,優先把這些功能做好。但當時我沒有思考這么多,還是想把這些功能盡可能多地實現,導致很多功能雖然上線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多少用戶使用,同時很多真正對用戶體驗起到幫助的功能就沒有時間實現了,覺得還是挺遺憾的。所以現在看來當時這個項目帶給我最大的教訓就是學會取舍,將重要的功能保留,沒必要的功能舍棄,優先實現一個最小可行版本。
對學好軟件工程有什么建議?
我認為軟件工程這門課是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課程,因為北航的課設很多都是獨立完成的,很少能有機會體驗團隊的開發流程。但在這門課上,我們需要嘗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軟件開發,這也要求我們在思考代碼設計、算法實現的同時,也要多思考如何提高團隊協作的效率、如何讓產品服務於用戶等技術之外的事情。同時在這門課上,我們會接觸到很多保證軟件工程質量的方法,如繪制燃盡圖、單元測試、分支覆蓋率、scrum會議、TDD等等,這些方法是前人無數經驗累積的成果,我認為不僅限於軟件工程這門課,在今后獨立或參與團隊開發時,也可以積極嘗試這些方法,一定能有所幫助。
作業實際花費時間記錄
從找到往屆的學長,到約談出來采訪總共花了4天的時間。真正來說面對面采訪只花費了一個下午3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