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過去的SAN多半是以價格高昂的光纖信道(FC)作為基礎,受限於光纖信道交換機與HBA卡的價格,中小企業用戶往往只能讓少數關鍵應用的主機或服務器接上SAN。
后來,出現了以IP網絡為基礎的IP SAN技術,可在現有的IP網絡上進行塊數據應用,任何服務器只要裝上以太網卡就能接上IP SAN,因此可將SAN的應用范圍擴展到一般非關鍵應用的服務器上。
早期的網絡存儲拓撲中,NAS文件服務和SAN網絡存儲分別是兩套系統,各自孤立,並不能統一管理
但受到IP網絡的頻寬限制,IP SAN對於要求較高的關鍵應用來說可靠性和性能都有所不足,且與FC SAN不兼容。對中小企業用戶來說,除非只選擇其中之一,否則就必須分別購置專用設備。
此外,盡管IP SAN與NAS采用的協議都是以IP網絡為基礎,傳輸的介質實體都是相同的以太網絡,但因為存取方式上的差異,IP SAN的存儲設備並不能當作NAS使用,反之亦然。因此如果用戶在SAN的塊數據讀取外還有文件共享的需求,就必須分別購置SAN與NAS存儲設備,因此提高了購置成本,增加了機房復雜度與耗電量。
應用多協議支持NAS存儲設備的網絡拓撲,通過單一的產品平台能夠同時實現FC SAN、IP SAN網絡存儲和NAS文件服務,並統一管理,系統拓撲大大簡化,成本和復雜度降低
由於SAN與NAS、IP SAN與FC SAN都是各自獨立的設備,必須分別進行配置管理工作,對中小企業的系統管理員來說管理過程復雜繁瑣。另外這種各自孤立的存儲結構,實際上也無法統一管理所有的存儲資源,數據資源管理方面也並不靈活。
多協議存儲設備的四種類型
存儲設備對多協議支持的需要並非始於今日,只是過去的解決方式比較麻煩並不經濟。例如NAS網關可將FC SAN或IP SAN磁盤陣列的多余空間划分出一部分,供文件存取之用。如此一來就能在統一的存儲環境下,同時實現塊數據讀取和文件服務。附帶的好處還包括NAS網關通常內含自身的高速緩存,因此對SAN的應用性能影響較低。但副作用就是,用戶仍然需要負擔NAS網關的購置和管理費用。
其它可行的方式,還有通過可支持光纖信道與iSCSI兩種協議的路由器進行協議轉換,讓原來支持光纖信道的設備也能通過IP網絡存取,或是透過比較便宜的IP網絡,將本地端FC SAN的數據復制到遠程的另一個FC SAN中,但用戶同樣也要付出額外的購置成本。
對用戶來說,最方便的還是可以在單一設備中同時支持多種協議的通用存儲設備。根據支持協議的不同,這類「通用融合型存儲設備」可分為四種類型:
常見存儲網絡協議
第一類:FC+iSCSI+CIFS/NFS
即同時支持FC與iSCSI兩種塊數據讀取協議,以及CIFS、NFS兩種最普遍的文件傳輸協議。顯然,這種類型的存儲設備能支持的范圍最廣,無論是SAN、NAS,還是光纖信道、以太網絡等不同類型的傳輸通道都能支持。企業可以應用單一的系統滿足各類存取要求,無論是管理或是建置都相當方便。
這類系統可分為兩類,第一類基於NAS,從NAS延伸到SAN,例如NetApp的產品即是這個類型的典型;第二類是以相反的路線延伸,即以FC SAN的磁盤陣列為基礎,通過在控制器增加支持不同傳輸埠的板卡,來支持 iSCSI與NAS的存取。
第二類:FC+CIFS/NFS
基本上這種組合就是FC SAN加上NAS網關的衍生發展,只不過之前的解決方案是在FC SAN中額外增加一套NAS網關,而現在則是在FC存儲設備的控制器中,增加可支持 CIFS/NFS文件存取的板卡。
第三類:iSCSI+CIFS/NFS
由於同樣都使用以太網絡作為傳輸介質,因此,iSCSI加NAS是順利成章的組合,如果不特別追求,任何能連接IP網絡的服務器都能作為NAS使用。而現在有許多現成的iSCSI Target軟件可用,可輕易把服務器當成iSCSI的設備,因此iSCSI+CIFS/NFS 這種組合已非常普遍。
第四類:FC+iSCSI
嚴格來說,這類產品並不能說是NAS,因為它只能支持SAN的塊數據讀取環境。這種產品的特色是能夠支持光纖信道和以太網絡兩種傳輸方式,因此企業可在數據庫或ERP等關鍵任務上應用光纖信道,以取得較佳的應用性能;至於像數據庫測試開發等不特別追求性能的應用,就可改由 iSCSI服務,故這種組合能兼顧性能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