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文獻調研?
我們理工科的學生在做研究的時候,第一步就是要做文獻調研。通過文獻調研,可以讓我們對所研究領域的問題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對領域現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進而從現狀中找到突破口和創新點,然后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后續更為具體的工作。筆者最近在尋找一個新的研究點,因此也在摸索應該如果做文獻調研這個問題,現在將所體悟到的一些東西總結在本文中。如果按照先后順序來說的話,筆者認為可以按照如下的順序做文獻調研:
(1)確定研究主題;
(2) 廣泛地查找和閱讀文獻;
(3)總結現狀;
(4)思考突破口。
一、確定研究主題
如同做任何事情一樣,我們都需要先確定我們的目標在哪里,文獻調研的第一步就是:確定研究主題。只有當我們的研究主題確定了,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的研究對象和所研究的問題什么,也才能夠找到解決途徑,形成科研產出。
二、廣泛地查找和閱讀文獻
根據所確定的研究主題,我們就能夠根據主題的關鍵詞來檢索相關的文獻和科研期刊,從海量的研究文獻中篩選出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科研論文,可供我們使用的檢索網站包括:百度學術、web of science、谷歌學術、學校的圖書館所提供的免費數據庫等。在此,筆者想要強調的是:a)所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一定要是比較好的期刊上面的文章;b)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時效性。對於第一點而言,所閱讀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打開這個領域的敲門磚,決定了自己對該領域的第一“映像”和基本認知,而刊載到期刊上的文獻的質量有好有壞,好的文章能夠很快帶人走到該領域的前沿,而不好的文章甚至會出現一些錯誤;對於第二點而言,筆者有着很深刻的體會,前段時間就因為只閱讀了大量的經典文章,而沒有跟進到最新的研究內容,導致文章被拒稿,因此看文章需要重點看那些最新的文章,便於快速了解很多state-of-the-art的研究內容,直接跟進到領域的最前沿。
三、總結現狀
有時候我們會閱讀很多的文章,但是自己卻沒有形成對所研究領域的一個全面認識。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閱讀科研文獻的時候,在關注某一篇文章的主旨內容的同時,也要記得總結該研究對所研究的領域做了怎么的補充和完善。主要需要關注的點在於:a)研究視角,是否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b)方法創新,對該領域的研究方法做了什么樣的擴充?c)評價方法,是否提出新的基准數據庫及評價標准?d)性能提升,所提出的方法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筆者以為如果能夠做到對上述四點比較全面的調研的話,那么應該就能對所研究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文獻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了將所總結的內容寫下來。對於精讀的文獻而言,可以制作較為詳細的文獻閱讀摘要;與此同時,也需要再制作一份表格來記錄對領域的總結,每閱讀一篇文章就對之前所總結的內容進行增補。
四、思考突破口
完成上述工作之后,我們就能夠對所研究的主題有較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了,可是做研究的目的在於作出有意義的創新,前人做的工作只是我們更進一步的基礎,因此我們還需要在前人的工作基礎之上好好思考應該如何着手自己的工作。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尋找突破口:a)轉變研究視角,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所研究的問題;b)找到新的解決方法,並且獲得比較好的效果;c)如果當前領域欠缺評價方法的話,可以為領域補充評價數據庫或者設計評價方法。要找到突破口的話,筆者以為就不能夠將自己的研究視角鎖定在一個領域了,需要多看其它領域的文獻來攝入新的信息,以此來激發自己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