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撲分析的專有名詞——拓撲容差和要素等級


在創建向導中有兩個名詞是拓撲分析的專有名詞——拓撲容差和要素等級。

①拓撲容差當兩個相鄰近點的X、Y、Z(Z代表高程,如果要素攜帶高程信息)距離小於給定的限值時,兩個點會聚合成為一個點,共享同一坐標。我們就稱這個限值為拓撲容差。拓撲容差的單位為m,X坐標和Y坐標為拓撲容差的作用對象。例如,拓撲容差為0.001m的拓撲數據集中,兩鄰近線段的端點V1、V2,如果他們的X、Y坐標差值中有任意一個小於0.001m(兩點間的距離小於2×0.001m)時,兩點就會融合成為一點,兩條鄰近的線段融為一條線段。聚合限值來自數據集X、Y的分辨率。例如,某數據集X、Y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后3位,那么這個數據集的默認聚合限值為0.001。因此,在拓撲數據集創建向導中可以看到聚合容限的默認值為0.001。

注:拓撲容差(又稱聚合容限),其英文名為Cluster Tolerance。

 

②要素等級:在拓撲容差中提到,兩個小於拓撲容差的鄰近點能夠聚合成為一個點。那么聚合時應該以哪一個點作為參照呢?此時,對拓撲要素進行分等定級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對參與拓撲的要素按照精度進行分類,精度高的要素排在前面,精度低的排在后面。如此,Rank=1為最高一級,Rank=50為最低一級。例如,由野外勘測、GPS定點、地形圖采集3種不同途徑獲取的坐標點,精度應該是野外勘測≥GPS定點>地形圖采集。所以在分等定級時可以依次分為Rank=1、1或2、2或3。

在鄰近點(之間的距離小於拓撲容差)聚合時,低級點會向高級點聚攏,同級點聚攏在它們的均值處。拓撲容差對於高程(Z)同樣適用。當鄰近點的X、Y小於拓撲容差時,兩點是否聚合還需看Z值(當且僅當Z值存在)是否小於Z的拓撲容差。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