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測試工作中,主要的風險表現有以下幾點:
需求風險
測試用例風險
缺陷風險
代碼質量風險
測試環境風險
測試技術風險
回歸測試風險
溝通協調風險
研發流程風險
其他不可預計風險
1、需求風險
產品需求的不明確,對產品需求理解不准確,導致測試范圍存在誤差,遺漏部分需求或者執行了錯誤的測試方式;另外需求變更導致測試用例變更,測試用例維護成本增加,實時更新時存在誤差。
2、測試用例風險
測試用例設計不完整,忽視了邊界條件、異常輸入等情況,用例覆蓋率沒有做到足夠覆蓋,測試用例沒有得到全部執行,有些用例被有意或者無意的漏測,需求變更導致的測試時間被壓縮等情況。
3、缺陷風險
某些缺陷偶發,難以重現,容易被遺漏;缺陷跟蹤不夠積極主動,沒做好缺陷記錄和及時更新,同樣的缺陷,導致的原因可能不同,對這點沒意識到導致的線上生產問題等。
4、代碼質量風險
代碼質量差,可讀性差,重構性差,沒做好注釋等原因導致缺陷較多,修改難度增大;另外還有系統架構設計的不足,導致的擴展性不足,性能兼容差等問題。
5、測試環境風險
測試環境和生產環境配置不同,測試環境交叉影響較大,測試環境數據量不足導致的測試結果誤差等問題。
6、測試技術風險
某些項目存在技術難度,測試能力和經驗所限,技術水平相對較差導致測試進展緩慢,測試結果准確性不夠,項目發布日期延期等問題。
7、回歸測試風險
回歸測試,一般時間相對來說較少,且大多只回歸主要的功能點用例,可能造成漏測;另外還有回歸驗證缺陷時業務流走不通導致的打回修復再驗證造成的時間延后問題。
8、溝通協調風險
項目進行過程中需要多方溝通協調,不同部門,崗位之間的溝通、協作,難免存在誤解、溝通不暢的情況,比如需求變更沒有及時溝通,開發代碼提交沒有及時告知,測試結果的反饋不及時等問題。
9、研發流程風險
其中包括從產品需求評審、研發設計、代碼提交、測試發布等一些列流程,流程的不規范不協調很可能導致很多問題;比如開發在不告知其他成員的情況下提交代碼,發布沒有預生產環境,生產出現
問題無法及時回滾等很多說爛了的情況。流程沒必要一板一眼的執行,但沒有流程是萬萬不行的。
10、其它不可預計風險
一些突發狀況、不可抗力等也構成風險因素,且難以預估和避免。對於這種情況,往往一時無法解決,建議做好備份方案和容災機制,或者采用灰度發布等措施。
PS:以上是測試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原因,其中有的風險是難以避免的,如缺陷風險;有的風險從理論上可以避免,如需求風險,溝通風險等;還有些風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於時間和成本的考慮,
也難以完全回避,如回歸測試風險等。
對於這些風險的存在,要盡量避免,也要做好備份方案和容災機制,規范流程,明確職責,盡可能將風險降到可接受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