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准備作業


請大家在作業開頭添加格式描述: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課程的鏈接>

這個作業要求在哪里

<作業要求的鏈接>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寫上目標>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現目標 

<寫上具體方面>

作業正文 ....

注意代碼要按格式上傳

其他參考文獻 ...

 

1.建立博客並介紹自己

(1)在cnblogs.com上注冊開設博客,博客注冊使用指南。(並在作業中附上自己的博客地址)

(2)請參照這篇博客,嘗試練習 MarkDown,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進一步優化博客的閱讀體驗。也可以參考這篇博文如何在博客園中提高對Markdown編譯器編寫效率。(以后同學們的博客都盡量使用Markdown編輯器)

(3)同學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可以隱藏一些信息,但是可以花時間說說自己的閃光點。很多人覺得,“我有什么閃光點...”,其實,同學們都有很多本事,超過周圍大多數人。這個本事可以在課本學習之外,例如音樂,體育,娛樂,讀書,演講,記憶力,等等方面。請描述你的優勢技能,並告訴我們,你通過了何種努力、花了多久獲得這樣的成就(參考婁老師的心得)。

2.閱讀與思考

(以下內容參考和轉載於 北航助教 陳彥吉的 博客 http://www.cnblogs.com/ChildishChange/p/7363123.html )

    同學們現在大都面臨的困難與迷茫,前人也一定有過。請看看別人怎么學習的,有些是科班,有些是野路子;有些成功,也有失敗。請讀完下面所有博客 (讀這些博客你不吃虧,你也不上當!它們都是血淚經驗或教訓鑄成的文字!)

主題

索引號

閱讀前提問

鏈接

科班出身

A

把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分成ABCD四類:A-緊迫且重要;B-重要不緊迫;C-緊迫不重要;D-不重要不緊迫。你如何保證你的效率?

辜新星:時刻調整方向 找到人生的藍海

 

B

你是否也覺得自己是科班,但沒學懂計算機?

劉帥:在失望中尋找希望

 

C

把每天胡思亂想的東西記在一個筆記本上,作為思維快照,並常常翻回去自省,看看過去和現在的變化。這樣的習慣呢?

徐宥:掉進讀書的兔子洞

 

以上三篇來自《IT小小鳥的故事》

我是一只IT小小鳥

 

D

偏科生自學摸索的道路。實習經驗對應屆生重要嗎?

一直在路上——記我從初中到本科近十年的學習成長歷程

非科班出身

E

很多同學看不起大學老師按部就班地教課,他們心想,我看視頻也能學會的,為何要來聽課?

.net程序員工作兩年總結

 

F

半路出家,認真學習,對自己狠心,不斷在實踐中進步

我前妻的故事:一個北大青鳥出來的,如何從月薪800元到年薪40萬?

 

G

文科生轉編程與他對大學教育的批判

【野生程序員】:優先招聘

大佬的博客

H

技術棧和大佬的爆棧之旅

我的軟件開發生涯 (10年開發經驗總結和爆棧人生)

 

I

大佬在職場中的摸爬滾打

技術人生的職場眾生相 - 十多年的經驗與心得

 

J

大佬給出的職業規划建議

談談職業規划——CSDN對我的采訪

 

K

熱情、能力、選擇

對程序員職業的一些建議

 

L

大佬的成長史與如何進入微軟亞研院,他的知乎

進入2012 -- 回顧我走過的編程之路

一流的大學

M

美國研究生的一些計算機課程和你上過的專業課有什么不同?

分享下在美國讀研期間的一些計算機課程作業

 

N

你在大學中體驗到了哪種師生關系?你希望在這門課中采用哪種師生關系?

現代軟件工程講義 0 教學方法

 

O

世界一流大學怎么教軟件工程?這種方式是你喜歡的嗎?

軟件工程資料 - 優秀的大學怎么教程序開發和軟件工程課

 

P

不要輕易在簡歷上寫我熱愛編程,我熱愛學習。你對計算機的熱情是怎樣的?

不要輕易在簡歷上寫我熱愛編程,我熱愛學習

補充閱讀

Q

文章較長,可以暫時不看

一個程序猿的生命周期

編程人生

R

文章較長,可以暫時不看

老劉連載:編程十年

 

 

 

 

閱讀以上材料,並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學時對你所在專業的暢想

  • 當初你是如何做出選擇你所在專業的決定的?
  • 你認為過去一(兩)年中接觸到的課程是否符合你對你自己所在專業的期待,為什么?
  • 你覺得你所在的專業是你喜歡的領域嗎,它是你擅長的領域嗎?
  • 將來你會選擇從事和你專業相關的工作嗎?是的話給出你想去的城市、公司和崗位,否的話給出原因

(2)對照前人們走過的路和描述未來發展,現在的你

  • 自我感覺你已經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力有哪些?已經寫過的代碼量是多少?描述你做的最復雜的項目/作業。
  • 離成為一個合格的本科畢業生,在專業知識、技能、能力上還差距哪些?

(3)目前是一個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考研、工作、考公、出國,不同的選擇在大三就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無論考研還是工作的每條路徑,也有許多不同的分支。

  • 對照以上你閱讀的前人們的經歷,你的選擇是什么?
  • 在這種選擇下,你認為你相比其他同學來說有何優勢,有何劣勢?
  • 針對你的選擇,你給自己的大三設定的規划安排是什么?
  • 你對於實現自己的夢想已經做了或者計划做什么樣的准備?

一個優秀的回答模板如下

博客D[1]的作者認為“企業要的應屆畢業生就是一張白紙,這些白紙吸墨能力的高低決定你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而吸墨能力高則主要是基本功扎實、自學能力強的體現,並非我一直以為的豐富的‘實習經驗’。”,我對此有一個問題:實習經驗對本科生是否重要?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同意作者強調的“基本功扎實、自學能力強”。同時,我也經過學長了解到部分公司,如依圖科技的CEO也認為:“我不需要你有什么項目經驗,本科生的經驗是相當有限的”。但是,大多數企業招聘時都會強調“有過xx開發經歷者優先”。另外,從本科生個人發展的角度考慮:博客J[2]的作者認為“在大學的時候盡量多地進入公司參與實際工作,一方面積累工作經驗,另一方面,提前認識工作和自己,以便畢業時更准確地把握自己的方向。”

所以,實習經驗確實是很有用的,不管是對於應聘還是個人的發展。但是企業招聘看重的真的是“實習經驗”嗎?

博客M[3]的作者就在博客中提到了他曾經完成的大小項目,並打趣地說他能進微軟是因為他把這些經歷寫進了簡歷。所以綜合上述觀點,我認為,企業在面試時看重的並不是全實習經驗,而是實踐能力,實踐能力自然也就包括了一開始提到的“自學能力強”等。

但是我還是有疑問:“完成一個類C文法的編譯器”這樣的作業的含金量有多少呢?

[1] 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2] 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1688104

[3] https://www.cnblogs.com/geniusvczh/archive/2011/12/16/2290808.html

 

3.提有質量的問題

快速看完整部教材,列出你仍然不懂的5到10個問題,發布在你的個人博客上。注明是哪一章哪一節。要有觀點、有證據或分析。字數不是直接的考核標准,但是要求篇幅長到能把觀點表述清楚。
(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請看這個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以及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提問題。 還有這些要點:

  1. 在每個問題后面,請說明哪一章節的什么內容引起了你的提問,提供一些上下文。
  2. 列出一些事例或資料,支持你的提問 。
  3. 說說你提問題的原因,你說因為自己的假設和書中的不同而提問,還是不懂書中的術語,還是對推理過程有疑問,還是書中的描述和你的經驗(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矛盾?
    一個模板可以是這樣:

我看了這一段文字(引用文字),有這個問題(提出問題)。我查了資料,有這些說法(引用說法),根據我的實踐,我得到這些經驗(描述自己的經驗)。 但是我還是不太懂,我的困惑是(說明困惑)。
【或者】我反對作者的觀點(提出作者的觀點,自己的觀點,以及理由)。

d. 大學生應該能寫出自己的思考, 而不是摘抄書本內容。

e. 提示:編程經驗不多的同學,建議看16章 “創新”, 提出自己的問題。)

 

4.了解和調查源程序版本管理工具

上網調查一下目前流行的源程序版本管理軟件和項目管理軟件都有哪些,列舉至少三個或以上的版本管理軟件各有什么優缺點? (提示:搜索一下GitGitHubMicrosoft TFSBitbucketMercurialTracBugzillaRationalApple XCode

5.一些希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

“你在學校里的困難和迷茫,別人一定有過”

我們希望通過閱讀這些博客與撰寫自己的博客,你能夠有以下一點或多點收獲:

  • 了解到別人的成功和失敗,從經歷相同的人身上獲得經驗、警示或者心理上的支持
  • 吸收前人的經驗解答自己曾經有過的疑惑
  • 提出新的疑問
  • 堅定自己下一步的發展或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給出新的可能性

總結起來就是:

讀別人的故事,擴大自己的眼界;結合他人的經歷與觀點對自己進行一個回顧式的剖析,而且最終能夠懷着希望繼續前行。

6.評分細則

博客評分規則(總分100)

(1)、建立博客並介紹自己(20)

(2)、閱讀與思考(30)

              其中每個大問題各10分,大問題中的小問題平分10分的分值。

(3)、提出有質量的問題(30)

              按照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給分。

(4)、了解和調查源程序版本管理工具(20)

              按照列出源程序版本管理工具的數量和對其理解的質量給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