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飄在天上的代碼評審


雖然Code Review經常被提及,但就我個人感覺(一半從別人的博客,一半個人經歷),Code Review的實際境況大多時候還是比較難看的。

更多時候,Code Review很像被存起來的酒,用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證明有這東西,但大多時候是不用來喝的。

 

細究成因可能是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時間壓力太大。

軟件開發里可以安全打折扣的地方其實不多,文檔不寫很容易被看出來,代碼不寫程序就動都不動了。

沒辦法下,很多時候就只好拿Code Review開刀。

畢竟Code Review里少看兩眼,多看兩眼,用多少心思看,其實是個良心賬,外人看不出來的。

同時,Code Review本身也確實是個費時間的活。

 

另一種成因是看不見成效。

如果把CodeReview只等價為坐在一起看代碼,那么很可能Code Review中確實無法取得實效,這樣做來做去,大家也就疲了,覺得這是個浪費時間的事情。

這點和上一點有點關聯,一旦時間緊,就要求編碼快;編碼快,對具體某一個人而言,不理解的部分就變多;再加上無法預留充足的Code Review時間。

那么,除了作者外,參加Review的人對看的代碼很可能是不懂的。不懂的話,也就只能糊弄,隨便找點問題搪塞下。

從這個角度看,追求高生產率應該是錯誤的,生產率本身應該是個區間:低於某一值的是磨洋工,高於某一值的則是質量換速度。

畢竟人力有時窮盡。

 

 

單就項目時間壓力這一點而言,通常並不能在項目自身范圍內解決,牽涉的也比較多,暫且不論。

 

看不見成效這點卻可以想點辦法來改善。

改善的一個主要手段是要明確“不看什么”和“看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時候“定義不看的”很可能比“定義需要看的”還關鍵。

當然這里的前提是“時間壓力下,盡可能獲取成果。”如果一個項目有的是時間,那就不妨把每行都找幾個人仔細看看。

 

我個人感覺,CodeReview中,第一個不要干的事是“和測試搶飯碗。”

CodeReview來檢測基本功能的實現是否正確這一行為本身不能講完全錯誤,但至少是低效的。

從產品角度看,CodeReview應該和其它手段形成一定互補,而非是盡可能的重疊。

 

第二個不要干的事情是和“和靜態測試搶飯碗”。

但凡可以依賴靜態測試得出的結論的事情,在CodeReview中應該被忽略,比如:函數復雜度等。

 

這樣CodeReview中應該干的事就變的清楚些了。

  •  測試很難覆蓋的區域,如:多線程同步,極端條件的處理等。
  •  邏輯是否清晰,如:基本結構和設計的偏差,全局變量的使用是否合適等。
  •  靜態測試無法覆蓋的編碼風格。編碼規則中東西盡可能自動分析,但總有些東西無法自動檢查,比如異常使用的是否合適等。

這類東西也只能在CodeReview中覆蓋了。

 

CodeReview中,我傾向與做減法而不是加法,這樣想的一個關鍵前提就是,項目的時間似乎總是不夠,

這時候就只能讓CodeReview,靜態測試,單元測試這些職能進行互補,而不能讓他們盡可能重疊。

 

--------------------------------------------------------------

 

 

 

理想流 + 軟件 = 《完美軟件開發:方法與邏輯》
理想流 + 人生 = ??
理想流 + 管理 = ??
理想流 = 以概念和邏輯推演本質,追求真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