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過程度量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以下文章來源於脈脈 ,作者陸思遠 • 百信銀行服務端測試負責人

      從軟件生存周期模型中來看,人們常常直觀的認為軟件測試僅僅是軟件生存周期中軟件編碼完成之后的一個或幾個階段。而實際上,軟件測試本身也是一個過程,它可以進一步具體的分成若干個階段性活動,如:測試計划、測試設計、測試執行、測試總結。對測試過程的度量必須涉及到測試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的度量,包括規模、工作量、進度、缺陷等等。

測試度量的目的?

1)判斷測試的有效性

2)判斷測試的完整性

3)判斷產品的質量

4)分析和改進測試過程

測試度量的意義?

1)提高測試流程可控性

2)提高測試效率和質量

3)提高測試人員的成就感

度量的過程定義?

       度量應該能夠根據質量或進度表明什么是“好”的或什么是“壞”的,以此來證明其有用性。為了達到這些目標,經常需要進行歷史比較。最后,度量應當能夠驅動改進行為,度量工作的最終問題是將進行什么樣的以及進行多少改進,以及最終的產品質量將收到什么程度的影響。

測試度量分類?

橫向:

1)衡量測試效率和測試工作量 - 工作量指標

2)從質量的角度表明測試結果 - 結果指標

3)從持續集成構建質量表明集成穩定性情況 - 穩定性指標

縱向:

1)測試用例設計階段:

規模:測試方案數量,測試用例數量,測試工具設計數量,測試用例/人天

工作量:文檔編寫工作量,評審工作量,修改工作量,執行工作量

進度:每件具體工作的計划開始結束時間,實際開始結束時間,計划工時,實際工時,計划完成率

缺陷:評審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數量、缺陷數量、級別

2)測試執行階段:

測試用例的執行率,通過率,問題發現率、測試用例覆蓋率,需求變化程度,測試工作量等等。

BUG相關統計

上線完成后:

線上BUG數、級別,漏測情況,發布過程中的驗證工作量,線上驗證用例覆蓋率等等。

總結:

     無論是測試,還是質量管理需要平台化、工具化,一方面走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另外一方面,讓產品經理、研發、算法和運維同學都參與到測試或質量保障中。測試團隊要在項目流程中不斷收集數據,不斷總結分析當前項目痛點,並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先有質量意識才能慢慢的形成團隊的質量體系。至於如何去收集各種數據,我們采取的方式是在團隊內引用自己開發的測試平台,因為自己開發,所以在使用中遇到各種問題可以不斷改進。針對測試平台,我們的理念是測試平台本身應該是個產品,解決四個問題。一,保證產品的測試流程能夠嚴格高效的執行,同時還要保證測試流程執行的效率以及便捷性。二,提高測試這件事的效率包括打包構建,部署,自動化測試等內容。三,完成對測試過程的評估,利用平台的綜合性,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不斷的改進測試流程,產品質量以及過程質量。四,測試平台只提供大量的基礎功能,不對具體如何使用做強制要求,力求讓測試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煉出好的工作模式與使用方法。針對上面的第三點,我們在平台上具體需要收集哪些數據信息?針對這些數據又如何做好測試過程中的測試度量?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值得思考的方向,希望有想法或者有經驗的同學多多分享下自己的思路~

TeamVision詳細介紹

Demo展示地址:http://www.teamcat.cn/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TeamcatCorp/Teamcat

本文轉自: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74374303&efid=wWI-6-diQdTF3n739Q6Jmg&use_rn=1&from=singlemessage

- To Be Continued -

關注「測試開發社區」

把握前沿Python測試開發技術脈搏

好文章,我在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