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項目風險分析的內涵
本章重點介紹狹義項目風險分析,即只包括風險評估環節。風險評估又可以分為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兩個部分。
1)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risk assessment)是在風險識別之后,為了進一步明確各個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嚴重程度,對其風險值大小進行量化的過程。風險估計旨在分析風險對項目目標存在的潛在影響,既包括消極影響,也包括積極影響。
項目風險估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方面:[1810.62]
1)項目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項目風險事件可能帶來的損失。
3)項目風險事件的影響范圍。
4)項目風險事件可能發生的時間。
風險估計的重點是對項目各階段的單個風險進行估計或量化,而沒有從系統的角度來考慮項目風險的影響,也沒有系統考慮這些風險能否被項目主體接受。
2)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risk evaluation)是對項目風險進行綜合分析,並根據風險對項目目標的影響程度進行項目風險分級排序的過程。[1810.65]
風險評價過程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系統研究項目風險背景信息。
2)確定風險評價基准。風險評價基准是針對項目主體每一種風險后果確定的可接受水平。風險的可接受水平時絕對的,也可以是相對的。
3)使用風險評價方法確定項目整體風險水平。
4)挖掘項目各風險因素之間的因果聯系,確定關鍵因素。
5)作出項目風險的綜合評價,確定項目風險狀態及風險管理策略。
2、項目風險分析的分類
項目風險分析根據分析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定性風險分析和定量風險分析。
1)定性風險分析
定性風險分析是評估並綜合分析風險的概率和影響,對風險進行優先排序,從而為后續分析或行動提供基礎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使項目經理能夠降低項目的不確定性級別,並重點關注高優先級的風險。
這類評估會受項目團隊和其他干系人的風險態度的影響。[1810.51]
建立概率和影響層級的定義,有助於減少偏見的影響。風險行動的時間緊迫性可能會放大風險的重要性。
實施定性風險分析通常可以快速且經濟有效地為規划風險應對建立優先級,可以為實施定量風險分析(如果需要的話)奠定基礎。
定性風險分析工具主要有:主觀評分法、風險概率和影響評估、概率-影響矩陣等。
2)定量風險分析
定量風險分析是就已識別風險對項目整體目標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通過產生量化風險信息,來支持決策制定,以降低項目的不確定性。
實施定量風險分析的對象是在定性風險分析過程中被確定為對項目的競爭性需求存在潛在重大影響的風險。在進行定量分析時,也可以對單個風險分配優先級數值。
通常,實施定量風險分析在實施定性風險分析過程之后開展。
定量分析工具主要有敏感性分析法、決策樹法、層析分析法、貝葉斯概率法、期望效
用函數理論、隨機模擬法、網絡分析技術等。[1810.4]
3、項目風險估計指標
項目風險分析的首要任務是對每一單個風險事件的風險值進行估計。[1810.7]
風險估計的主要指標有兩個:風險發生可能性(概率大小)和風險產生的后果。[1810.58]
1)風險發生可能性的估計
項目風險估計的首要任務是分析和估計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即項目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因為一個項目風險的發生概率越高,造成項目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它的控制就應該越嚴格。
概率分布用來描述各種風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分布。風險分析過程中常用到的概率分布有正態分布、二項分布、均勻分布、指數分布、三角分布等。
風險發生可能性(概率大小)的估計值分為三類:客觀概率、主觀概率和合成概率。
1)當有足夠的歷史數據信息可以參考,並通過實驗或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而得到的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概率分布,稱為客觀概率。[1810.11]
2)在沒有任何歷史數據可以參考的情況下,對未來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主要靠項目利益相關者或專家根據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對項目的了解來猜測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或概率分布,稱為主觀概率。主觀概率無法用實驗或統計方法來驗證其正確性。
3)不直接由大量實驗或統計分析得到,也不完全由主觀判斷得到,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概率或概率分布,稱為合成概率。合成概率是項目風險分析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形式。
2)風險產生后果的估計
項目風險估計的第二項任務是分析和估計項目風險產生的后果,即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大小。
風險事件造成損失大小的估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損失的性質、損失的范圍和損失的時間分布。
根據風險管理人員掌握信息資料的不同,可將項目風險估計問題分為確定型風險估計、隨機型風險估計和不確定型風險估計三種類型。
1)確定型風險估計是指針對那些風險出現的概率為 1(確定會發生),其后果也是完全可以預測的,由精確、可靠的信息資料支持的風險。
2)隨機型風險估計是指針對那些不但出現的各種狀態已知,而且各種狀態發生的概率也已知的風險。隨機型風險估計一般按照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效用值最大的方法來估計。
3)不確定型風險估計是指針對那些究竟會出現哪些狀態不能完全確定,各種狀態發生的概率也未知的風險。
4、項目風險評價基准
項目風險評價基准是項目風險評價與決策的依據,是項目組織對風險影響評價與風險等級判斷的標准,其核心內容是綜合考慮管理情境與主體因素對項目組織風險決策的影響,形成真正反映項目組織客觀實際的風險評價依據。
1)效用與效用曲線
效用是指人們對風險的滿足或感受程度。
保守型效用曲線,嚴格上凸(下凹)表示效用隨着損益值的増多而遞増,但遞増速度越來越慢,即邊際效用遞減。這種決策者容易滿足,不求大利,謹慎小心,只求規避風險。[1810.46]
中間型效用曲線,表示決策的效用與決策損益的貨幣效果呈線性關系。對應於這種效用函數的決策者對決策風險抱中立態度,因而對決策的某項后果不予特別關注,而謹慎從事。
冒險性(激進型)效用曲線,是下凸(上凹)的,表示效用隨着損益值的増多而遞増,且遞増速度越來越快,即邊際效用遞増。這種類型的項目管理人員的風險觀念。他們對收益較為敏感,而不十分關心虧損,這種類型的決策者不易滿足,不怕風險、喜歡謀求大利。
2)風險容忍度 風險容忍度指人們對風險的可接受程度,實質是反映人們判斷風險影響並進行風險決策的准則。[1810.18]
根據風險容忍度,可以將風險影響范圍划分為可忽略風險、可接受風險和不可接受風險三個區域。
1)當風險處於不可接受風險區域,則無條件回避該風險的發生。
2)當風險處於可接受風險區域,則應考慮風險損失與風險防控成本函數的最優化。
3)當風險處於可忽略風險區域,則可忽略該風險對目標的影響。
項目風險評價基准將會確定項目風險后果的可接受水平。風險可接受水平既是絕對的,也是相對的。
5、項目風險分析的依據
1) 項目管理計划
項目管理計划是說明項目將如何執行、監督和控制的一份文件。
2) 風險管理計划
風險管理計划是項目管理計划的組成部分,描述將如何安排與實施風險管理活動風險管理計划為定量風險分析提供指南、方法和工具。[1810.28]
3) 風險登記冊
風險識別過程的主要輸出就是風險登記冊中的最初內容。風險登記冊為實施定量風險分析提供基礎。
4) 事業環境因素
事業環境因素是指項目團隊不能控制的,將對項目產生影響、限制或指令作用的各種條件。
5) 組織過程資產
組織過程資產是執行組織所特有並使用的計划、流程、政策、程序和知識庫,包括來自任何(或所有)項目參與組織的,可用於執行或治理項目的任何產物、實踐或知識。
組織過程資產可分成以下兩大類:流程與程序和共享知識庫。能夠影響實施定量風險分析過程的組織過程資產包括以往己完成的類似項目的信息。
6、定性風險分析的技術與方法
1) 主觀評分法
最大風險權重值=行數×列數×最大風險值。
2) 風險概率和影響評估
3) 概率-影響矩陣
7.敏感性分析法的內涵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是指從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有關因素發生某種
變化對某一個或一組關鍵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不確定分析技術。其實質是通過逐一改變相
關變量數值的方法來解釋關鍵指標受這些因素變動影響大小的規律。[1810.25]
通過敏感性分析可以達到下列目的:
1)了解項目的風險水平。
2)找到影響項目效果的主宰因素。
3)揭示敏感性因素可承受的變動幅度。
4)比較分析各備選方案的風險水平,實現方案優選。
5)預測項目變化的臨界條件或臨街數值,確定控制措施或尋求可替代方案。
8.敏感性分析的分類
根據因素變動情況敏感性分析可分為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1)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假設在項目其他因素都不變的情況下,對項目中單一因素進行分析。
2)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同時分析多個因素變化對項目活動的影響。
9.敏感性分析法的應用步驟
1)確定敏感性分析指標。一般而言,敏感性分析采用的指標要與經濟評價指標一致,常用的分析指標為凈現值和內部收益率。
2)選定分析因素及其變化范圍。
3)計算不確定因素變動時對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
4)找出敏感因素,進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技術方案的抗風險的能力。
10.敏感性分析的特點
敏感性分析是不確定性分析中常用的一種重要方法[1810.25],但是其存在兩個方面的局限性。
1)敏感性分析將幾個影響因素割裂開,逐個分析,沒有考慮因素之間的系統性。
2)每種影響因素的變化幅度都是由分析人員主觀確定的,如果事前調查分析工作不足,敏感性分析將會帶有較大的片面性。[1810.25]
決策樹法
1.決策樹法概述
決策樹(decision tree )法是在已知各種情況發生概率的基礎上,通過構成決策樹來求取凈現值的期望值大於等於零的概率,評價項目風險,判斷其可行性的決策分形很像一棵樹的枝干,故稱決策樹。決策樹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決策節點,從這里引入的分支叫做方案分支,分支數量與備選方案數量相同,在分支上注明方案名稱。
2)狀態節點,也稱機會節點。從它引出的分支叫做狀態分支或概率分支,在分支上注明自然狀態名稱及其出現的概率,分支數量與自然狀態數量相同。
3)結果節點,將不同方案在各種自然狀態下所取得的結果標注在結果節點的右端。
2.決策樹的分類
決策樹根據需要的決策次數不同,可分為單階段決策樹和多階段決策樹。
1)單階段決策樹是指決策問題只需進行一次決策活動,便可以選出理想的方案。單階段決策樹一般只有一個決策節點,如下所示:
2)多階段決策是指在一個決策問題中包含着兩個或兩個以上層次的決策,即在一個決策問題中又包含着另一個或幾個決策問題。如圖所示。只有當低一層次的決策問題確定之后,高一層次的決策方案才能確定。
3.決策樹法的應用步驟
1)繪制決策樹。
2)計算各節點的期望損益值。
3)風險決策,比較各方案損益值大小,選擇損益值大者為備選方案。
層次分析法
1.層次分析法的內涵
層次分析法 AHP 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由美國匹茲堡大學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教授
正式提出,是一種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AHP 的基本原理是:將一個復
雜的多目標決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將目標分解為多個目標或准則,進而分解為多指標
(或准則、約束)的若干層次,通過定性指標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層次單排序(權數)和總
排序,以作為目標(多指標)、多方案優化決策的系統方法。AHP 體現了人們決策思維的基
本特征:分解、判斷、綜合。
層次分析法 AHP 是分析多目標、多准則的復雜風險管理問題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
清晰、方法簡便、系統性強等特點。它特別適用於難以完全量化,又相互關聯、相互制約
的眾多因素構成的復雜項目風險決策問題。
2.層次分析法的應用步驟
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分為目標層、准則層、子准則層和方案層。
2)構造判斷矩陣。
3)計算權重向量。
4)一致性檢驗。
貝葉斯概率法
1.貝葉斯概率法的內涵
如果項目風險事件的概率估計是在沒有客觀數據或者歷史數據不足的情況下作出的,則稱這種概率的估計為先驗概率。貝葉斯概率就是在不完全情報下,對部分未知的狀態用主觀概率估計,然后通過對項目進行更多、更廣泛的調查研究或統計分析之后,用貝葉斯公式對發生概率進行修正,最后再利用期望值和修正概率作出最優決策。
貝葉斯定理用於描述兩個條件概率之間的關系。如 P(A|B)和 P(B|A)。按照乘法法則,即:
P(A∩B)=P(A)×P(B|A)=P(B)×P(A|B)
可以立刻導出:
P(B|A)=P(A|B)×P(B)/P(A)
2.貝葉斯概率法的應用步驟:
1)已知類條件概率密度參數表達式和先驗概率;
2)利用貝葉斯公式轉換成后驗概率;
3)根據后驗概率大小進行決策分類。
五、期望效用函數理論
應用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進行項目風險分析的適用條件:風險事件出現的各種狀態已****知,而且這些狀態發生的概率也已知。[1810.57]
六、蒙特卡洛模擬法
蒙特卡洛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法,又稱統計模擬方法,蒙特卡洛模擬法是用來解決工程和經濟中的非確定性問題,通過成千上萬次的模擬,涵蓋相應的可能概率分布空間,從而獲得一定概率下的不同數據和頻度分布,通過對大量樣本值的統計分析,得到滿足一定精度的結果,因此蒙特卡洛模擬法是進行不確定與風險型問題的有力武器。
蒙特卡洛模擬法的特點
1)以實驗為基礎,可以彌補確定型分析手段的不足,避免對不確定與風險決策問題的誤導。
2)通過該方法,可以對不確定與風險型問題進行有效分析,解決常用決策方法所無法解決的難題,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不確定與風險型問題。
七、網絡分析技術
適合應用於項目風險分析的網絡分析技術包括計划評審技術(PERT)和圖解評審技術(GERT)。
1)PERT 適用於項目活動、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但是在每一項活動的持續時間不確定的情況下。PERT 通過引入三點估算法,來確定活動的持續時間和概率分布。
2)GERT 適用於項目活動持續時間、活動之間邏輯關系都不確定的情況。GERT 可以理解為多個 PERT 組成。GERT 可以通過解析法,直接使用網絡中的參數進行計算,把概率和隨機問題轉化為確定性問題來求解;也可以運用計算機程序進行模擬實驗,通過統計多次實驗的結果作為網絡的解。
八、項目風險分析的結果
1.更新風險登記冊
2.更新假設條件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