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也叫QR碼,英語是Quick Response Code,於1994年由日本的DENSO WAVE公司發明。現在日常生活中二維碼隨處可見,很多人好像是因為使用微信后,才開始注意到有二維碼這個東西的,比如掃碼加好友、掃碼關注公眾號、掃碼付款。本文講述了二維碼的來歷。
/時代的召喚/
進入上個世紀60年代之后,日本經濟迎來的高速增長期,經銷食品、衣料等種類繁多的商品的超市開始在城市中出現。
當時超市使用的現金收款機,要靠手動輸入商品的價格,因此負責現金收款的人,常常會因手腕的麻木和“腱鞘炎”而苦惱。
“能否減輕超市收款員的負擔呢?”
條形碼的出現解決了這一苦惱。由於POS系統的成功開發,僅通過光感讀取條形碼,價格就會自動顯示在收款機上,同時讀取的商品信息還能傳送到計算機上。
如此一來,條形碼得以普及。但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問題在於條形碼的容量有限,英文數字最多只能容納20個字。
“編碼本身要是能夠含有更多的信息就好了”、“希望具有漢字和假名的處理功能”。
當時正在從事條形碼讀取機研發的DENSO WAVE公司(當時屬於現在的DENSO公司的一個事業部)了解到了這類需求。在這一背景下,研發小組懷着“一定要滿足客戶需求”的心願,投入到了新的二維碼的研發之中。
/只有兩人的研發小組/
“當時其他公司研發的二維碼,都把重點放在了信息量的納入上”,當時負責二維碼研發的原昌宏回首當年如是說。
二維碼發明人:原昌宏
條形碼只能橫向(一維)存儲信息,相比之下,二維碼則能縱橫二維存儲信息。原昌宏的考慮是,除了能夠容納大量的信息外,“研發的編碼還要便於讀取”,據此投入了新的二維碼的研發之中。研發小組僅僅只有兩人。
研發小組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如何實現高速讀取。有一天,原昌宏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個思路:“附上’此處有編碼’這樣的位置信息會怎樣?”
於是想到的是四角形的“定位圖案”。將這一圖形放入二維碼中,便可實現其他公司無法模仿的高速讀取。
標成紅色的四角形是定位圖案
然而,定位圖案為何要使用那種四角形的呢?
原昌宏解釋說:“因為這種圖形在票據等當中出現頻率最小”。
也就是說,如果附近有同樣的圖形,讀取機就會將其誤認為是編碼,為了防止這種誤讀,定位圖案必須是唯一的圖形。經過全面考慮,原昌宏等人決定將印刷在廣告單、雜志、紙板等處的繪圖和文字全部變成黑白兩色,對其面積比率進行徹底的調查。
研發小組日以繼夜地對無數的印刷品進行調查的結果,終於查明了印刷品中“最不常用的比率”,即1︰1︰3︰1︰1。這樣,便確定了定位圖案黑白部分的寬幅比率。所形成的結構是,掃描線可以從360度方向掃描,無論從哪個方向掃描,一旦掃到其獨特的比率,便可計算出編碼的位置。
研發項目啟動后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在經歷了幾多曲折之后,可容納約7000個數字的二維碼終於誕生了。其特點是能進行漢字處理,大容量,而且讀取速度比其他編碼快10倍以上
/二維碼的公開及其普及/
1994年,DENSO WAVE公司(當時屬於現在的DENSO CORPORATION的一個事業部)公開了二維碼。二維碼這一名稱源自“Quick Response”(快速響應),其中包含了追求高速讀取能力的研發概念。
二維碼能否替代條形碼而得到人們的認同,據說作為研發者的原昌宏在公開之初,對此並沒有把握。盡管如此,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這么好的產品,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實際使用”,為此他奔波於各個企業和團體,積極進行推介。
功夫不負有心人,汽車零部件生產行業的“電子看板管理”系統采用了二維碼,為提高生產乃至出貨、單據制作的管理效率做出了貢獻。
出於可追溯性的考慮,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生產過程可視化的動向,二維碼進而也用在了食品、葯品以及隱形眼鏡生產業界的商品管理等方面。尤其是出現了“瘋牛病”問題等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后,人們要求食品的生產、流通直至上到餐桌的整個過程要一目了然。要容納這樣多的信息,非二維碼莫屬。
DENSO WAVE公司擁有二維碼的專利權,但公司明確表示不會收取專利費。這是當初開始研發時就定下來的方針,反映了研發者的想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二維碼”。無需成本、可放心使用的二維碼,現已作為“公共的編碼”,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
2002年,二維碼普及到了普通個人。其契機在於,具有二維碼讀取功能的手機開始上市。這種不可思議的圖形吸引着人們,通過讀取可以很方便地訪問手機網站,或者獲得各種優惠券,正是因為這種便利性,二維碼迅速在社會上得以普及。
而如今,二維碼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名片、電子票、機場的出票系統等,幾乎無所不包,在商務活動和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維碼走向世界及其進化/
二維碼是一種開放型的編碼,因此在日本國內乃至全世界得到廣泛使用,而且通過規格和標准的形成,進一步得到了普及。1997年被采納作為自動識別業界規格的AIM規格,1999年被日本工業規格、日本汽車業EDI標准交易帳票所采用為標准二維碼,2000年又被定為ISO國際規格。現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在使用二維碼。
二維碼在全世界得到普及,而另一方面,與更高的需求相適應的新的二維碼也相繼誕生。2004年,“微型二維碼”被日本工業規格采納,這是一種滿足小型化需求的超小型編碼,在很小的空間也可以印刷。2008年,進而推出了“i二維碼”,這種編碼容量大、印刷面積小,還可以是長方形的。而且根據時代的變化,搭載讀取限制功能的二維碼也已研發出來,以適應保護個人隱私等的種種需求。
正是這樣,經過長年研究的積累,二維碼也在不斷地進化,以各種變化滿足不同的用途。
---END---
原文出自:https://www.qrcode.com/zh/history/
---END---
科普掃盲僧
致力於用故事、插圖來講IT技術知識
最好的學習是有趣的,學起來像娛樂
人人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