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之所以叫冒泡排序,是因為其排序規則如果水中氣泡一樣,從底部到頂部依次變大,最頂部的一定是最大值,通過不斷的冒泡,實現數據的有序化。

 

 

 從底部開始冒泡,冒泡到哪個位置,該位置即為底部元素中的最大值,一輪冒泡結束,最大值就到了頂部。進行數組長度-1次數的冒泡,數據就可以實現從大到小的排序了。

這一輪的冒泡,頂部的對應位置已經是有序的最大值了,因此下一輪的冒泡可以不與數組頂部進行比較了,節約時間成本。

示例代碼:

               int[] arr = new int[]{3, 5, 11, 2, 8};

		for(int i = 0; i< arr.length-1; i++){
			for(int j = arr.length-1; j>i; j--){
				int tmp = arr[j];
				if (arr[j] > arr[j-1]){
					arr[j] = arr[j-1];
					arr[j-1] = tmp;
				}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