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常用術語解釋


術語

性能測試,有很多專業術語,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里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下,如果有不准的地方,歡迎反饋。

並發:tps

並發線程數:跑道里參加賽跑的人

迭代:每個人跑多少圈

循環:一次迭代里面,反復執行其中一段腳本,就是反復來回跑其中一段跑道

參數值:發請求時候用的數據

參數化:是一種策略,可以根據參數策略獲取參數值,參考:https://www.cnblogs.com/UncleYong/p/10702700.html

思考時間:模擬用戶等待的時間

關聯:下一個請求入參依賴上一個請求的某個返回值,參考:https://www.cnblogs.com/UncleYong/p/10702702.html

檢查點:判斷請求是否成功,一般只有查詢請求才加檢查點

集合點:同一時刻去發起請求,主要應用場景是秒殺

事務:一般把被測的某個或者某幾個請求一起定義為一個事務,是人為的測試定義

負載:服務器的繁忙程度,如果一個8c的服務器,每次可以同時處理8個請求,如果請求量大,后面的請求就排隊,排隊的請求越多,服務器的負載就越高

平均響應時間(art):每個事務的處理時間,從發送請求到接收到響應

tps:每秒處理的事務數(和qps:https://www.cnblogs.com/uncleyong/p/11059556.html

每秒點擊率(數):每秒處理的請求數,而不是用戶每秒發送的請求數

場景:設置並發策略,模擬用戶使用的場景

分析:場景運行完,生成各種維度的結果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在一定的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通過模擬大量的虛擬用戶向服務器產生負載,使服務器的資源處於極限狀態下長時間連續運行,以測試服務器在高負載情況下是否能夠穩定工作。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在一定的軟件、硬件及網絡環境下,通過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在不同虛擬用戶數量情況下,測試服務器的性能指標是否在用戶的要求范圍內,用於確定系統所能承載的最大用戶數、以及不同用戶數下的系統響應時間及服務器的資源利用率。強調系統的穩定性。

 

性能學習路線

loadrunner入門→jmeter→java基礎→beanshell→架構知識→linux分析調優→各種中間件等定位調優

並發工具,jmeter是主流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