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 靈敏度 (dBm dBmV dBuV)
dBm=10log(Pout/1mW),其中 Pout 是以 mW為單位的功率值
dBmV=20log(Vout /1mV),其中 Vout 是以 mV為單位的電壓值
dBuV=20log(Vout /1uV) ,其中 Vout 是以 uV為單位的電壓值
換算關系:
Pout=Vout×Vout/R
dBmV=10log(R/0.001)+dBm,R為負載阻抗
dBuV=60+dBmV
應用舉例
無線通信距離的計算
這里給出自由空間傳播時的無線通信距離的計算方法:所謂自由空
間傳播系指天線周圍為無限大真空時的電波傳播, 它是理想傳播條件。 電波在自
由空間傳播時,其能量既不會被障礙物所吸收,也不會產生反射或散射。
通信距離與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和工作頻率有關。
[Lfs](dB)=32.44+20lgd(km)+20lgf(MHz)
式中 Lfs 為傳輸損耗, d 為傳輸距離,頻率的單位以 MHz計算。
由上式可見,自由空間中電波傳播損耗(亦稱衰減)只與工作頻率
f 和傳播距離 d 有關,當 f 或 d 增大一倍時,[ Lfs ]將分別增加 6dB.
下面的公式說明在自由空間下電波傳播的損耗
Los = 32.44 + 20lg d(Km) + 20lg f(MHz)
Los 是傳播損耗,單位為 dB,d 是距離,單位是 Km,f 是工作頻率,單位是
MHz
下面舉例說明一個工作頻率為 433.92MHz,發射功率為+ 10dBm(10mW) ,接
收靈敏度為 -105dBm的系統在自由空間的傳播距離:
1. 由發射功率 +10dBm,接收靈敏度為 -105dBm
Los = 115dB (10dBm-Los=-105dBm =>Los=115dB )
2. 由 Los、f
計算得出 d =30 公里
(Solve[ 115==32.44+20Log10[x]+20Log10[433.92],x]
{{x 30.945}} )
這是理想狀況下的傳輸距離,實際的應用中是會低於該值,這是因
為無線通信要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大氣、阻擋物、多徑等造成的損耗,
將上述損耗的參考值計入上式中,即可計算出近似通信距離。
假定大氣、遮擋等造成的損耗為 25dB,可以計算得出通信距離為:
d =1.7 公里
(Solve[90==32.44+20Log10[x]+20Log10[433.92],x]
{{x 1.74016}} )
結論: 無線傳輸損耗每增加 6dB, 傳送距離減小一倍
無線傳輸距離測算
很多時候, 需要預估自己的無線究竟能傳輸多遠距離, 來粗略評估產品是否能夠達到實用的
水平。下面大致給出無線在自由空間傳播距離的計算公式。 自由空間指天線周圍附近為無限
大真空環境,是理想的環境。無線電波在傳播中,能量不會被其他物體吸收、反射、衍射。
自由空間中無線通信距離與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工作頻率有關。
自由空間無線電波傳播的損耗為:
Loss=32.44+20lgd+20lgf
Loss— 傳播損耗,單位 dB;d—距離,單位 km;f— 工作頻率,單位 MHz 。
例如:工作頻率在 2.4GHz,發射功率為 0dBm(1mw),接收靈敏度為 -70dBm 的藍牙系統
在自由空間的傳播距離:
通過發射功率 0dBm,接收靈敏度為 -70dBm,得到 loss 為 70dB,再由公式計算 d=31.6m ,
在理想環境下傳輸距離是約 31.6m,不過實際 上由於大氣和系統周圍的物體對無線電波的
吸收, 反射,衍射以及干擾等造成一些損耗, 從而實際距離會低於這個值。 如果環境造成的
損耗為 10dB 的話,那么距 離只有 10m。因此做藍牙系統,如果僅僅達到標准的話,是很
難達到 10m 的。
如何來增加無線通信距離呢?
在固定的頻率條件下,影響通信距離的因素有:發射功率、接收靈敏度、傳播損耗、天線增
益等。對於系統設計者,周圍環境對電波的吸收,多徑干擾,傳播損耗等是無法改變,但是
可以優化發射功率、 接收靈敏度和天線等。 一般設計者在增加傳輸距離的時候, 往往會首先
想到增加發射功率和接收靈敏度,但是增加發射功率會導致如下問題:
1.增加功耗; 2.增加系統復雜性和成本; 3.可能導致發射器飽和失真,產生諧波,降低信噪
比。
因此有時提高發射功率並不能提升距離, 反倒出現距離變近, 性能變差的現象; 增加接受靈
敏度也會造成系統復雜性和成本上升,不過在優化系統在 RFreceiver 路徑上的插入損耗和
match 來提升接收靈敏度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在不改變系統本身來改善天線也是一個
很好的方法,可以選用高增益的天線,可以明顯的增加傳輸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