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輔助存儲器


 外存儲器概述

主存的后備和擴充,也稱外存。
特點:容量大,可靠性高,單位存儲容量價格低,在掉電情況下能長期保存信息

 

輔助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輔助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是存儲密度、存儲容量、尋址時間等

1.存儲密度。 

是指單位長度或單位面積磁層表面所存儲的二進制的信息量。  對於磁表面存儲器,用道密度和位密度表示。
道密度(TPI):磁盤半徑方向單位長度包含的磁道數。
位密度(BPI):在每一個磁道內單位長度內所能記錄的二進制信息數。

2.存儲容量

指磁表面存儲器所能存儲的二進制信息總量(B)。
存儲容量有格式化容量非格式化容量兩個指標。
格式化容量:指按照某種特定的記錄格式所能存儲的信息總量,也就是用戶真正可以使用的容量。
非格式化容量:是磁記錄表面可以利用的磁化元總數。

計算公式:
非格式化容量=面數×道數(面)×每個磁道的容量
格式化容量=面數×道數(面)×扇區數(道)×字節數(扇區)

3.尋址時間

找道時間:磁頭尋找目標磁道所需的時間。
等待時間:磁頭等待所需讀寫的區段旋轉到它的下方所需要的時間。
這兩個時間是隨機的,一般取二者的平均值
平均等待時間:一般以磁盤旋轉半周所需的時間為准。

4.數據傳輸率

磁表面存儲器在單位時間內與主機傳送數據的位數或字節數。計算公式為
         Dr=n × N
 其中:n為轉速,單位為轉/秒;
       N為磁道的容量,單位為字節。
       單位為:字節/秒

5.誤碼率

是衡量磁表面存儲器出錯概率的參數。它等於從輔存讀出時,出錯信息位數和讀出的總信息位數之比。

6.價格

通常用“位價格”來比較各種存儲器,它等於:設備價格/容量。在所有的存儲設備中,磁表面存儲器和光存儲器的位價格是最低的。

磁盤結構

 

 

 

盤片(Platter)

一塊硬盤有若干盤片,每個盤片有可以存儲數據的上、下兩盤面(Side)。這些盤面堆疊在主軸上高速旋轉,它們從上至下從“0”開始依次編號

讀寫磁頭(Head)

每個盤面上一個讀寫磁頭,盤面號即磁頭號。所有磁頭在磁頭臂作用下同時內外移動,即任意時刻,所有磁頭所處的磁道號是相同的。 
每個盤片有兩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磁頭,習慣用磁頭號來區分。


 

磁道(Track)

每個盤面被划分成許多同心圓,這些同心圓軌跡叫做磁道;磁道從外向內從0開始順序編號。

扇區(Sector)

將一個盤面划分為若干內角相同的扇形,這樣盤面上的每個磁道就被分為若干段圓弧,每段圓弧叫做一個扇區。每個扇區中的數據作為一個單元同時讀出或寫入。硬盤的第一個扇區,叫做引導扇區。

為了對扇區進行查找和管理,需要對扇區進行編號,扇區的編號從0磁道開始,起始扇區為1扇區,其后為2扇區、3扇區……,0磁道的扇區編號結束后,1磁道的起始扇區累計編號,直到最后一個磁道的最后一個扇區(n扇區)。例如,某個硬盤有1024個磁道,每個磁道划分為63個扇區,則0磁道的扇區號為1~63,1磁道的起始扇區號為64最后一個磁道的最后一個扇區號為64512。硬盤在進行扇區編號時與軟盤有一些區別,在軟盤的一個磁道中,扇區號一次編排,即1、2、3……n扇區。由於硬盤的轉速較高,磁頭在完成某個扇區數據的讀寫后,必須將數據傳輸到微機,這需要一個時間,但是這時硬盤在繼續高速旋轉,當數據傳輸完成后,磁頭讀寫第二個扇區時,磁盤已經旋轉到了另外一個扇區。因此在早期硬盤中,扇區號是按照某個間隔系數跳躍編排的。

柱面(Cylinder)

這里寫圖片描述 


這里寫圖片描述 
所有盤面上的同一磁道構成一個圓柱,稱作柱面。數據的讀/寫按柱面從外向內進行,而不是按盤面進行定位時,首先確定柱面,再確定盤面,然后確定扇區之后所有磁頭一起定位到指定柱面,再旋轉盤面使指定扇區位於磁頭之下。寫數據時,當前柱面的當前磁道寫滿后,開始在當前柱面的下一個磁道寫入,只有當前柱面全部寫滿后,才將磁頭移動到下一個柱面。在對硬盤分區時,各個分區也是以柱面為單位划分的,即從什么柱面到什么柱面;不存在一個柱面同屬於多個分區。

磁道與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徑的圓,在許多場合, 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換使用。

 

(1)硬盤有數個盤片,每盤片兩個面,每個面一個磁頭 
(2)盤片被划分為多個扇形區域即扇區 
(3)同一盤片不同半徑的同心圓為磁道 
(4)不同盤片相同半徑構成的圓柱面即柱面 
(5)公式: 存儲容量=磁頭數×磁道(柱面)數×每道扇區數×每扇區字節數 
(6)信息記錄可表示為:××磁道(柱面),××磁頭,××扇區

 

例題

磁盤組有6片磁盤,每片有兩個記錄面,最上最下兩面不用。存儲區域內直徑22cm,外直徑33cm,道密度為40道/cm,內層位密度400位/cm,轉速2400轉/分,問:
1、共有多少柱面?

2、盤組總存儲容量是多少?
3、數據傳輸率多少?
4、平均等待時間為多少?
5、采用定長數據塊記錄格式,直接尋址的最小單位是什么?尋址命令中如何表示磁盤地址?
6、如果某文件長度超過一個磁道的容量,應將它記錄在同一個存儲面上,還是記錄在同一個柱面上?

解:1、有效存儲區域長度=33/2-22/2=5.5(cm)
            道數=5.5×40=220道,即220個柱面。(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換使用
       2、內層磁道周長=2 × 3.14 × 11=69.08(cm)
            每道信息量=400 ×69.08=27632位=3454(B)
            盤組總容量=3454 ×220 (磁道數)×10(10個記錄面)=7598800(B)

            盤組容量=面數×道數/面×每個磁道的容量
      3、數據傳輸率=2400/60 ×3454=13816(B/秒)

            Dr=n× N

           其中:n為轉速,單位為轉/秒;
           N為磁道的容量,單位為字節。
           單位為:字節/秒
      4、平均等待時間=(60/2400)(磁盤旋轉一周的時間)×(1/2)=12.5(ms)
      5、最小單位是一個扇區,其編址方式可為如下格式:    

         

       6、記錄在同一個柱面上,因為不需要重新找道,數據讀寫速度快。

假設磁盤組有11個盤面,每片有兩個記錄面;存儲區域內直徑2.36in,外直徑5.00in;道密度為1250tpi,內層位密度為52400bpi,轉速為2400rpm。問:

   1. 共有多少個存儲面可用?
    由題可得,共有11個盤片,但最上面及最下面將用於封裝,無法用於存儲,故共有2*11-2=20個存儲面。
    2.共有多少柱面?
   所有盤面上的統一磁道構成柱面,磁道數即為柱面數。

    有效存儲區域長度=(5-2.36)/2=1.32in

    磁道數=1.32*1250=1650t;
   3.每道存儲多少字節?盤組總存儲容量是多少?
    已知,各磁道上道容量相等,故:

    內層磁道周長=2*pi*2.36/2=7.4104in

    每道信息量=52400*7.4104=388304.96b
    每道字節=388304.96/8=48.5KB
    總存儲容量=48.5*1650*20=16GB
    4.數據傳送率是多少?
    數據傳輸率Dr=磁道容量*轉速
    =48.5*(2400rpm/60)rps
    =1.94MB/S
    5.每扇區存儲2KB數據,在尋址命令中如何表示磁盤地址?
    已知確定磁盤地址,需確認盤面號、磁道號及扇區號,故磁盤地址需分成三部分。
    盤面號:因有20個存儲面,故需至少5位用於表示
    磁道號:因有1650個磁道,故至少需11位用於表示
    扇區:因有磁道容量/扇區容量=48.5KB/2KB=25個扇區,故至少需5位用於表示
    即可得:
    磁道號   盤面號     扇區號
    11位      5位          5位
    6. 如果某文件長度超過了一個磁道的容量,應將它記錄在同一個存儲面上,還是記錄在同一個柱面上?
   柱面上
   因為如果記錄在一個存儲面上,則需要重新尋道,而直接記錄在同一個柱面上就不用,則可以節約尋道時間。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