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1 是什么

二維碼也稱為二維條碼,是指在一維條碼的基礎上擴展出另一維具有可讀性的條碼,使用黑白矩形圖案表示二進制數據,被設備掃描后可獲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維碼 vs 一維條碼(條形碼)

一維條碼的寬度記載着數據,而其長度沒有記載數據。二維碼的長度、寬度均記載着數據。

特點

二維碼有一維條碼沒有的“定位點”和“容錯機制”。容錯機制在即使沒有識別到全部的條碼、或是說條碼有污損時,也可以正確地還原條碼上的信息。

分類

二維碼的種類很多,不同的機構開發出的二維碼具有不同的結構以及編寫、讀取方法。常見的二維碼有:
PDF417碼、QR碼、漢信碼、顏色條碼。。。,目前最為常見的是 QR碼。

2 QR碼

QR碼(Quick Response Code)是二維碼的一種,於 1994 年在日本被發明。QR碼使用四種標准化編碼模式(數字、字母數字、字節(二進制)和日文(Shift_JIS))來存儲數據。

QR碼呈正方形,常見的是黑白兩色。在3個角落,印有較小,像“回”字的正方圖案。這3個是幫助解碼軟件定位的圖案,用戶不需要對准,無論以任何角度掃描,資料仍然可以正確被讀取。

QR碼一共提供 40 種不同版本存儲密度的結構,版本 1 為 21×21 模塊(模塊為QR碼中的最小單元),每增加一個版本,長寬各增加 4 個模塊,最大的版本 40 為 177×177 模塊。

3 QR碼結構

結構如下所示[1]
image

QR碼最大特征為其左上,右上,左下三個大型的如同“回”字的黑白間同心方圖案,為QR碼識別定位標記,失去其中一個會影響識別。

呈棋盤般分布的有別與大定位標記的較小的同心方則為其校正標記,用於校正識別。
版本1沒有校正標記;版本2在右下方,其中心點在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相交點;版本10開始以每個等距的方式出現在右下校正點至左下和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左下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左上與右上定位標記的外邊框的連線之間、這四邊線上等距點對邊相連線,
版本10等距有1個,版本25為3個,版本40為5個。

4 QR碼編碼和解碼

參照這里[2]
未完待續。。。

Over。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QR碼 ↩︎

  2. https://blog.csdn.net/ajianyingxiaoqinghan/article/details/78837864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