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部變量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變量就被定義成為一個靜態局部變量。
我們先舉一個靜態局部變量的例子,如下:
#include <iostream> void fn(); int main() { fn(); fn(); fn(); } void fn() { static int n=10; std::cout<<n<<std::endl; n++; }

通常,在函數體內定義了一個變量,每當程序運行到該語句時都會給該局部變量分配棧內存。但隨着程序退出函數體,系統就會收回棧內存,局部變量也相應失效。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兩次調用之間對變量的值進行保存。
通常的想法是定義一個全局變量來實現。但這樣一來,變量已經不再屬於函數本身了,不再僅受函數的控制,給程序的維護帶來不便。
靜態局部變量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靜態局部變量保存在全局數據區,而不是保存在棧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調用,直到下次賦新值。
靜態局部變量有以下特點:
- 該變量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
- 靜態局部變量在程序執行到該對象的聲明處時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數調用不再進行初始化;
- 靜態局部變量一般在聲明處初始化,如果沒有顯式初始化,會被程序自動初始化為0;
- 它始終駐留在全局數據區,直到程序運行結束。但其作用域為局部作用域,當定義它的函數或語句塊結束時,其作用域隨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