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需要每個入職的員工,都要有個花名,從小說或者歷史中來的,我想了一下 就叫闞澤吧,三國時期,吳國的大儒。。。
赤壁之戰中 ,冒死去曹營送了詐降書,並最終獲得大勝。。
臨去曹營之時,留下了名言:大丈夫處世,碌碌無為,與朽木腐草何異。
因此自己的花名就叫闞澤了。
別人的路雖然好,但畢竟是別人的,巴陵和尚說 :雞寒上樹,鴨寒入水,拿別人的快樂做范本來約束自己 就是殺了自己。
一定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古人雲:三十而立,如今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了。也該知道自己的方向了,馬上就35歲,面臨人生的天花板了。
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的邁過去。。。。
想起了一個很有名的散文視頻:三十歲的高原,
高中時看到的,對自己的震撼很大,有空了再來重讀一遍。
還有一篇 時間即生命兩篇都很好,很適合自己的內心世界,文末一並附上
想起了陶淵明 宋初的文學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能寫出如此意境優美的詩句,流傳后世,但是自己最終卻窮困潦倒一生。。。
有時候,想想真的是諷刺啊。。。。這就是人生。。
為什么要要求自己十全十美,陶淵明 不也流芳百世嘛。。。。。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勉強自己,一切用心去做,盡力而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僅此而已。
- 三十歲的高原
又要回到那個熟悉的城市了,身邊彌漫着歸來者返家的喜悅。我卻沒有那種歸來的快慰,因為那個城市還沒有我的家。我不是回家,而是回到生計的奔波中。我的生命正面臨一個嚴峻的關口。我三十歲了。
不知何時,我開始這樣沉迷於遠行。背上行囊上路已成為一種最單純的快樂。
我一次次地從那個繁華的城市出發,走進遼闊的天地間。
隨着一次次遠行跋涉,一次次翻越和到達,那行走在天地間的節奏牽和着我的心跳,才能讓我重新舒展心靈,回到生命的靈性里。
這就是我心馳神往已久的甘南。
在三千米的高原上,我將度過我三十歲的生日。
三十歲了,居然就三十歲了。
似乎還背着青春的歡笑,還有那么多意氣風發的誇誇其談,還沒唱夠風花雪月的長歌短調,還沒享盡闖盪沖殺的快意。總以為青春是一條還長遠的路,是一片風月無邊的美景。
那般風華正茂的少年時代,那些夢想在閃亮的日子!怎么就沒了呢!怎么會結束得如此倉促?我還沒回過神來它已走遠,來不及讓我舉行一個送別的歡宴。
沒有樓海車流的阻擋,我的腳步終於可以繞過那些擁堵的路,越過太多人津津樂道的風景。可以這樣自由自在地舒展身心。
高原很遼闊,遠比我的視野更遼闊。
都市里,有太多人指點我的生存,卻讓我一再陷入迷津。只有這片無語的高原,才讓我聽到自己真正的心聲,在天地的大時空里,我才可以將自己迷離的軌跡梳理清晰。
高原,我行走在你寬厚的呵護中,你能否用眾生的悲喜開啟我的智慧,用山水的靈氣滌盪我的心神,用舒卷的風雲洗我眼中的紅塵。
高原,我渴望以你天地的大美印證生命的詩意。
那個城市我已進入了十二年,正合古人衍算人世流轉的一輪,卻依然沒把它變成家。
十幾年的奔走追逐,腳下的風塵起起落落,我仍找不到內心的豐盈,找不到根。
可我的生命三十歲了。
高原上的生命似乎有另一種秩序,似乎有我的生存未曾有的庄重,他們生命的奔走嚴肅得如一場儀式。對視自己,我羞愧於自己曾經的輕松揮霍。
童年的玩伴仿佛在一次游戲中四散躲藏,卻再也沒從那些房屋后出來,而我還在茫然無措地顧盼。他們的笑鬧聲隱隱傳來、從未平息,我卻再也不知怎樣去找到他們,把他們拉到我面前。我還想玩下去這游戲,可我自己站在那里急得要哭喊起來仍只剩了我自己。
生命如此嚴峻。
生命的法則終究不是孩子一廂情願的游戲。
我知道,生的使命是躲不掉的。我的遠行畢竟不是逃避,漂泊也不是放逐,我千山萬水的行走,是一種尋找,也是一種感悟。
我尋找心靈的歸宿,感悟生命的意義。
三十歲,我從都市來到海拔三千米的高原。
這里離天很近,能否讓我放飛自己背負過重的靈魂。
我的生命該有一對有力的翅膀,讓我不再逡巡挪移,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快意飛翔。
我生存的天地啊,你能否教我用智慧的眼俯視這個世界的眾生秩序,引領我走出生的困惑?讓我能像你呵護的那些沉穩的生命一樣,認清自己的路。
我寧靜心神聆聽你無語的教化。
我不想在生命的流逝中茫然無措,我不想無謂的瑣屑奔忙,我渴望雄鷹翱翔萬里的自在和氣度。
高原,我來到你寬厚廣闊的天地中,請你告訴我,我該如何飛翔?
我三十歲了。如果一個甲子六十年是生命的一個完整周期,我已走了一半,還有三十年的人生旅程正在眼前展開。 天地萬物的奔來與逝去不因我的喜怨延緩停留,人世流轉的法則不為我的茫然無措更改。
逝者如斯,驚慌無措和哀嘆是懦弱的。我唯有珍視未來,再不那樣迷惘。
珍藏起少年情懷吧,讓我坦然面對生命的挑戰。
如果過去的我曾有太多的輕狂與迷惘,魯莽和躁動,現在的我要讓行進的腳步穩健起來。因為生命的路已在我眼前清晰起來。
讓我學會高原的安詳沉穩,讓我學會風雲的從容灑脫,讓我學會天地的包容豁達。我已懂得,這才是生命應有的尊嚴。
三十歲,我的生命在高原上站立起來。
山高路遠,風雨正濃。但我知道,用心靈體味生命的人才能風雨無阻,才會笑看峰回路轉間的柳暗花明,領略風雲變幻中的奇麗壯美。
生命的旅程,一路都是精絕的風景。
我要繼續上路了。
我看到,高原的風雲已變成我生存那個都市的雨,不論溫和還是暴烈,都會在鋼筋水泥上的滋潤出一片綠意。
古人說,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我開始品出生命的滋味。
火車就要到站,我看到那個城市在等我進入。
我知道,所有的旅行都能這樣去而復返,可生命的旅程只有一次機會,握在我手中的,是一張單程的車票。
- 時間即生命
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鍾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地移動,每移動一下就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着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
每天撕下一張就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一點什么學問,
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於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常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
有人問我:“那么你這一生中有多少個兩年半呢?”我痛自反省,我發現,除了職務上的必須及人情上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該集中精力,
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塗地混過去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划於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完成,主要是因為活得相當長久,十分驚險。
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划,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然而悔之晚矣。
作為一個中國人,經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批閱,我圈點,但是恆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
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的時候,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
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現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所謂“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
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恆地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