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理解---4、如何愛上學習
一、總結
一句話總結:
根據峰終定律(Peak-End Rule):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替代它,比如學習時就是自己喜歡的學科達到頂峰和收尾。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才能長久和堅持。
1、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 是什么?
第一個是體驗最高峰的時候,無論是正向的最高峰還是負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記得住的。(峰值)
第二個是結束時的感覺。(終值)
2、一定程度上愛上學習的理論基礎?
1、體驗能記住的主要是峰值與終值:體驗一個事物或產品之后,所能記住的就只有在峰值與終值時的體驗,而整個過程中每個點好與不好,時間長短,對記憶或者感受都沒那么大影響。
2、主動創造 正向 峰值和終值: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
3、如何在學習中構建正向的 峰值和終值?
穿插喜愛的:每次的學習過程,穿插着安排你喜歡且擅長的科目/章節/環節。如此,你每次都會有學得得心應手、輕松愉悅、反饋滿滿的時刻,也就是出現了正向的“峰值”。
以喜歡的結束:關於終值,每次學習的末尾,都要以你最喜歡、最能帶給你反饋感的環節結束。別去學最難的東西,也別在糾結焦慮中,讓學習體驗以痛苦終結。
4、如何讓生活中的事情的記憶變得愉悅起來?
無論是學習、工作、跑步、讀書,還是與男/女朋友約會,或者任何事情!都可以巧妙利用這一定律,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體驗,會讓你對整件事情的記憶,變得愉悅起來。
二、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學習?(轉自知乎)
轉自: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學習?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73513
1、問題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學習?
2、知乎高贊回答
我沒有誇張哦,是有理論支撐以及真實案例的哦。
/ 01 /
先記住兩個概念:峰值和終值。
峰值和終值,是由2002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他發現大家 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核心因素決定:
第一個是 體驗最高峰的時候,無論是 正向的最高峰還是負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記得住的。(峰值)
第二個是 結束時的感覺。(終值)
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End Rule)。(轉引自梁寧《產品思維30講》)
/ 02 /
說到這里,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時在學習時的體驗:過程中基本上很少有正向的高峰,總是被“我不想做啊”、“這個好麻煩啊”、“太枯燥了”、“我想出去玩”、“我不會”這些負面情緒充斥。
你每次學習的峰值體驗,基本上都是負向的。
關於“終值”,每次你結束學習時,一般都是很狼狽的吧?實在是被自己打敗了,實在是學不進去了,煩躁到極致,趕緊像個逃兵一樣收拾書包滾蛋了。
正是因為,每次你的學習過程,都充滿着這樣負向的峰值和終值,而峰終值,直接決定了你對“學習”的所有記憶。所以一旦你想起學習,內心滿是厭惡、排斥,甚至恐懼。
你每次做這件事時,感受都是非常不愉悅,怎么可能會有“我想做”的想法呢?當然一點都不會有啊,誰沒事兒喜歡給自己找罪受啊,又不是抖M。
/ 03 /
好辣,兩個概念你記好;你為什么厭惡、排斥、害怕學習,我們也在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大致分析清楚了。
接下來,冷冷老師教你解決問題,讓你在一定程度上喜歡學習,主動有“我想學”的念頭。
體驗一個事物或產品之后, 所能記住的就只有在峰值與終值時的體驗,而整個過程中每個點好與不好,時間長短,對記憶或者感受都沒那么大影響。(梁寧《產品思維30講》)
嚯,是不是發現可乘之機了?hhhh。
影響因素只有峰終值,過程中其他繁多的點,影響不大。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基本原理,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
我們還是說點能聽得懂的人話吧。下文是兩顆栗子。
/ 04 /
雖然學習在總體上是枯燥的,但總有你喜歡的某個科目;某個科目,總有你喜歡且擅長的某個章節;或者,總有某個環節是你喜歡的:喜歡看書?或者是喜歡做題?也可能喜歡背單詞?
每次的學習過程,穿插着安排你喜歡且擅長的科目/章節/環節。
如此,你每次都會有學得得心應手、輕松愉悅、反饋滿滿的時刻,也就是出現了正向的“峰值”。
每當你學習難搞、恐懼的科目,在負面情緒達到頂峰之前,可以先轉換到喜歡且擅長的環節,情緒安撫后,再回頭繼續做難的事情。以此避免負向峰值的出現。
比如我寫文章時,需要做的兩件主要的事情,是“輸入”和“輸出”。我非常喜歡“輸入”:看書、看公開課、跟人探討、學習一些付費課程等等,無論多枯燥多抽象,都覺得很有意思。
“輸出”比輸入難多了,寫得不順暢,就會很煩躁。所以我每次只寫25分鍾,時間一到,雖然沒完成,也立刻收手,去做我喜歡的“輸入”。這一過程來回替換。
整個過程基本不會出現負向的“峰值”;“輸入”和“輸出”,都會及時高效完成。
/ 05 /
關於終值,每次學習的末尾,都要以你最喜歡、最能帶給你反饋感的環節結束。別去學最難的東西,也別在糾結焦慮中,讓學習體驗以痛苦終結。
打顆栗子,我平時寫公眾號文章,有時選題熟悉,寫得順暢,過程很愉悅。但如果當天標題起得不好,閱讀量只有平時一半。
我的“終值”體驗,是比較糟糕的;之前所有順暢愉悅的體驗,我會盡數忘記,只記得糟糕的“終值”,以至於下次寫文時,常有提不起勁、排斥的感覺。
也有好些時候,選題比較復雜繁瑣,寫的過程很費精力,后面起標題時,苦思冥想一個小時,最后戰戰兢兢推送。
好家伙,閱讀量很好。這個“終值”,立刻覆蓋了之前寫作和起標題過程中難以為繼的各種痛苦體驗。下次寫文時,我會隱隱期待,有強烈的“我想寫”的感覺。
看吧,“終值”體驗就是這么強大,甚至連峰值體驗都能覆蓋掉。如果運用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是一個道理?
在你反饋感很強、情緒高漲滿足的時刻結束學習,留下一個正向的終值。千萬別學到想吐才結束。
/ 06 /
好辣,記住了么?
峰值:體驗最高峰,包括正向和負向。
終值:結束時的感覺。
二者共同決定我們對某一事件的體驗和記憶。
無論是學習、工作、跑步、讀書,還是與男/女朋友約會,或者任何事情!都可以巧妙利用這一定律,創造正向的峰值和終值體驗,會讓你對整件事情的記憶,變得愉悅起來。
愛學認學,從峰終值開始。大腦可真好騙吼,像個大傻子。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