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FUJI_W
時間: 2020年1月2日
考題回顧
建模部分
填空題 - 英文翻譯
-
納什均衡
-
博弈論
-
隊列模型
名詞解釋
**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
納什均衡
-
非納什均衡
簡答題
-
傳染病模型 SIS SIR (15分)
-
存儲模型(允許缺貨,不允許缺貨)(15分)
仿真部分
判斷題(10分)
大多是仿真那一節
填空題(10分)
MATLAB的數組賦值,多項式求解;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特點等
簡答題(10分)
-
ADAMS(3分)
-
並行計算樹(4分)
-
MATLAB程序書寫(水仙花數的計算)(4分)
一、建模
建模基礎
-
實物模型:玩具、照片、飛機、火箭模型;
物理模型:水箱中的艦艇、風洞中的飛機;
符號模型:地圖、電路圖、分子結構圖;
-
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對於一個現實對象 ,為了一個特定目的,根據其內在
規律,作出必要的簡化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得到的一個數學結構 。 -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建立數學模型的全過程。( 包括表述、求解、解釋、檢驗等 )
-
數學建模的基本方法:
- 機理分析:主要通過實例研究(Case Studies)來學習。
- 測試分析:黑箱測試,通過對量測數據的統計分析,找出與數據擬合最好的模型。
- 二者結合:用機理分析建立模型結構,用測試分析確定模型參數。
-
數學建模一般步驟:
1.模型求解;2.模型分析;3.模型檢驗;4.模型應用。
-
數學模型的分類
分類標准 具體類別 對某個實際問題了解的深入程度 白箱模型、灰箱模型、黑箱模型 模型中變量的特征 連續型模型、離散型模型或確定性模型、隨機型模型等 建模中所用的數學方法 初等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優化模型等 研究課題的實際范疇 人口模型、生態系統模型 、交通流模型、經濟模型、 基因模型等
模型匯總
1 初等模型
-
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平
-
賽艇成績
2 數學規划模型
-
奶制品的生產與銷售
3 簡單優化模型
-
存儲模型(允許缺貨)
-
存儲模型(不允許缺貨)
4 微分建模
-
崖高的估計
-
雙層玻璃的功效
-
傳染病模型
-
Malthus 人口模型
-
Logistic 人口模型
-
Lanchester 戰爭模型
-
多級火箭發射模型
-
軍備競賽模型(穩定性判斷方法 p,q>0)
5 差分方程
-
市場經濟的蛛網模型
6 離散事件仿真
-
離散事件基本概念
-
仿真時間推進
- 固定時間步長推進方法:所有實體的時鍾以同樣的步長更新;
- 下一事件推進方法:時間推進時從當前事件發生時間到下一事件發生時間,也就是說,仿真會跳過沒有事件發生的時間段;
- 未來事件列表(FEL):包含所有將要調用的事件,並且以時序排列;
- 執行過程(Executive Routine):取出下一事件,推進仿真時間並且將控制權交給正確的執行過程。
-
隊列模型
-
M/M/1 中三個參數的意義;
-
-
7 馬氏鏈模型
-
概念:描述一類重要的隨機動態系統(過程)的模型
- 系統在每個時期所處的狀態是隨機的;
- 從一時期到下時期的狀態按一定概率轉移;
- 下時期狀態只取決於本時期狀態和轉移概率. 已知現在,將來與過去無關(無后效性)。
-
健康與疾病
-
鋼琴銷售的存儲策略
8 離散模型
-
層次分析法
- 層次划分:目標層 O,准則層 C,方案層 P;
- 特點:定性與定量結合;
-
循環比賽的名次
9 博弈模型
-
多方合作的 Shapley 分配 —— 例 效益的合理分配
)
-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例 進攻與撤退的抉擇
-
基本概念
-
實例分析
-
10 社會力模型

英文匯總
原文 | 翻譯 |
---|---|
人口模型 | Malthus / Logistic |
戰爭模型 | Lanchester |
經濟訂貨批量公式 | 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
離散事件仿真 |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縮寫為 DES 包含 實體(entity)及其相關屬性(attribute),活動(activity),事件(event),進程(process), |
同步模型 | synchronous model of time |
異步模型 | asynchronous model of time |
下一事件時間推進算法 | next-event time advance algorithm |
層次分析法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納什均衡 | Nash Equilibrium |
支付矩陣 | Payoff Matrix |
馬氏鏈 | Markov Chain |
二、仿真
第八章 物理仿真
1 概述
-
數學仿真
對實際系統進行抽象,並將其特性用數學關系加以描述而得到系統的數學模型,對數學模型進行實驗的過程稱為數學仿真。
-
數字計算機仿真(串行仿真?)
將系統數學模型用計算機程序加以實現。
-
物理仿真
按照真實系統的物理性質構造系統的物理模型,並在物理模型上進行實驗的過程稱為物理仿真。
-
半實物仿真
將數學模型與物理模型甚至實物聯合起來進行實驗。
當被仿真的系統中存在物理模型或實物時,必須進行實時仿真。物理仿真和半實物仿真均為實時仿真。
-
半實物仿真實驗(地面物理實驗)——飛行控制系統工程
- 仿:飛行器在空間運動的環境和狀態;
- 真:實際的飛行控制器或主要元部件,如自動駕駛儀、增穩系統、導引頭、平台、捷聯慣導系統、陀螺等。
- 組成:仿真計算機,仿真設備,參試設備,實驗控制台,支持服務系統。
2 仿真設備及實驗原理
仿真設備也常被稱為模擬器,是半實物仿真中使用數量和種類最多、也最重要一類設備,在系統中用於模擬參試設備所處的真實環境中的某一種物理現象,其模擬或輸出的信號是傳感器可感知的各種物理現象和效應。
3 仿真器
- 仿真器是一種有人在回路中的物理仿真系統。
- 仿真器是一種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聲、光、機電系統。
第九章 並行仿真(重點)
1 一般概念
-
串行仿真
-
運算符稱為指令流;運算數稱為數據流;指令流與數據流合稱信息流
-
一個操作符只對應一組操作數,產生一個計算結果,這種方式稱為單指令流單數據流方式(SISD)。
以SISD方式工作的計算機是串行計算機,進行的仿真是串行仿真。
-
-
並行處理
- 同時性:多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 並行計算
- 並發性: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 串並行混合計算
2 並行計算機的分類及結構
-
按信息流分類(SIMD,MIMD,MISD)
-
按並行工作單元的層次等級分類
-
關聯並行處理機
實現存儲器操作的並行。
-
流水線處理機(向量機)
實現處理器的並行操作。
-
並行處理機
實現處理機的並行操作。
-
多計算機系統
實現指令和任務的並行。(MIMD)
-
分布式共享存儲多處理機系統(DSM)
每個並行單元有獨立的操作系統。
-
3 並行算法
-
計算問題分類
- 串行計算問題
若一個問題的計算是按照SISD方式進行,即:每步計算都是一個操作符作用於一組操作數,產生一個結果,當前步計算依賴於前一步的結果,則稱為串行計算問題。 - 並行計算問題
若一個問題的計算是按照SIMD方式或MIMD方式進行,各分量之間無依賴,則稱為並行計算問題。 - 串並行混合計算問題
若一個問題既有串行計算部分又有並行計算部分,則稱為串並行混合計算問題。
- 串行計算問題
-
計算機算法的划分
按指令流與數據流的執行方式
- 串行算法:SISD,串行計算機
- 同步並行算法:SIMD,並行計算機
- 異步並行算法:MIMD,並行計算機
-
ADAMS 時序圖
-
並行算法的計算樹
-
名詞
- 樹葉:輸入的n個數。
- 節點:雙目操作數的操作符。
- 樹枝:節點-節點間或樹葉-節點間的連線。
- 樹根:計算結果。
- 枝高度:樹葉到樹根間的枝數。
- 樹高:最大枝高度,即計算次數。
-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