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相關術語


 

1)負載:模擬業務操作對服務器造成壓力的過程,比如模擬100個用戶進行發帖。

2)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模擬用戶負載來測試系統在負載情況下,系統的響應時間、吞吐量等指標是否滿足性能要求。 (一般我們的壓測指的就是這種,即能否滿足基本性能要求。)

3)負載測試(load testing):在一定軟硬件環境下,通過不斷加載負載來確定在滿足性能指標的情況下能夠承受的最大用戶數。(根據cpu,mem,network,disk等使用情況,找出系統性能的拐點,給予生產環節規划建議)

4)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在一定軟硬件環境下,通過高負載的手段來使服務器資源處於極限狀態,測試系統在極限狀態下長時間運行是否穩定。(相當於測試服務器環境穩定性。)

5)穩定性測試(Endurance testing):在一定軟硬件環境下,長時間運行一定負載,確定系統在滿足性能指標的前提下是否運行穩定。(區別於壓測在於,不比把系統資源調用到最高,在這滿足基本性能指標即可。)

6)TPS:每秒完成的事務數,通常指每秒成功的事務數。(一個事務可以是一個操作,也可以是一些操作的集合。取決於你想測試的業務。)

7)RT/ART(Response Time/average Response Time):響應時間/平均響應時間。指一個事務花費多長時間完成。(通常ART更有意義,RT通常代表ART)

8)PV(Page View):每秒用戶訪問頁面的次數。(此參數用來分析平均每秒有多少用戶訪問頁面)

9)Concurrency 並發:並發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並發,即所有的用戶在同一時刻做同一件事情或操作,這種操作一般針對同一類型的葯物,或者所有用戶進行完全一樣的操作,目的是測試數據庫和程序對並發操作的處理。
廣義的並發,即多個用戶對系統發出了請求或者進行了操作,但是這些請求或操作可以是不同的。(狹義並發強調對系統的請求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多適用於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穩定性測試場景;廣義並發不限制對系統
的請求操作,多適用於混合場景,穩定性測試場景。)

10)思考時間(Think Time):模擬正是用戶在實際操作時的停頓間隔時間。從業務的角度來講,思考時間指的是用戶在進行操作時。每個請求之間的間隔時間。(在腳本中應該體現為兩個請求的間隔時間)

11)標准差(Std.Deviation):根據數理統計的概念得來,標准差越小,說明波動越小,系統越穩定;反之,代表不穩定。(考量對象:RT、TPS、load、CPU等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