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評審


1.1   什么是評審

1.1.1  IEEE729-1983規范

在正式的會議上將軟件項目的成果(包括各階段的文檔、產生的代碼等)提交給用戶、客戶或有關部門人員對軟件產品進行評審和批准。其目的是找出可能影響軟件產品質量開發過程、維護工作的適用性和環境方面的設計缺陷,並采取補救措施,以及找出在性能、安全性和經濟方面的可能的改進。

 

1.1.2  評審的目標

在軟件開發與測試的各個階段進行相應的檢查,有利於軟件產品與過程的質量提高。

 

1.1.3  定義

1.1.3.1  同行評審

由軟件工作產品創建者的同行們檢直該工作產品,識別產品的缺陷,改進產品的不足。

1.1.3.2  管理評審

由軟件項目/產品管理者對項目過程中管理活動進行評估,識別過程缺陷,改進管理活動。

1.1.3.3  單人評審

由單獨一個評審員對簡單的工作產品進行評估,識別產品的缺陷,改進產品的不足。

 

1.2   評審准確

1.2.1  評審入口准則

  1. 評審組長被任命
  2. 評審在相關計划中被定義
  3. 被評審的產品准備就緒
  4. 評審 員經過評審規程的培訓
  5. 評審員應經過被評審問題的技能的培訓
  6. 協調員應當受過如何執行評審的正式培訓,或者應當參加幾次評審的經驗
  7. 《項目計划》已經制定

 

1.3   評審過程

1.3.1  同行評審准則

  1. 評審產品,而不是評審設計者(不能使設計者有任何壓力)
  2. 會場要有良好的氣氛
  3. 限制爭論與反駁(評審會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發現問題) 
  4. 指明問題范圍,而不是解決提到的問題
  5. 展示記錄(最好有黑板,將問題隨時寫在黑板上)
  6. 組評審時會議人數應在5-9人為佳
  7. 組評審時評審員中應包括被評審產品作者的同行。( 例如對程序設計文檔的評審,評審員中應包括其他程序設計人員)
  8. 組評審時評審員中應包括被評審產品的上下游相關人員。( 例如對程序設計文檔的評審,評審員中應包括詳細設計人員和后續的編碼人員)
  9. 堅持會前准備工作
  10. 對全部評審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
  11. 參與人員不了解評審
  12. 評審沒有被安排進項目計划
  13. 評審會議變成了問題解決方案討論
  14. 評審人員事先對評審工件沒有足夠了解
  15. 評審人員關注於非實質性問題
  16. 忽視組織細節
  17. 會議時間過長

1.4   評審的誤區

1.4.1  評審的誤區

1.5   風險分析

學太多的歷史悲劇告訴我們風險無處不在,不學會控制它,就一 定會被它所控制必風險分類。

1.5.1  風險分類

1.5.1.1  軟件風險

這種風險分析主要是確定軟件中要測試什么,測試的優先級,測試的深度。

1.5.1.2  規划風險

這種風險主要是為了防范未計划而影響項目進度的事件發生。比如測試人員突然離開導致人員不足、軟件的需求的突然變更。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