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好的PPT鏈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319/96003245.shtm
做近交系數的代碼:
plink --file test --het --out test_out 或者用 plink --file test --ibs --out test_out
群體遺傳學中,經常提到群體間隨機交配,隨機交配是Hardy-Weinberg定律的重要前提;
但是實際中,群體間經常會發生近親交配,特別是在植物群體中,在近親交配的群體中,
婚配關系並不隨機,導致群體中純合體的比例上升,雜合體的比例下降;
因此,為了衡量群體的近交程度,近交系數誕生了。近交群體的近交程度,常用群體的平均近交系數度量。
二倍體的平均近交系數是指:從群體中隨機抽取一個體攜帶的兩個等位基因是同源的概率。
假定二倍體群體中等位基因A和a頻率分別為p,q,平均近交系數為F,
群體中任何個體攜帶的一對等位基因必然存在或同源,其概率為F;
存在或異源,其概率為1-F。
如果等位基因異源,那么,群體中這個基因型頻率就是隨機交配群
體中的基因型頻率;
如果這對等位基因是同源,那么必然是純合體,該基因型頻率
(同源等位基因結合的概率)就是群體中該等位基因頻率
下一代基因型頻率:
D’=p2(1-F)+pF
R’=q2(1-F)+qF
H’=2pq(1-F)
下一代等位基因頻率:
p’=p2(1-F)+pF+pq(1-F)
=p
q’=q2(1-F)+qF+pq(1-F)
=q
如果近交植物群體中各世代的F值保持不變,群體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頻率
也保持不變,群體處於平衡。平衡 近交群體中等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關系比例,
成為萊特定律(law of the Wright),是Hardy-Weinberg法則的一般化表達式。
近交群體中雜合體頻率H與隨機交配理想群體中期望雜合體頻率H’之比:
H/H’ = 2pq(1-F)/2pq=1-F
F = 1 - H/H’
上式表明,群體的平均近交系數為近交群體中雜合體頻率相對於理想群體
中雜合體頻率的減少量比值。事實上,任何群體中基因型頻率偏離
Hardy-Weinberg法則都可以用F值來度量,F又稱固定系數(fixation index)。
不同近交系數與近交群體中基因型頻率關系
左圖為理想群體與近交群體比較,
右圖是近交群體中不同近交系數下基因型頻率的關系比較
————————————————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zhu_si_tao/article/details/7148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